×

批量 娱乐圈 弟弟 强烈 要求

强烈要求娱乐圈批量生产“吴磊式弟弟”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3 18:54:04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对不起,我承认之前对《爱情而已》有点大声。

刚开播时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吴磊的吻戏和床戏,还以为又是一部贩卖年下小狼狗or小奶狗荷尔蒙的破剧。

姐姐是事业生活两手抓的独立女性,唯一的缺憾是封心锁爱多年,全靠弟弟的简单头脑和八块腹肌开启自己落灰的心门。

太土了,简直是对我们30岁女人的侮辱。

默认姐姐对爱情的需求只剩下肉体诱惑,以及用年轻男孩的性张力驱散内心对衰老的焦虑——活像《聊斋》里吸阳气的黑山老妖。

《爱情而已》的宣发团队可能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在物料里360度旋转地展示吴磊的肌肉,以及各种忠犬发言。

当然了,肌肉也还挺不错的。

幸好编剧还是很懂行的:吴磊演得这个弟弟啊,妙就妙在不是个空有身材和青春的蠢蛋。

展开全文

会暧昧懂推拉的小狐狸,才能撬开姐姐们的心。

01

姐弟恋的致命诱惑,

才不是弟弟的“直球”

说实话,直到看见吴磊演的宋三川,我才隐约明白国产剧的姐弟恋为啥拍一部烂一部。

虽然弟弟们从演员到人设都是青春无敌,但因为太直球了,反而都无聊得让人提不起劲儿来。

要么刚认识就上手摘姐姐的墨镜,往轻了说是没礼貌,往重了说简直是性骚扰;

要么是刚见两次面就完成了动心表白组合拳——真诚度固然瞬间拉满,但这就像你兴致勃勃去上画画课,结果老师直接给你画了个成品。

很多人说《爱情而已》的爱情线太慢太平,男女主专注于搞事业,几乎没有什么糖。

不好意思,本30岁暧昧爱好者就爱这种暗搓搓的推拉过程。

动心、克制、试探、角力,以上因素共同形成了某种两人心知肚明的磁场——

你说前门楼子,我说胯骨轴子,但咱俩的对话依然能黏黏糊糊地进行到天荒地老的那种磁场。

喜欢你就直说的爱情好不好?当然好。

但这种“坚定被选择”的关系甜度太高,姐姐那已经习惯了健康饮食的肠胃多少有点消化不了。

恰到好处的甜,是《爱乐之城》里塞巴和米娅为了跟对方看电影找的狗屁理由;

是《廊桥遗梦》里双方互通心意之前,弗朗西丝卡假装无意搭到罗伯特肩上的那只手;

是《爱在黎明破晓前》两个人明明想要相约再次见面,但话到嘴边却都变成了东拉西扯。

如同黑夜中雷雨天的前兆,表面看着一片平静,双方却同时感受到了周遭电荷让胳膊上的汗毛根根竖起。

《爱情而已》里的姐弟恋久违地有点戳我,就是因为没有直接进入“她逃他追”的狼狗剧情。

在吴磊同学在第13集表白“我喜欢你”之前,剧情给他安排了几次微妙的试探,每一次都比他俩后来的吻戏更火花四溅。

第一次跟女主提出约会,没有姐弟恋中小狼狗标配的坚定眼神、旋转镜头……一段暴风骤雨般的追求就此展开。

而是一边说话一遍转眼睛看姐姐的反应,含糊说完之后,还尴尬地打了个球。

看对方稍稍露出了点惊讶表情,立刻把越过界限半步的脚缩回来。

从“约会”变成了“一起吃个饭、玩一天”。

但你看姐姐转身走时嘴角这一抹笑容,其实她心里明镜儿似的——

这分明就是喜欢的意思嘛!

弟弟的魅力不在于直球,而在于能大大方方扮猪吃老虎。

22岁的男生明明连结婚证都能领了,但在32岁的姐姐面前,照样可以是个啥都不懂的小孩。

很多放在一般恋爱关系中等同于表白的句子,在姐弟恋里大可以用“天真”掩饰过去。

弟弟不说破,姐姐也就乐得不戳穿,暧昧的刺激程度直线上升。

就连宋三川第一次认真剖白心迹,都挑在了一个姐姐带耳机听歌的时刻。

姐姐表情没变,只是眼睛微微上抬了一下。

她是真没听见,还是装没听见呢?

再看弟弟这个玩味的笑 ,他是在进行“一个人的表白”呢?还是故意想让姐姐听见呢?

我很喜欢看这种猜来猜去的感情戏,但也明白为什么有很多人不喜欢。

暧昧虽好,但又让人抓狂。

刺激的另一面是累人,所以疲惫的当代人越来越爱看甜宠、霸总剧情,在爱情里追求稳定感。

只暧昧不表白一律打为海王行为。

但放在姐弟恋中,以上种种顾虑似乎可以被削弱,尽管不能被完全消除。

有阅历、有资源的姐姐,部分弥补了女性在传统恋爱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你的招数我都能看清,但接不接招全在于我。

心动了,可以借着酒劲投去暧昧眼神,玩味地嘀咕了一句“你挺会啊”;

转了个头,就可以又变回大你十岁的成熟姐姐。

如果说女性在传统关系中的暧昧是在悬崖上走钢丝,那么姐弟恋更象是蹦极。

脚上始终挂着保险绳,是安全的刺激感、确定中的不确定。

百分百的稳定关系反而无聊,就像剧里真正“直球”的那个,其实是姐姐公司里那个前暧昧对象。

上来就谈结婚、移民和未来两人的家庭职业规划,往后五十年人生的承诺都许好了,这球简直比鸟类直肠还直。

如果他这个角色去掉后面恼羞成怒的戏码,放甜宠剧里没准还能混个低情商霸总当当。

但姐姐只想给他一个大耳刮子,劝他回去照照镜子,然后继续跟弟弟玩暧昧推拉的小游戏。

02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弟弟”

这几年以“姐弟恋”为主题的剧接二连三地拍,也不知道戳中了哪类观众。

反正没有戳到姐姐们。

90后小时候爱看的台偶剧,提供的是小女生对完美爱情的幻想;

屏幕中姐弟恋中的弟弟,原本也该是30岁女观众们的“定制情人”。

其实一直以来,电视剧中姐弟恋噱头属实不少。

早在6、7年前“大龄剩女”被广泛讨论的时候,就产出过一批“拯救派”弟弟——

30岁恨嫁女在相亲市场和爸妈口中已经成了“临期产品”,突然冒出了一个哪儿哪儿都好的年轻小伙,玩了命地追你。

最终两人喜结连理,狠狠打了那些同龄前男友/未婚夫/相亲对象一个耳光。

这里的弟弟角色相比于情人,更像是姐姐们的战利品。

也是军功章,用来证明在 婚恋 价值体系中被贬损的30+女性,依然能够获得世俗上的胜利。

从这个层面来说,《生活启示录》里被前夫扫地出门的闫妮遇到胡歌,跟《咱们结婚吧》里遭遇职场歧视的高圆圆遇到黄海波没有本质区别。

只不过前面那位有颜有青春,看起来含金量更高,也更“爽”一点。

所以初代弟弟们需要直球,他们直白热烈的爱是姐姐抵抗外界风刀霜剑的武器。

但这一套显然已经无法取悦新一批都市女观众——

30岁还不结婚的女人在舆论中已经不是珍稀动物了,不再需要弟弟来获得被认同感。

而真正摆在她们面前的现实困境:职业危机、生育焦虑、隐性歧视……别管自己能不能应付,反正至少弟弟是解决不了的。

三年前宋茜演的那部姐弟恋剧《下一站是幸福》,女主一度被吐槽人设矛盾。

一个30多岁的行政主管,天天为谈不上恋爱发愁。

现在想想,剧情的拧巴之处其实在于塑造了一个新时代的姐姐——美丽强大,对生活和工作都有着完美的掌控感。

但安排弟弟解决的却还是上一代姐弟恋的矛盾:拯救“大龄剩女”于水火之中。

然而只有女性深陷在两性关系中被贬损的漩涡中时,她们才会需要确定的爱;

新的姐弟恋模板,不仅姐姐需要更新换代,弟弟也要。

所以《爱情而已》中那个要啥有啥、头脑清醒的姐姐梁友安,不会跟什么直球小狼狗拉拉扯扯;

只会对扮猪吃老虎的宋三川动心。

每天吃固定的外卖,做固定的运动,周末用固定的活动打发时间。

相比于住合租房、投简历的年轻女孩来说,她生活中的确定性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而在八面玲珑、滴水不漏的生活中,弟弟就是唯一的、令人兴奋的变量。

其实剧情给宋三川安排的一些非常幼稚的行为,如果放在同龄小情侣身上个个是大雷。

比如听说她曾被大学劝退,就用口红在优秀毕业生公告栏上写上“梁友安”的名字。

再比如听说女朋友因为工作需求找前男友谈业务,他突然跑出来领子一立装大人,开始宣誓主权。

如果女方是个刚毕业的小职员,这种行为的杀伤力堪比在公司堵门表白*5。

但梁友安可是姐姐啊,在公司能够四两拨千斤地化解上司给的难堪,还怕你给我找的这点小麻烦?

她只会憋不住笑,然后任凭小男友横冲直撞地把自己拉走。

徒留渣男在座位上无助地问:你们俩到底差几岁啊?

合作伙伴嘛,这个不成还有下一个,姐姐的笔记本电脑里还有好几打备选呢。

反倒是在前男友面前扬眉吐气,是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毕竟如果不是小男友出头,体面的姐姐打死也做不出“在前任面前大摇大摆炫耀”这种事情。

03

不仅弟弟是科幻片,

姐姐也是

不瞒大家说,几年前我还是个姐弟恋的坚决反对者,坚信“跟我同龄的男人都那么幼稚了,比我小的男人那还得了”。

如今弟弟依然幼稚,但我的心态却变了。

20岁时的怯懦、迷茫、瞻前顾后,到30岁时都已经消失的差不多。

好处是找到舒适区了、不怎么内耗了,坏处是向外探索的欲望和机会都在消失。

就像在剧中,梁友安的人生豁然开朗,其实并不是因为找了个弟弟谈恋爱。

而是换了个工作之后,发现自己曾经在老板办公室练出的八面玲珑,在这一点用都没有。

只能重新学习如何受人白眼、如何交出真心……

对于一个“被困住”的姐姐来说,不管结果如何,改变本身就是焦虑的解药,而弟弟就是那个“抓手”。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姐弟恋的核心张力在于双方原本“不在同一个节奏里”;

而当他们的人生同频之后,这种张力往往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台剧《村里来了给暴躁女外科》中,乡村土小伙追着身为外科医生的姐姐来到大城市,开始走进姐姐的生活;

《请回答1988》中的宝拉跟善宇,6年后组成令人羡慕的医生+检察官的美满家庭。

每次看到这种结局我都很矛盾:一方面觉得这样的结局太世俗、太没劲了。

但有时又会在心里给双方的差距泼冷水。

比如《爱情而已》后面有这么段剧情:姐姐坦诚自己生孩子比较困难,弟弟表示我爱的是你孩子只是赠品。

但我脑子里想的全是:“22岁小屁孩对生育这事儿根本没概念,过了10年看你会不会反悔?”

人啊,就是这么拧巴。

迷恋人生中的不确定性,但当这不确定性是真的——哪怕只是看起来很真——又忍不住要扫兴地提出现实的诘问。

这些年来真正把姐弟恋的“不确定性”发扬到极致的,其实是一部古早韩剧《我是金三顺》。

但如今把这对CP拿出来,任谁也嗑不动。

男主是个真诚有余、责任感不足的巨婴,整天在两个女人之间进行情感和道义的摇摆。

好像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给三顺原本平静自洽的人生增添难度。

但三顺在深思熟虑之后,还是选择了交出真心。

也因此受伤、哭泣、要死要活,但每一次都会自己爬起来。

姐姐难道不知道人心易变?只是她足够强大,愿意享受感情的美妙,也接受其带来的不确定后果。

《我是金三顺》的结尾独白,至今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说不定我们以后也会分手,但我不会因此感到怯步。我现在要做的事情很明确,那就是努力烤蛋糕,努力去爱一个人,像从没受过伤害一样。”

只可惜我活到30岁,甚至觉得自己活到40岁、50岁,也做不到这样无坚不摧。

很多人都不能,所以这么多年来姐弟恋的主题也拍了又拍,却只有一部《金三顺》。

现实中不仅没有像吴磊这样清爽、美好的弟弟,也少有强大到敢于真正走出舒适区的姐姐。

而电视剧里的姐弟恋,就像给我这样的人开设的游乐场过山车。

让女人们扣上安全带,短暂地过一过上天入地、疯狂大叫的瘾。

但结束时还是会拍拍胸口:“害,脚踏实地也挺好的。”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愿这样的“弟弟”多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