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谒 铁面无私 合肥 包公 景区

拜谒合肥最大景区包公园,体验铁面无私包公精神,很有现实意义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3 10:14:02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千年包公深入人心,包公精神世代传承。包公是合肥的一张靓丽名片,地处城中心的包公文化园,人文精神与园林风光融为一体,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瞻。

展开全文

合肥最有名的景区是包公文化园。不知道多少次到合肥,但都是来去匆匆的,没有深度地玩玩。不过早在2007年和2008年,我先后两次到合肥,也先后两次参观了合肥市中心的包公文化园。观景沉思,我对包公和包公精神颇有一翻感慨。

第一次是我和妻子送儿子到中科大上学,我们在安徽朋友的陪同下参观了合肥这一著名景区,当时由于时间很紧,来不及细细阅读,只留下粗略的印象。第二次是我和我单位的中层干部一起再次拜谒这一文化名人纪念地,由于是旧地重游,外加有讲解员的细致解说,因此印象深刻。

世称包公的包拯,公元999年出生于北宋庐州(今合肥)。宋仁宗期间,他曾在全国许多地方和中央做官,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枢密副使,进入北宋王朝核心领导层。他以清正廉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不畏权贵、爱民如子而著称天下,万世流芳。他于1062年64岁时死在都城汴京(今开封)。在他死后,家乡人民为了缅怀他的功绩,在合肥城内建了包公祠。此后数百年历经扩建,形成了一个闻名遐迩的大型文化园区。

包公文化园坐落在庐州古城墙下的护城河包河两岸,地处秀美的合肥环城公园南段,由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3大园区组成,为“合肥十景”之首。游人走进这个园区,目睹大量的文物和景观,会陶醉在包公精神和包公文化之中。

包公祠建在环境幽雅的包河中的香花墩(河中之洲)上,相传这里是包公儿时读书的地方。它由正殿、两厢、廉泉井、流芳亭、回澜轩、包公故事蜡像馆及大片的碧水和园林组成。祠内陈列着包拯及其家族的文物和资料。进入正殿,只见正中供奉着威严的包公塑像,旁边放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3口大铡刀。左侧一石碑刻着包公1037年初出仕时写的一首诗,诗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此诗成为他一生为官的座右铭。另一石碑刻着包拯亲笔写的家训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辟以诏后世。”殿中还放着历代达官、文人墨客和百姓瞻仰此祠留下的大批碑记、楹联、诗词、匾额等,尽颂包公之高风亮节。

祠园中有口古井,据“香花墩井亭记”载:昔有一赃官饮此井水后,头痛不止。故后人称此井为“廉泉”。在祠四周水波潋滟的包河中,藕莲葱茏,荷花吐艳,群鱼戏水。传说这里的藕是无丝(私)的,鱼是铁骨,久煮不散架。包河里出产的一种鲫鱼,只因鱼背是黑色的,人们看到它,便联想了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包公大人,于是又送它一个“包公鱼”的美名。其实这些都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包公的崇敬和对赃官的憎恶。有诗曰:“孝肃祠边古树森,曲桥回转倚城阴;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

在包公祠东南方约400米处,是一片幽深肃穆的包公墓园区。这里埋葬着包公及其妻、子、媳、孙的遗骨。这片墓园,地下有地宫,地上有照壁墙、石阙、神道、享堂、石雕群、神门,还有由全国100多位当代书法大师的真迹组成的书法碑廊,并以石雕、砖雕、木雕、竹雕形成创作了许多包公政绩图。有楹联曰:“铁面贮黄泉,清声远播,墓侧常开三宝铡;赤心化紫气,明镜高悬,民间永念一青天。”

紧靠墓园西部是“清风阁园区”,由功德广场、明月亭、鱼沼飞梁、廉雨轩、畅风斋、清风阁、艺术馆、声像馆和陈列室组成,全仿宋建筑。其中清风阁共9层,地下2层,高耸于合肥市区,登阁顶可览全市风光。阁内以大量的彩屏、木雕、石刻、诗词、音乐、绘画、艺术表演等形式表现包公的事迹和精神,展现出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气氛。落成后参观者络绎不绝。有诗曰:“巍巍清风阁,俯视庐阳城;正气慑天地,万世荡英风。”

包公一生廉洁正直,执法必严,不畏权贵,为伸张正义而杀了不少贪官污吏,大快人心。包公为老百姓做主,任内干了不少有益平民百姓的好事而深受民间爱戴,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为他立祠追念,香火一直盛而不衰。可见一代清官,肯为民作主,能为老百姓办好事,人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在包公家乡,人们将许多事物和他的大名联系在一起,也是敬爱和缅怀先贤的必然,不足为怪。

包公是中国老百姓喜爱的戏曲人物。他那脸庞油黑锃亮、额头月牙镶嵌的铜锤花脸形象,几乎成了公正廉明的象征。观看包公戏,总有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在著名京剧《铡美案》《赤桑镇》《打龙袍》里的包公形象千百年来深入人心,为老百姓所喜爱。其实,中国戏剧中的包公形象,是人民群众在流传和演唱中不断虚构出的一个理想人物,体现了在司法不公的封建社会中,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包公戏的长盛不衰,有国粹本身博大精深的魅力,也有裘盛戎、方荣翔等一代宗师对包公形象不断发展、丰富的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包公精神的怀念。

弘扬“包公”精神,学习“包青天”明察秋毫、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明、执法如山的品格,在今天还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也是当代法治的根本和政治文明的体现。

#合肥头条#

#合肥身边事#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