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两面
如果有人说你聪明,你是不是很高兴?聪明,耳聪目明是也,反应快,脑瓜灵,自然是个褒义词。必须承认,人有聪明和愚笨之分,智商有高低之别。
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载,行军主簿杨修有一次随丞相曹操路过曹娥碑,见碑的背面写着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问杨修:“知道啥意思不?”杨修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出来,待我想一想。”走了三十里,曹操想出来了,两人分别写下答案。杨修解释道:“黄绢乃色丝,是绝字,幼妇乃少女,是妙字,外孙乃女儿之子,是好字,齑臼乃受辛,是辞字,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与曹操所解完全相同。曹操感叹说:“我走了三十里才想出来,我的才不及你啊。”曹操乃雄才大略之人,但从聪明程度考量,比杨修差了三十里。
《世说新语》还记载,一次天降大雪,东晋政治家谢安问身边的侄子谢朗、侄女谢道韫,这白雪纷纷用什么形容好呢?谢朗云:“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云:“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予以首肯。从此,谢道韫声名大噪,人称“柳絮才”。显然,形容雪花,“柳絮”比“撒盐”高明多了,谢道韫可谓冰雪聪明。
然而,有人说你聪明的时候,你也得警惕,这不见得是夸你呢!因为聪明不全然是褒义词,有时也有些贬义色彩。且不说言语时的意味深长或眼神闪烁,至于“小聪明”或“太聪明”,就像炎夏放馊了的豆腐,已完全变了味。聪明,成了显摆、算计、小心眼、耍手腕的代名词。“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就是这个。
杨修是聪明,但聪明过了头,绝了顶,也就绝了命。曹操出兵汉中时,杨修听说当夜的口令为“鸡肋”,立即开始收拾行装。别人不解,他解释说,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曹操闻之大怒:妄揣我意,动摇军心,推出去,斩了!其实,杨修猜到了曹操的心思,一个“鸡肋”,别人懵懂无知,他心有灵犀,太聪明了。但是,杨修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他洞悉曹操所思,只是悄悄收拾行装,不着行迹,看破不说破,脑袋就不会搬家。
人聪明是好事,却最易犯四种错误:一是显摆,虚荣心作祟,手有珠玉安肯秘之匣中?人一旦比别人聪明,难免招摇,邀人点赞和伸大拇哥。如此,“柳絮才”会变作“柳絮身”,轻飘浮夸。二是骄傲,恃才傲物,鼻孔朝天,牛气哄哄,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如此,便会自我孤立,招人忌恨。三是算计,聪明人悟性好,反应快,一事当前易为自己打算,小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却往往步入窄胡同,甚至死胡同,失掉了大局。四是偷懒,聪明人事事看得明白,看得清楚,便会想着法儿省事、走捷径,不肯下笨功夫,结局往往如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被诟病的常常是聪明,许多时候获赞的反而是笨人。比如,最有名的例证便是“愚公移山”。聪明的智叟,被世代嘲弄,而埋头苦干的笨人“愚公”成为彪炳千秋的精神偶像。鲁迅有一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也赞扬了傻子的直率抗争,批判了聪明人的圆滑虚伪。在鲁迅笔下,聪明人成了被针砭的对象。
聪明过了头实为愚蠢,“耍聪明”更是拙劣的表演。真正的大聪明是高级的“智慧”。聪明往往是外露,而智慧则内蕴其中,甚至“大智若愚”,冒点傻气。聪明是上天赐予,而智慧却是经千锤百炼乃成。聪明是“术”,智慧是“道”。聪明只是河流,而智慧却是容纳百川的大海。
我有两个亲戚:一个聪明伶俐,能说会道;一个憨厚老实,木讷嘴笨。当年全民经商的时候,两人同时下海闯荡。数年后,两人的结局令人大跌眼镜:那个憨的反倒腰缠万贯,成了当地有名的富人;那个精的却两手空空,缠身的不是财富而是疾病。个中缘由,想必读者大都猜得到。
上天赐予你聪明的脑袋,你却用来装糨糊,聪明一时,糊涂一世。
聪明是一枚硬币,一面写着褒义词,一面写着贬义词——用哪面,取决于你的智慧。
来源:《人间有所寄》,《阅读时代》2023年第01期
作者:刘江滨
责编:马京京
编辑/制图:邓汝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