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公主与高丽王室的通婚是从高丽忠烈王时代开始的。
1、高丽王为何向元朝请婚?
高丽向元朝请婚及元朝公主下嫁给高丽世子愖(后为忠烈王)与1269年高丽权臣林衍废立元宗有一定的关系。
当时高丽受到来自于国内外政治势力的极大压力。
一方面,忽必烈催促元宗尽快迁出江华岛,回到旧都开城,而高丽国内权臣林衍等反对元宗迁出海岛。
1269年6月高丽权臣林衍等人废除了急于迁出江华岛的元宗,立其弟安庆公淐为王,并对蒙古隐瞒了实情,上表称元宗是因病让位给其弟淐的。当时元宗之子愖正在从蒙古回高丽的路上,世子愖知道国中父王被废立的消息之后,返回蒙古向忽必烈汇报了此事。
忽必烈是在同年8月从世子愖那里听到了元宗被废的实情。在蒙古的干涉之下林衍等人出于无奈,于同年11月废安庆公淐,又重新立元宗为王。
元宗复位之后,于1269年12月19日让其子顺安侯悰监国,自己从高丽出发亲朝蒙古。
1270年正月14日元宗派使臣向蒙古汇报自己带随从700人来觐见,忽必烈命其带400人觐见,其余人留在西京。2月4日元宗上书替世子愖请婚。
元宗在请婚奏书中提到1259年(己未年)元宗以世子身份亲朝蒙古时,得到忽必烈藩王之礼厚待,并被封为高丽国王。
又在1264年(甲子年)元宗亲朝蒙古时受到忽必烈的恩宠。而当元宗被权臣林衍等废立时,忽必烈又让元宗得以复位。
元宗表示愿与蒙古大朝通婚,永结同好,但考虑到与蒙古通婚的请求是超越本分之事,因此久未陈请。
如今趁世子愖在蒙古之际,元宗请求忽必烈允许世子愖与公主行大婚之礼。
元宗还奏请蒙古派兵马协助高丽迁出江华岛回到旧京之事。
展开全文
数日后,洪茶丘等来告诉元宗请兵之事得到许可,请婚之事忽必烈认为蒙古人之法有诚意通婚,不能不同意。
但此次是因别的事情而来,告知元宗回去安抚百姓之后,另派使臣来商议通婚之事,到那时定会答应的。
在元宗向忽必烈请求让世子成婚的同时,2月25日世子愖也向忽必烈请求留在蒙古与公主完婚,但未得到忽必烈的许可,忽必烈让世子愖先与元宗一起回高丽。
可见,元宗父子此次亲朝蒙古一心想促成与蒙古的政治联姻,但是,在高丽尚未按约定时间迁出江华岛之前,忽必烈是不会同意高丽世子与元朝公主完婚的。
忽必烈所强调的“今因他事来请”,是指高丽为迁出江华岛而来请兵之事。
2、忽必烈为何不同意联姻?
同年9月忽必烈命世子愖领三千人马赴高丽解元宗之难,并派黑的为使臣调查元宗被废事件。黑的等到高丽之后,11月元宗复位并宴请黑的,从当时黑的的言行可以断定元朝方面已经同意了世子与公主通婚之事。
那么,1270年2月元宗和世子愖请婚未得到忽必烈的允许,忽必烈让世子愖与元宗一起回国处理好国中事务,另派使臣商议此事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史料记载可见,1270年2月元宗是在世子愖请婚得到许可的基础上,趁世子愖也在蒙古之际,是请求允许公主与世子完婚的,而不是第一次提出通婚的要求。
忽必烈认为一是此次是因别事而来,这样让公主和世子完婚有些过急。
二是此时高丽还未迁出江华岛,忽必烈的态度是让高丽元宗父子先回国内迁出江华岛,安顿好百姓之后,再派使臣商议世子与公主完婚之事。
1271年正月元宗派使臣到蒙古替世子愖再次请婚,得到忽必烈的许可。
得到忽必烈的许婚之后,元宗派李昌庆表示谢意。
《元史》记载:“至元八年十一月禃遣其同知枢密院事李昌庆奉表谢许婚事。”
忽必烈答应高丽请婚之后,世子愖未能马上与公主成婚,其间经历了4年的周折才得以完婚。
1271年6月7日忠烈王以世子的身份入元,金坵之子金汝盂随从世子入元,为世子请婚,周旋4年。
那么,忽必烈答应高丽的请婚之后,为何迟迟不让世子愖与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完婚呢?
原来1271年10月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才13岁,过了3年才让公主和世子愖完婚是在等年幼的公主长大。
除了当时公主年幼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与高丽国内的形势有关。
1270年2月元宗为世子请婚时,忽必烈的态度是不反对与高丽通婚的,只是觉得时机尚未成熟。因为当时忽必烈对高丽迟迟不迁出江华岛有过不满和指责。
而此时高丽国内又因迁都问题引发了国王被废、三别抄叛乱等混乱局面。
忽必烈觉得元宗父子理应先处理好迁都的问题,再议通婚之事。由于高丽迁都国中发生了三别抄的叛乱,蒙古与高丽联军经过几年的时间才平定叛军。这也对元朝公主与高丽世子的完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时,高丽国中还有一事与高丽请婚有关。就是在元宗被废的时候,高丽西北面崔坦等率众归附蒙古,这使高丽西京(平壤)以下60城均归蒙古管辖。
蒙古改西京为东宁府。高丽权臣的专权以及高丽领土被蒙古所占领,不得不使元宗父子急于与公主完婚,以排除高丽权臣擅政、确保王室地位。
而忽必烈此时也是在观察高丽的表现及是否诚心归附。
1273年元与高丽联军平定三别抄叛乱,1274年3月忽必烈决定征日本。高丽王室与元朝公主成婚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这一背景下,同年5月11日高丽世子愖与忽必烈之女齐国大长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在大都完婚。
《高丽史》记载:“元宗十五年五月丙戌世子愖尚帝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
高丽世子愖与忽必烈之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是在五月丙戌成婚的,即5月11日。
3、元朝与高丽联姻的情况
忠烈王与忽必烈之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的联姻拉开了元朝公主与高丽王室政治联姻的开端。
自此开始高丽王室娶元朝公主成为惯例,高丽王室与元朝公主的联姻得以世代相袭。自忠烈王至恭愍王为止,高丽七位国王中,除忠穆王和忠定王在位时还未成年,这两位年幼的国王未娶元朝公主外,其他五位国王均与元朝公主通婚。
1295年5月忠烈王派使臣到元朝为世子謜(忠宣王)请婚,未得到成宗铁穆尔的同意。
到了1296年正月忠烈王又派柳庇到元朝为世子謜请婚。
这次,成宗铁穆尔答应高丽的请婚,将晋王甘麻剌之女蓟国大长公主宝塔实怜嫁给世子謜,并告知高丽世子謜与公主的婚期,命忠烈王入朝。
如同当时忠烈王与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的婚礼在大都举行一样,世子謜与宝塔实怜公主的婚礼也在大都举行。
忽必烈命忠烈王入朝参加世子謜与宝塔实怜公主的婚礼。9月21日忠烈王与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带着从臣23人,傔从590人,马990匹从高丽出发前往元朝。
11月27日高丽世子源与元朝晋王之女宝塔实怜公主在大都举行婚礼。
继忠宣王王璋(原名为王謜,后改为王璋)之后,1316年7月忠宣王之子忠肃王王焘娶元朝营王之女濮国长公主亦怜真八剌。
1316年1月忠肃王到大都,当时上王(忠宣王)在大都,所以忠肃王请其父忠宣王替他请婚。忠宣王的请婚得到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同意。
7月8日忠肃王王焘与营王也先帖木儿之女亦怜真八剌公主在大都成婚。
但因1319年9月26日亦怜真八剌公主在高丽去世。
后来,忠肃王又娶了魏王阿木哥的两个女儿。1324年8月5日忠肃王与魏王阿木哥之女曹国长公主金童在大都成婚。
1325年5月13日忠肃王与曹国长公主从元朝回高丽,百官张灯结彩、搭戏台相迎。1325年10月20日金童公主死于龙山行宫,公主所生之子是为龙山元子。
后来忠肃王又与魏王阿术哥之女庆华公主伯颜忽都结婚,其结婚年代不详,但从1233年闰3月4日忠肃王与庆华公主离开大都到高丽来看,他们应该是在1333年闰3月4日以前结婚的。
1330年3月15日忠惠王与元朝关西王焦八长女德宁公主亦怜真班成婚。
宣徽院是掌管、供应御食的机构。凡有宴享、宾客之事都归宣徽院掌管,因此,高丽王与公主的婚宴由宣徽院安排是理所当然的。
那么,宣徽院为何将忠惠王与德宁公主的婚宴安排在当时担任中书省右丞相的燕帖木儿府邸呢?燕帖木儿在元武宗时得宠,后又因拥立文宗为帝,文宗朝担任中书省右丞相职务,被封为太平王。
当时忠惠王以世子在元朝时燕帖木儿非常喜欢他,所以,此次将忠惠王与德宁公主的婚宴安排到燕帖木儿的府邸,可能与燕帖木儿与忠惠王的私人关系亲密有关。
1349年恭愍王在元朝为质子期间与元宗室魏王阿木哥之女鲁国大长公主宝塔失里成婚。
除以上五位高丽王娶元朝公主之外,1316年忠烈王长子江阳公滋的儿子沈王暠也娶元朝梁王松山之女纳伦公主。沈王暠与纳伦公主成婚的日期在《高丽史》、《元史》中均没有详细记载,但王暠应该是被封为沈王的同时与纳伦公主成婚的。
4、元朝公主在高丽地位有多高?
元朝公主在高丽宫廷中的地位很高,公主下嫁到高丽之后,不管高丽国王是否原来有妻室,公主下嫁后均被册封为正宫。
“公主”的头衔便是独占正宫的保障。元朝公主下嫁到高丽之后,可以参与朝政。
也就是说,元朝公主下嫁到高丽,起到了替元朝监控高丽的作用。
(1)元朝公主参政有多深?
在高丽朝廷之上,公主参与的广泛程度,在东亚史上可说是前所未有的。
元朝公主参与高丽朝会、宴飨、巡幸、狩猎、接见使臣,并在官吏任免、重大决策方面有很大的权力。公主的参与政事,尤其在牵涉元廷利益大事上,往往得到元廷的认可,甚至鼓励。
元朝公主下嫁到高丽之后,仰仗元朝皇室的地位参与高丽的朝政,在高丽宫廷中地位较高,公主嫁到高丽之后,便被封为正宫,建立宫、府,置官署,赐汤沐邑。
忠烈王与齐国大长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成婚到高丽之后,公主的“宫曰敬成,殿曰元成,府曰膺善,置官属,以安东京山府为汤沐邑”。
忠烈王与齐国大长公主完婚以前已经有了妻室,忠烈王继位后封其王妃王氏为贞信府主。但元朝公主下嫁到高丽之后,忠烈王不能再宠幸贞信府主王氏。
后来,有人给达鲁花赤石抹天衢写匿名信告发贞信府主因失宠而诅咒公主。
这封匿名信中除了告贞信府主之外,还诬告王族齐安公淑和大将金方庆等43人想谋反,并重新入居江华岛。
达鲁花赤石抹天衢将此事报告忠烈王与齐国大长公主。于是,齐国大长公主将贞信府主囚禁。
石抹天衢将齐安公淑和金方庆等抓起来,召集宰相等人取问事实。达鲁花赤石抹天衢让公主亲自过问。
元朝对高丽是否重新入居江华岛仍存很大的戒心。
匿名信就是利用这一点想嫁祸于贞信府主和金方庆等人,想借助公主权威除掉金方庆等人势力。
宰相柳璥向公主解释:
高丽已经耗尽人力、物力,而且到处都是元朝的屯田军,无人敢反叛复入海岛。高丽一直以来受权臣操纵国家的命运,在忽必烈的眷佑下铲除了权臣擅政,公主下嫁,从此以为不再受权臣的祸害。
如今有人告罪,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加以治罪,轻易草菅人命的话,谁来为国王效力。
忠烈王眼看着自己的妻子和女婿齐安公淑被公主抓去审问,作为国王也束手无策。更重要的是,他担心公主向元朝汇报此事。宰相柳璥力请公主明察秋毫,贞和宫主等人才被释放。
这时,忠烈王非常感谢柳璥,多次派人表示感谢。从这一点来看,元朝公主下嫁到高丽之后,朝中生杀大权由公主掌控,高丽国王在重要问题的决策方面也要听取公主的意见。
元朝公主下嫁到高丽使高丽国王在元朝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在高丽宫廷中元朝公主的地位要比高丽国王的高。
(2)元朝公主决定高丽王位废立
高丽的王位继承问题受到元朝的干涉,史实中因元朝的皇帝、大臣对高丽王位继承问题产生影响,进行干涉,导致高丽国王被元朝废位、复位是常有的现象。
高丽忠宣王与忠惠王均被元朝废过王位,而他们的被废事件及其不能顺利复位亦与元朝公主有关。
元朝公主与高丽国王的婚姻不是个人两相情愿而结合的姻缘,因此,有时难免出现高丽国王与元朝公主感情不和的情况。
高丽忠宣王被元朝废位正是这种夫妻感情不和所导致的。高丽忠宣王与元朝蓟国大长公主成婚以后,因两人感情不和致蓟国大长公主失宠。蓟国大长公主向元朝告忠宣王,导致刚刚继位不久的忠宣王被元朝废除王位,元朝重新让其父忠烈王复位。
1397年5月齐国大长公主因病去世,忠烈王于11月4日向元朝告老,请求将王位逊让于世子謜。
1298年正月元朝使臣将成宗的诏书带到高丽,诏谕世子謜继承高丽王位。正月19日世子謜在康安殿继位,是为忠宣王。忠宣王继位不久,因与蓟国大长公主不和,公主向元朝皇太后密告忠宣王。
忠宣王与蓟国大长公主结婚以前,已经娶赵仁规之女为妻,公主来到高丽之后,因嫉妒赵妃而书写畏吾儿体蒙古文书信,派随从到元朝向皇太后告密。
公主在书中称因赵妃诅咒,使王不爱公主。元朝派使臣来调查此事,将赵仁规及其妻女带回审问。同时,皇太后又派番僧来破解赵妃对公主的诅咒,又遣洪君祥让忠宣王与公主和好。
7月18日元成宗下诏让忠烈王复位,并命忠宣王与公主到元朝。
(3)元朝公主一言决定王位继承
在高丽王位继承问题方面,元朝公主所生的儿子,不论长幼均优先立为世子,自然地成为高丽王位的继承者。
元朝公主下嫁高丽王室之后,公主所生之子在继承高丽王位问题上占有优先的地位。
虽然,自忠宣王到辛禑间的七王中,仅忠宣王(齐国大长公主生)和忠穆王(德宁公主生)是公主所生,而忠肃王由并非出身皇室的蒙古女懿妃所生,此外的忠惠王、忠定王、恭愍王、辛禑都不是公主所生,但是,公主所生王子优先嗣位的原则不容置疑。
公主以外所生的诸子得以嗣立都另有原因。
齐国大长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嫁给忠烈王之后,1275年9月30日生子謜,1277年謜被封为世子。可以说,世子謜因为母亲的缘故成为优先继承高丽王室的世子。
忠烈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江阳公滋是贞信府主所生,小君湑是侍婢盘珠所生。江阳公滋虽为长子,但因不是公主所生而不能立为世子,而且公主所生之子立为世子后,为以避世子,王子滋被流放。
1279年4月19日遣王子滋于忠清道牙州东深寺,以避世子。
忠宣王与蓟国大长公主宝塔实怜婚后感情不好无后,因而以忠宣王长子,即蒙古女也速真所生的儿子王焘为世子。
忠宣王让位于忠肃王王焘之后,以其侄子王暠为世子。忠肃王长子王祯出生时,忠肃王还未与元朝公主结婚。而沈王暠的世子地位,不得不使忠肃王以非公主所生王子为世子。忠肃王妃明德太后洪氏所生王祯被立为世子与沈王暠争夺高丽王位有关。
忠肃王共娶元朝公主3人,但忠肃王妃德宁公主亦怜真班和庆华公主伯颜忽都无后,曹国长公主金童生有龙山元子,但在王祯被封为世子时尚未出生,1329年忠肃王将高丽王位让与其子王祯是为了杜绝沈王暠争夺王位。
当时曹国长公主金童生有龙山元子仅有5岁,继承王位年纪尚小远不如忠惠王王祯合适。
1344年正月7日忠惠王在岳阳县去世,高丽王位由忠惠王妃德宁公主所生子王昕继承。忠穆王王昕1337年4月15日生,因忠惠王之弟龙山元子仅17岁就去世了,忠穆王是忠惠王的长子,因此,高丽王位只能由年仅8岁的王昕来继承。
王昕天生聪慧,入元充当宿卫。元顺帝喜欢王昕,因此,让他继承了高丽国王之位。忠穆王8岁继位,12岁去世,并无子嗣。高丽方面想让忠惠王之母弟王祺继位,但元朝以忠惠王庶子、忠穆王之弟忠定王继位。
忠穆王之后,忠定王、恭愍王、辛禑都是在没有公主所生子嗣竞争的情况下取得继承权的,并不违反公主所生子优先册立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