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西 双拥 故事会 军民 山村

双拥故事会丨平西军民抗日的烽火,从这个小山村燃起!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10 21:48:02 浏览3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为更好地打造新时代双拥创建首善之区,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交通广播(FM103.9)推出双拥宣传栏目-双拥故事会,由交通广播资深主持人为大家讲述双拥人物事迹、红色家书、军旅风采、双拥史话等。

播出时间: 每周一9:30-10:00

敬请收听!

以下文字内容为音频节选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击音频收听!

播讲人:郭炜(北京电台交通广播《一路畅通》节目主持人)

节目编辑:程涵

小剧场配音:田洋等

编辑:亚特

奋起自卫 抗日军诞生

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的十渡村,绿水青山环绕着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馆。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您会看到纪念馆主体建筑上的鎏金大字“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熠熠生辉,这是由曾经领导平西抗日根据地斗争的萧克将军生前亲笔题写的。

其实最初的时候,这里只有一座烈士纪念碑,到了1992年,对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整修,这里便建起了纪念馆,后来,又经过改扩建和重新布展,今天,这座纪念馆的建筑面积已达4350平米,展览面积达2700平米,展线长达869.4米。

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

那么,当年这里发生了什么,会这么有纪念意义呢?

展开全文

首先咱们得先解释一下平西到底在哪儿。平西并不是仅仅指房山十渡这一片,按照当年的行政划分,它还包括宛平——也就是今天北京的丰台区、涞水三个县的大部分,哦,野三坡风景区也包含在内,此外,昌平、延庆、涿鹿、涿县、蔚县、宣化、怀来等县的一部分也属于平西地区。

现如今,这里的很多地方都成为京郊著名的风景区,但如果您在景区里仔细寻找,就能找到当年抗战留下的痕迹。

咱们今天就重点说说昌平区西北部流村镇的白羊城村吧,如今那儿是一个民俗旅游专业村,也是通往白羊沟自然风景区的必经之路。

白羊城村

整个村庄群山环抱,植被茂密,春天您要是去那儿瞧,满山遍野的野花争奇斗艳!秋天呢,果实累累一片丰收美景!

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在80多年前的卢沟桥事变之后不久,就诞生了京郊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国民抗日军,这支队伍可了不得,它可是建立平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那为什么一个小村庄里会诞生这么一支抗日武装呢?

这话得从抗战全面爆发前说起了。

那是在1935年底的时候,投靠了土肥原贤二的大汉奸殷汝耕,在通州宣布脱离中央政府,成立了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昌平和北平以东的21个县都被划到了这个委员会的管辖范围里,一时间各地土匪蜂拥而起。

而位于昌平县内的白羊城村,本来就土地贫瘠、生活困苦,现在又隔三差五地被土匪骚扰,农民的日子别提多难了。

大家琢磨着,天天这么被动挨打也不是个事儿,不如团结起来,自己保卫自己!于是,村里成立了一个保卫团,推举村民汤万宁为团总。

这个汤万宁确实有点本事在身上,他带着村民跟土匪干了好几次仗,还夺回了被绑架的人质,威望一下子就在当地传开了,当地人都尊称他为“汤七爷”。

汤万宁

而另一边,就要提到东北的几个学生了:九一八事变后,一些东北的大学生不甘心自己的家乡沦落到日本人的手中,在东北加入了抗日义勇军,打起了游击战,但由于敌我实力悬殊,游击队很快就被打散了。

其中,以高鹏、纪亭榭为代表的一些学生,流亡到了北平,他们商量着重新组织队伍,到北平郊区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不过想抗日就得需要钱,才能买军火。好在张学良通过东北救亡总会给了他们4000元,他们用这笔钱买了17支枪。

之后,他们又经人介绍认识了咱们刚才聊的汤万宁汤七爷和他的儿子。高鹏和纪亭榭跟这父子俩讲了很多抗日救国的道理,而汤七爷父子本来就是深明大义的人,身上带着股豪侠的风范,聊完之后,他们当场表示:我们愿意倾家荡产,跟着你们抗日!

就这样,在1937年7月22日,也就是卢沟桥事变刚刚过去半个月,高鹏、纪亭榭和汤万宁父子就和他们召集起来的二十几个人,齐聚在了白羊城关帝庙前的空场上,正式宣布:成立抗日军,举行武装起义!北平郊区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就此诞生!

必须要提出的是:这支抗日武装能够成功建立,离不开北平党组织的全力支持,他们在队伍里成立了简称“东特”的中共东北特别委员会。顺便一提:高鹏在解放后担任了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纪亭榭则在解放后担任了海军航空兵的参谋长。

纪亭榭

队伍壮大 “红蓝箍”打出名声

1937年7月底,日寇已经相继占领了北平、天津。为了灭亡中国,他们紧接着沿津浦、平汉、平绥三线扩大侵略。到了8月8日,在昌平周边居庸关的南口一带,爆发了南口战役,中国军队据守长城防线,血战18天,给了骄横的日军迎头痛击。

日军眼瞅着无法突破居庸关,便企图从白羊沟突破长城防线,中日双方又在白羊沟内发生了极其惨烈的战斗,也就是在这里,国民抗日军参与了顽强的抵抗斗争,没让日军越过长城一步。

也正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就在那个8月,国民抗日军从开始的20几人发展到70多人,但想要组织一支有效的抗击日军的部队,这样的家底肯定还是不够的。毕竟人多了,可武器还是那些,让大家专赤手空拳,拿什么打鬼子呢?

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常用的办法就是鼓励战士们去缴日本人的枪,敌人就是他们移动的仓库。

就拿咱们刚才介绍过的纪亭榭举例子吧:他常常会带一些身强体壮的战士,乔装来到有日伪军的地方寻找目标。有一次,他们来到马甸村,纪亭榭跟身边的几个战士说:“你们的任务就是每人必须找到一把枪!我们几个人分为两队,不管有没有成功,我们必须在天黑之前回去!”

其中的一队人找了一圈后,没有什么发现,转转悠悠就来到了黄寺附近。这时候,一辆汽车的喇叭声传来,他们回头一看:竟然是一辆卡车,车上赫然架着一支机枪!乖乖!送上门来的好东西啊!不过送上门来的,还有机枪后面的3个鬼子。

为了抢到枪,这队人非常低调,只是一路悄悄跟着卡车,其中一个战士瞅准时机,直接就是一个手榴弹扔了过去,巨大的爆炸声过后,一名鬼子被当场炸死,另外的战士在两边配合火力压制,将其他两个鬼子击毙。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收缴战利品了:他们不仅抢了机枪,还把鬼子身上的装备都搜了个遍,走之前还没忘了把卡车的车胎打爆。

这还只是日常的小打小闹。话说有一天,当地一个经常给监狱送豆腐的小张向国民抗日军报告:“你们要搞枪不是吗?去第二监狱!我去那送豆腐的时候看到了!那儿有三挺机枪、三十几支步枪呢!”

这个消息对于国民抗日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啊!高鹏、纪亭榭等人商量后,决定采取奇袭的办法,把枪给抢到手!

那个第二监狱位于德胜门外不远,原本是个功德林庙,清朝末年被改建成了监狱,民国初期成为北平第二监狱。当时那儿关押着几百名犯人,其中还包括几十名共产党员和政治犯。

8月22日傍晚,国民抗日军的二十几人由小张带路,到了第二监狱门前,小张大喊:“洋二大爷来了,要察看监狱,快快开门!”

连吼几声后,看守终于把大门打开了,战士们趁机一拥而入,先缴了伪警察的枪械,又去牢房放人。

那天晚上绝对是个大丰收:他们不仅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还营救出了在押党员群众500人,其中还包括李大钊的侄子李海涛、河北省磁县农民暴动领导人唐洛寿等人,这些人后来大多加入了国民抗日军。

不仅如此,之后很多爱国学生、贫苦农民,以及和大部队走散的第二十九军、冀东保安队士兵也都踊跃地投靠了过来,国民抗日军的队伍迅速壮大到了1000多人,在当地声威大震。

但是您肯定也能想象,这些人来路不同,思想作风肯定也各不相同,要想把整支队伍团结起来,肯定需要好好整顿,于是,部队决定进行整军。为此,专门有人起草了“全军约法”,作为治军的章程。

1937年9月5日,国民抗日军召开全体军人大会。大会正式将队伍名称定为国民抗日军,并确定了军旗和袖标。军旗为红色,白色旗裤,上面写有“国民抗日军”五个大字;袖标为红蓝两色,红色在上,表示战斗,蓝色在下,表示祖国河山,表达着“用战斗精神打败日本侵略者,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

经过整军,国民抗日军的党组织逐步建立、健全起来。共产党员大都在各级担任了领导职务。不过,当时党组织和党员们的身份都是秘密的,他们的任务是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做好争取上层、团结基层的工作。

很快,这支成分复杂的武装队伍,便逐步被改造成为了党直接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加上队伍是以年轻学生为主的,因此又被称为“学生军”。从此,“学生军”、“红蓝箍”的名号在京郊的群众中闻名遐迩。

一战成名 民气大振

在今天北京海淀区黑山扈的百望山森林公园里,建有一处纪念园,园子里有一座纪念浮雕和一组人物雕塑,展现的是80多年前的一场由国民抗日军用鲜血书写的壮烈的战斗。

黑山扈百望山森林公园里的纪念园

当时,国民抗日军得知位于百望山的法国天主教圣母会教堂里藏有很多枪支弹药。为了筹集武器、打击日寇,1937年9月8日一早,抗日军就进入了黑山扈地区。他们穿过挂满露珠的高粱地,爬上百望山的天摩沟,把山梁上一处废弃的旧碉堡当作机枪掩体,监视着山下由北平城通向温泉和南口的大道。

而日军那边也接到了传教士的报信儿,立即派出了部队,准备围剿抗日军。不过由于他们一开始以为来的只是一小股散兵游勇,所以派出的人也不多,分别坐着两辆军车去“扫荡”,结果没成想,这两辆车成了出头鸟,被狠狠地削了一顿,日军见势不妙,赶紧撤退。

自然,鬼子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当天下午两点,又有七八十名日军从温泉方向赶来,再次向天摩沟发动进攻。国民抗日军集中火力猛烈还击,当场就有二十几名日军中弹倒地。日军被迫退守到另一座山头,再也不敢主动出击了,开始了和抗日军的对峙,似乎是想看看谁能熬过谁。

为了打破僵局,抗日军的第二总队总队长宋鸣皋派大队长杜雄飞、指导员霍志德带领两个中队,从一侧包抄日军侧后方,向日军发起了猛攻。这下,日军是越打越被动,只能继续呼叫增援。

到了下午4点,4架日军的飞机从北平方向向黑山扈飞来,冲着抗日军就是一通扫射。由于日军认为国民抗日军没有高射武器,所以飞得很低,有多低呢?咱们北京曾经的老市长、当年国民抗日军的战士焦若愚曾经回忆说:“能看到飞机上的驾驶员了!就这么低!就几百米!”

没错,低到连飞机上的驾驶员都能看见!您说嚣张不嚣张?那明摆着就是在跟中国人嘚瑟:“你们来打我呀!反正也打不着!”

国民抗日军的战士们气坏了,原二十九军副连长、时任游击队排长的苏家顺大声招呼战士:“拿枪打他狗日的!”于是,就在一架飞机盘旋一圈要转弯时,战士们端起机枪,冲着敌机就是一通仰射。

嗒嗒嗒嗒……一时间,天上子弹纷飞,刚才还在嘚瑟的那架敌机估计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真的会被击中!它在空中挣扎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拖着长长的浓烟俯冲到地面,轰的一声巨响之后——这架日机在清河附近的农田里坠毁爆炸了。

估计日军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没想到一直被他们看不上的地方武装竟然有这么大的能耐!增兵!必须增兵!赶来支援的日军先用火炮向天摩沟山头一阵乱轰,然而,等他们攻到阵地时才发现,国民抗日军早已不见了踪影。原来,为避免不必要损失,游击队主力早就迅速撤离了战场。

黑山扈一战,是国民抗日军第一次与日军正面交锋,这场战斗歼敌60余人,击落敌机1架,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北平军民的抗战斗志。

而且这个消息也迅速传到了国外。由吴玉章主办、在巴黎出版的中文报纸《救国时报》,大篇幅报道了国民抗日军黑山扈大捷的消息,称赞国民抗日军“义声所播,民气大振”,是“北平近郊抗日的中心力量”。

点燃抗日热情 成功被收编

黑山扈战斗以后,北平郊区秋雨绵绵,天气转凉了,地里的庄稼也被陆续收割,这也就意味着国民抗日军逐渐失去了在平原地区进行活动的天然屏障。

而被狠狠打击过的日本人,也早就把国民抗日军看成了心腹之患,眼瞅着机会来了,便处心积虑地策划起了“秋季合围扫荡”,妄图消灭这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

那时候,国民抗日军已壮大到3000多人,得到日军要扫荡的情报后,部队便相继转移到了昌平西山地区、宛平县、斋堂、清水一带,到了1937年11月,大部队开赴河北蔚县。期间,他们收到了一封信。

这封信可不一般,它是由朱德、彭德怀亲笔签名的长信,信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以及建立根据地与进行游击战的方针,还给国民抗日军的工作作出了全面指示。

咱刚才也说了,国民抗日军的领导层其实大部分都是隐藏身份的共产党员,他们以及大量的入党积极分子一看到这封信,就像流浪在外的孩子终于等来了一封亲切的家书,那个激动劲儿就别提了!自然是一心渴望和党中央以及八路军建立直接联系!

就这样,1937年的12月25日,国民抗日军正式被八路军总部批准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5支队。

从1937年7月22日,到这一年的12月25日,虽然国民抗日军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个月,但它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的大旗,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了各阶层群众,在敌人后方建立起人民抗日武装,开展了成功的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而也就是在他们的鼓舞下,平西军民拥军支前的抗日热情也越越燃越旺,这里面的故事,咱们之后再说。

双拥故事会丨清华女高材生携笔从戎加入导弹部队,后悔了吗?

双拥故事会丨80年前的延安春节,背后竟还有这么多故事

双拥故事会丨一根竹竿记录下的一场人民战争

素材来源:拥军优抚处、北京交通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