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雷 一把 收徒 锄头 镰刀

农民王开学:一把锄头一把镰刀,17年排雷上万颗,却一直不敢收徒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8 14:54:03 浏览1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王开学

2019年,东方卫视电视节目《我们在行动》,走进了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

在天保乡八里河村,人们见到了一位特殊的“英雄”——王开学。

几十年前,村子曾经被地雷包围,王开学依靠一把锄头、一把镰刀,17年来命悬一线,帮助村子排除了上万颗地雷,令人肃然起敬。

地雷隐患,深受其害

20世纪80年代之前,天保乡八里河村风景如画。

这里是富庶的经济林区域,曾经有大片的芭蕉、茶叶等农作物,村民们经过劳动,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没有人想到,一场战争,竟然打破了村子原本平静的生活。

展开全文

在苏联的支持下,越南的野心日益膨胀,多次在边境对中国进行频繁挑衅。中国军队忍无可忍,发动反击,云南文山便成为了双方的战场。

在此期间,越南军队在八里河村中埋下了大量的地雷。

小小的一个村子,竟然被埋下了中式、越式,苏式、美式松发雷等数十种地雷,地雷密度最大的地区,已经达到了每平方米4枚。

也正因如此,人们将这里称之为地雷村。

后来,越南军队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出村子,而那些地雷,却被永远掩埋在土地之下。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八里河村成为了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牺牲奉献最大、创伤损失最重的地方,王开学就出生于此。

童年时期开始,王开学所有的痛苦,均来自于地雷。

王开学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他同往常一样在学校上课,却从老师那里听到一个噩耗:“王开学,快,你父亲被地雷炸到了……”

父亲被地雷炸伤了?王开学不愿相信,飞奔回家,看到的却是父亲躺在地上,血肉模糊的画面。

原来,王开学的父亲原本计划到山上打猪草,在经过一片荒原时,不慎踩中越南军队埋下的地雷,瞬间倒在血泊之中。

村民们将他抬回村子里,尽管医生全力抢救,却无力回天:

“双腿和身上的衣服全都炸没了,内脏也裸露出来。”

就这样,王开学的父亲成为了村子中第一个因为触雷而丢掉性命的人。失去了顶梁柱,让原本困难的王家风雨飘摇。不久后,母亲不堪压力,选择改嫁。

一场意外,家破人亡,小小年纪的王开学迅速成长起来。

年幼的他在叔叔的照顾下勉强维持生活,令他意外的是,地雷带来的灾难,远远没有尽头。

198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回老山,此后数年,一直以轮流作战的方式与越军周旋。3年后,我军收回高地,随即撤离。

尽管在撤离之前,军队下达了扫雷命令,然而战时情况复杂,时间紧张,村子中仍然有大量的地雷被埋在地底,随时威胁着村民的安全。

1986年,王开学与叔叔一起下地干活。在回家的途中,叔叔去果林里摘水果,嘱咐王开学待在原地。

不久后,王开学突然听到身后剧烈的爆炸声。

他回头一看,叔叔已经倒在了地上,左腿鲜血汩汩流出。

叔叔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着,王开学十分恐惧,急忙将他背起来,跑到山下的卫生所。

幸运的是,叔叔保住了性命,遗憾的是,他永远失去了双腿。短短几年的时间内,父亲、叔叔相继被地雷所害,王开学心中十分痛恨。

王家人虽是村子中第一个踩雷的人,却不是唯一一个。

为了生存,村民们只能前往雷区开垦耕地,然而雷区危险遍布,稍有不慎,村民们便会被炸伤,甚至永远长眠。

自此,村民不敢踏足,农耕区变成了荒地,人们的生活也变得困苦不堪。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越交战期间,4名村民在炮火中丧生,10人命丧地雷之下。

战争结束后的和平年代,又有大量的村民因为触雷身亡,数十人身受重伤。那些被地雷炸掉胳膊、腿的村民,只能依靠假肢度过余生。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王开学在心中确立了一个目标:依靠自己的力量排雷。自此,王开学过上了胆战心惊的生活,这段路远比他想象地更加困难。

“排雷过程危险重重,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没有人会这么做。”王开学如是说。

排雷之路,历经艰难

随着王开学渐渐长大,他离曾经的目标也越来越近。村中遍布地雷,不少村民为了自保自学了排雷知识。

王开学拜有经验的村民为师,跟随他们学习基础的排雷知识,观看实践全过程。

后来,王开学又找到了一些地雷碎片,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

待对排雷形成一定的概念后,王开学专门前往县里的书店,购买了专业书籍。

王开学从地雷的构造、爆炸原理开始了解,随后逐渐深入。理论知识了解完毕后,王开学独自一人来到山中。

他站在裸露着的地雷外面,仔细观察构造,在脑海中演示排雷的过程,通常一出门,就是整整一天的时间。

2004年,一切准备就绪后,王开学正式的排雷生活开始了。

经过反复考虑,王开学选择58式反步兵地雷,作为首次排雷的实验品。58式反步兵地雷内部含有200g炸药,一旦排雷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王开学克服内心的恐惧,用一把镰刀将地雷上的土拨开,而后观察地雷的结构与压力点,随后动手拆卸。

漫长的等待后,地雷没有爆炸,王开学成功了。松了一口气的王开学瘫坐在地上,后背惊出一身冷汗。

第一次排雷成功,王开学备受鼓舞,便加快了排雷的步伐。第二次、第三次……随着排雷次数的不断增加,王开学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他可以快速说出地雷的种类、含有炸药的量以及威力。

尽管技术逐渐成熟,每次排雷时,王开学依旧严阵以待。当拿起锄头、镰刀的那一刻,他始终在提醒自己:生命只有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排雷面临的危险人尽皆知,也正因如此,王开学未向家人坦露此事。

他出门排雷时,总是同妻子说自己出门做农活。直到他成功开垦出几亩无雷的土地,才敢将此事和盘托出。

王开学第一次带领妻子来到山上,看到堆在一边的地雷,妻子着实愣了好久。

得知真相后,因担忧王开学的安全,妻子一直极力劝阻。然而王开学心意已决,依旧每天按时出门,兢兢业业。

后来,为了节省时间,王开学直接在雷区搭建了一座小屋,他日夜与地雷为伴,坚持了整整17年的时间。

在废寝忘食的研究中,王开学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首先,他先用锄头小心翼翼地将地雷上方的杂草除掉,如此,地雷的全貌才能彻底展现出来。

随后,王开学用镰刀轻轻地将泥土推开,细心观察,以便确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最后,排雷成功后,王开学便开始用锄头大面积地翻动土地,向下深挖,确保该区域没有地雷后,他才放心地离开。

大多数情况下,王开学都会将排雷的时间选择在早晚。此时空气中水汽含量大,泥土也足够湿润,不易产生飞尘,干扰判断。

10几年来,王开学排雷无数,却十几年如一日般谨慎。

排雷需要注意力百分之百集中,王开学如果意识到自己状态不对,便会暂停排雷计划。与此同时,每逢排雷前,王开学总会密切观察四周。

除地雷外,当地还存在着一种挂雷,挂雷一旦被引爆,最先受到伤害的,便是人们的头部。

而一颗挂雷,使用寿命在80年。如果有爬行动物以及鸟类在附近,他们极有可能触发危险。

为了防止地雷意外爆炸,王开学会先行离开。

就这样,王开学成功排除的雷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得知王开学日夜坚守在雷区,为众人开垦土地,保护一方平安,村民们都感动不已:“就看他挖出来的那几千颗雷,那真是英雄!”

2015年,王开学排雷的事迹越来越广,记者闻讯而来,前往王开学的家乡。

此时的八里河村,已经在村民的建设下欣欣向荣,全然不见往日的萧索与肃杀。

那一亩亩良田,留下的全都是王开学奋斗的脚印。见到记者,王开学表现得十分热情,同记者提及自己的排雷经历时,他更是情绪高涨。

王开学专门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烟袋——一个用火箭弹外壳组成的“勋章”,这是王开学奋斗的见证,也是他多年来的精神寄托。

现代社会,人人听闻地雷而色变,王开学流露出来的,却是一种斗志昂扬的征服感。

他自豪地向记者透露,自己的最高记录,是一天的时间,排除了两百多颗地雷。

正如他所说:“要说老师,地雷就是老师,全靠经验累积。这附近山上的地雷有好多种,研究每种地雷都要经过重复‘观察摸索’的过程。会了一种,再看其他的就快了很多。”

后来,王开学如同往常一样,带着磨好的镰刀,沿着小路,同记者一起前往山中。

人们脚下走得这条山路,正是王开学花费一个月时间,排除60颗地雷后开辟出来的。

一腔热血,舍己为人

就这样,坚持17年,排除上万颗地雷后,村子中开辟出上百亩地。

王开学与其他村民在绝对安全的土地上种上了玉米等农作物,他说道:“不期待马上看到效益,只希望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干净的土地”。

在王开学的帮助下,众多村民拥有了自己的田地,发家致富。

然而王开学专心于排雷,对此类身外之物却不甚在意。在王开学看来,他最宝贵的东西,一定是拆卸下来的地雷壳。

“这枚是绊雷,俗称菠萝雷,壳面为菱形,两头穿线布设在灌木丛,一旦碰到铁丝线就爆炸,基本无生还可能;这枚是防步兵地雷,埋设在地面……”

向众人展示时,他眼中流露出来的,是无尽的骄傲。

尽管王开学在排雷领域为当地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作为非专业人士,拿着最简陋的排雷设备,他始终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经过慎重考虑与调研,政府决定在中越边境展开第三次大规模的扫雷行动。

2017年,专业的扫雷部队聚集在麻栗坡,开始了第三次大规模的扫雷。雷区环境复杂,气候炎热,战士们穿着厚重的扫雷服装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专业人士尚且如此,王开学所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纵使是非专业人士,对王开学做出的贡献却有目共睹。

得知王开学自学排雷的故事,战士们都十分尊重与敬佩。

然而正如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队长龙泉分析说:“放眼国际范围,麻栗坡中越边境的扫雷作业都是最危险、最复杂的,王开学排雷确实有经验。”

与此同时,王开学排雷十年间仍安全无恙,也不排除运气的成分。

敢于排雷的精神必然值得肯定,然而从其中隐藏的风险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考虑,非专业人士排雷并不值得提倡。

扫雷部队走后,八里河村有了2000亩土地,村民王开学一家也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王开学开心地说道:“现在我家的土地从过去的几分地增加到了现在的15余亩,有了土地就有了希望,接下来就是要搞好农业生产,与全国人民一道致富奔小康。”

政府出面为村子发展扫清地雷障碍,村民们也十分感激。

从前的八里河村,随处可见画着骷髅头的雷区,村民们不敢四处走动。现如今,八里村的村民,也拥有了新的生活。

作为村子中唯一一个被地雷炸伤3次的人,村民王清明对新生活有着诸多感慨:

“我误踩地雷受伤的时候,是扫雷官兵救我的;我所用的假肢,是上海对口援助麻栗坡的,可以免费定期更换。”

经过几次大规模的边境排雷后,八里河村的大部分地雷都已经被拆卸。

然而为了那些角落中的“漏网之鱼”,王开学依旧延续着自己的排雷事业,每天按时上山,经历同样的惊心动魄。

为了加快排雷速度,一些胆大的村民曾经向王开学提出请求,希望能拜他为师,学习排雷方法。

王开学不假思索,果断拒绝,排雷过程充满着危险,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失去性命。

自己只是一个业余人士,没有能力教别人,更别提收徒。

正如王开学所说:“一点儿可疑处都不能放过,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提及十几年的排雷经历,王开学依然心有余悸。正如他所说:“地雷太可怕了,炸伤了许多村民”。

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在王开学等无名英雄的努力之下,当地的地雷已经被排除,人们都可以安心地生产和生活。

“相信后面的日子,一定越来越好”,提到未来的生活,王开学充满了信心。曾经的战争记忆已经远去,这便是王开学最欣慰的事情。

正如他所说:“我的后代再也不用深受地雷的威胁,他们能吃饱穿暖,平平安安的长大就是我唯一的心愿。”

十年坚守,以性命做赌注,无名英雄王开学,值得所有人的敬佩与尊重,亦应该被所有人铭记。

参考资料

[1]《京华时报》,2015年12月7日,《王开学:边境线上的扫雷人》

[2]《传奇·传记》 ,2014年2月1日,《“地雷村”的伤痛》

[2]《荆门晚报》,2015年12月8日,《民间“排雷专家”11年扫雷数千颗》

[2]《广州日报》,2013年11月29日,《走进云南地雷村,曾埋下百万颗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