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俄罗斯宣布能源卢布结算令,卢布的汇率变化就成了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我找了一些当年苏联解体前,卢布改革的历史,咱们不妨通过回顾一下,也许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启示。
我们之前的节目讲过,二战后冷战爆发,苏联和西方形成了两套相互平行的经济体系,在苏联和东欧阵营当中,建立的是一套围绕卢布运行的独立的贸易体系,在美国和西方世界建立的是一套以美元为核心的贸易体系,这两个体系之间的经贸联系并不多,相互独立运行。当然,从发达程度上来讲,由于经济基础不同,再加上苏东阵营经济制度上的缺陷,苏东阵营的这个经济体系,它的发达程度繁荣程度都远远不能跟西方的美元经济阵营相比。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经济陷入了困境,其中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卢布的大幅度贬值。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进入了戈尔巴乔夫时期,面对国内经济的停滞,开始积极推行改革,在经济上对外开放,出国的苏联公民和入境经商的外国公民逐渐增多。到了八十年代末期,苏联政府已经放宽了本国公民和外国人出入境旅游和定居的限制,在修改后的苏联出入境程序法当中规定,每个苏联人根据国外的任何人的邀请,经过外国政府的同意,都有权到外国长期居住,根据这一法律草案,每个苏联公民提出申请,都将发给他们出境护照,而且出国临时旅游,还一般不需要邀请。
这是居民的换汇,在苏联的企业间,政府也组织起了外汇交易活动,企业按照买卖外汇的数量、用途进行登记,经过批准,进行买卖交易,在莫斯科举行的首次企业间外汇交易当中,成交了800多万卢布,价格竟然高达15.2卢布换1美元的高价,这个价格跟苏联官方调整之后的价格基本差不多,而对于企业来说,之前的换汇价格长期是官方规定的0.65卢布兑换1美元,可见真实的价格跟官方价格之间有多么大的差距,也说明经济封闭下,卢布的购买力早已经不符合现实情况。
展开全文
当然,最关键的是,苏联企业能给国家上缴的利润却没有增长,甚至还在下降,国内消费市场长期萎靡不振,而苏联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又没有竞争力,能够出口创汇的只有自然资源和武器,八十年代国际油价的下跌,更是让苏联的出口收入锐减。该花钱的地方不仅没减少,还越来越多,而收入却不断下降,结果就是只能靠印钞票,通货膨胀的加剧,汇率崩塌是必然的。
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遗憾的是今天的俄罗斯除了把房地产市场做起来了,房价涨上去了,出口产品上仍然把能源做为支柱,最大的变化就是粮食能自给自足,还能大量出口了。现在西方对俄罗斯开启了全面的经济脱钩,俄罗斯经济会不会再次陷入上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的困境,卢布是否会重蹈昔日的覆辙,关键就要看俄罗斯国内经济是否能在摆脱对西方市场依赖的前提下,实现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