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季安
百年老店姜万源,开设在海盐县城内西大街曲尺弄口西面,是海盐自清代以来茶食业的巨头。老板兼经理的姜振清,是当时同业公会的秘书,生意做得很大。拳头产品是“松子糕”和“芡实糕”,是海盐的著名特产。当时的旅沪海盐人回乡探亲,或县里人赴沪走亲访友,常常要带些海盐名牌的土特产松子糕、芡实糕,作为最普通的馈赠礼品。
当时海盐城里茶食店,除姜万源,还有开设在寺弄口的万隆,店主朱文斌;南塘街的万裕,店主步德贤;西大街的稻香村,店主俞柳青;西大街的天禄,店主王理甫(是稻香村俞柳青的外甥,均苏州人);天宁寺南面的野荸荠,店主俞新官 (亦苏州人)。惟所做松子糕和芡实糕,没有姜万源名气大;因为是姜万源首先创制的名牌。
姜万源的松子糕、芡实糕为什么出名?主要不但是首创. 而且是很重视质量。老师傅王士清很精明,做糕饼样样都内行,故制作工序十一道,各道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姜万源的松子糕,芡实糕的优特点是原料讲究,都用上等品,做工精细,丝毫不苟。由于色香味俱佳,上口松脆,雅俗共赏,老幼咸宜,具有开胃、增进食欲之功效,故大众都喜欢吃。
姜万源当时的原材料,棉白糖都由平湖乍浦外面进来,白芝麻外地进货, 黑芝麻本地进货, 面粉由苏州班航船进来,三四天来回一次。晚梗米和糯米都本地收购。
松子糕又称松仁燥片糕,其做法是:1、生粉做的。先把晚粳米和糯米(四成糯米六成晚梗米拼匀)淘好,放一些松子,一起在石臼里臼细,然后拌入棉白糖,一斤米一斤糖,拌匀后,放在方形小木箱内, 用切刀划成片状,再用接口镬子蒸, 用风箱烧砻糠。翌日冷却后扑出,再放入砖砌的烘柜上,把糕用小刀切开,规格是长77毫米,宽30毫米,厚2毫米,摊在铅丝网板上烘。糕的一面烘好,再烘第二面,下面烧的是木炭。烘得差不多了,就取下放入甏里,以防受潮。这样,就可以出售了。随卖随包装,买多少,从甏里取出多少来,糕很干燥,吃起来就又香甜又松脆。所以这种松子糕,只零售,不批发。2、熟粉做的。先把米炒熟,用石磨人工盘磨成粉(亦六成晚粳米四成糯米),装布袋内在潮湿泥地上放二天,再用一斤粉一斤棉白糖,十分之一水拌好。先用擀筒擀,过筛后,放些桂花、松子拌匀,用铜手揿在长方形的饧旋子内揿结实,上面盖一张糙纸,然后放在铁镬子里蒸。镬子里的水及半旋子已可。约经十分钟,水响了,即可把旋子取出,另换一只旋子再蒸,边做边蒸。翌日冷却后,即可切片,再摊在铅丝网上放烘柜内烘。烘好后即可包装,然后零售或批发。一般批发给各乡镇店家。
芡实糕的做法,也用晚粳米六成,糯米四成,分别炒熟,再酌放芡实,然后用石磨人工磨成粉,不用筛,把磨好的粉装布袋内,放在潮湿泥地上,约二三天,就可以把一斤粉加棉白糖三两,做成芡实糕。做法与松子糕略同。惟不可用铜手揿揿结实蒸。每一饧旋子切成十六块。
当时姜万源除做著名的松子糕、芡实糕外,也做其他糕点。如酥糖、寸金糖、黑白胶切,绿豆糕、桔红糕、月饼、玉带糕、雪饼、 腰子饼、胡桃糕、猪油尖沙麻饼、雪片糕、状元糕、麻燥糕、焦盐桃片……等。
当时姜万源临街门面为经营店面,后面就是作坊二间,职工十余人,都是手工操作。故设备很简陋,仅作台板、切刀、筛子、淘箩、石磨、石臼、□槌、布袋、炒米蒸糕镬子、砖砌烘柜,烘糕铅丝网、铜手揿、饧旋子、擀筒、(木克)栳、甏、等等。
抗战期间,日本侵略军占领海盐县城后,大多数群众逃离县城,各行各业,都很萧条。故姜万源等茶食店也普遍衰落,进原料和销路都很困难,在敌伪压迫下,勉强维持门面而已。
1949年姜万源老板姜振清故世,由儿子姜柱年接手继续经营,解放后,于1956 年并入公sihe营的海盐县茶食糖果食品厂。后来业务逐步复苏,设备改用机器,有打粉机、切糕机、电烤箱 ……等。产品也大有变化。原有糕饼大部分停做,惟状元糕(即厚松子糕)、大众糕 (即芡实糕) 仍畅销不衰。惟质量已不及从前,松子和芡实都不用了,一般糖用古巴糖,糯米和晚粳米怎样拼也不讲究了。重在开发新产品,如面包、饼干、糖果、饮料、棒冰、啤酒……等,食品业又蓬勃发展起来。姜柱年于1988年退休。
展开全文
我们海盐的食品名特产,实在还可东山再起,重创名牌。如松子糕、芡实糕之类,仍大有可为。可提高质量,广而告知,争取畅销国内外。现在乡间风俗,孩子满月端蛋篮,还要加二包大众糕(即芡实糕);满月剃头,还要加二包状元糕(即厚松子糕);第一天上学,还要用二包状元糕。其他老产品,也大有重振旗鼓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