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草

花草三课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5 13:07:02 浏览1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春天的校园里,杜鹃、山茶、木棉次第开放,总有一拨一拨的学生被教师领着,满校园里找春天。广东省中山市三鑫学校更进一步把花草虫鸟开发成让学生兴味盎然的创新实践课程,通过全新角度、多学科融合引领学生探究实践,尝试审美创造,促进全面素养提升。

野草的常识课

人们大多热衷于观花,却较少留意到野草也是与春天一起醒来的。遍地野草,同样是鲜活的教育资源。

识草。教师先把校园里那些代表性的野草,苦菜、大蓟、白茅、三叶草、牛筋草、车前草、通泉草等一一拍摄下来,借助识物软件标识野草的名称和习性并制作成课件,让学生通过学习产生兴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按图索骥,开展识草校园小竞赛,鼓励学生发现新的野草品种。在识草过程中,有的学生对野草的名称由来产生了浓厚兴趣,比如通泉草花瓣为什么被称为“小昆虫的停机坪”。

悟草。蹲下来看野草,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走进野草的世界,看到了野草的精彩,也看到了野草的顽强。就像他们在音乐课上同步学唱的那首歌曲《草》:“一棵草何其渺小,风一吹它就弯了腰,可草总是结伴而生。也许我了解太少,原来小草从来不孤单,风把它吹向朋友怀抱……”

斗草。学生赤足走在草地上追逐嬉戏,跟野草亲密接触,他们也重拾古老的“斗草”游戏。男生喜欢将手中的草茎相交结,各持己端向后拉扯,以断者为负,称之“武斗”;女生则是采摘花草,互相比试谁采的花草种类最多,谓之“文斗”。教师也为学生推荐了《亲近野花野草》《一草一天堂》《访草》等书籍,把田野学习引向深处,让青青草色濡染学生的童年。

木棉的科学课

木棉怒放是南方春天到来的标志,途经木棉树下,学生或吟诵“几树半天红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的诗句,或观赏花间翻飞的小小暗绿绣眼鸟,或帮老奶奶捡拾木棉花——晒干后用木棉花瓣煲汤,感受岭南文化。但却很少有人发现,小小的木棉花里也藏着“大科学”。

每年春季,学校科学教师就带领学生去观察木棉花。学生站在树下等候一朵木棉花落下——木棉花往往是飞速旋转着落下来的,因为木棉花托较重,5片肥厚的花瓣交叠着形似风车,落下时受到风力作用与风车旋转时的空气动力学原理类似——要看到木棉花落其实并不容易,但捡拾新鲜的木棉花从高处丢下来,也大致可以看到木棉花旋转落下的情形。有了生动而细致的观察,学生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学做纸风车,感受风吹动风车的力量和原理,再对照木棉花的结构特点,解读木棉花旋转落下的缘由。

木棉里不仅有科学,还能带给学生人文启迪。一天,学生惊喜地发现了木棉飞絮。于是,在语文课上,他们拿出一团团木棉飞絮与教师分享,教师告诉他们这就是木棉的种子,学生纷纷把捡到的木棉飞絮宝贝一般收藏在小盒子、小瓶子里。教师也趁此机会给学生介绍了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敬畏生命》,书中写道:“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学生都睁大了眼睛,文章所说的不正是他们自己的经历吗?

拓染的手工课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师生都会带着珍惜和热爱的心情,一起做一次“植物拓染”,用庄重的仪式感来留住春天。一只小锤或一颗圆形小石块,两方白绢之间夹一片合适的叶子,耐心地敲击,就能在白绢布上留下清晰的纹印,那是春天的剪影啊。学生的“树叶拓染”作品一度在家长的朋友圈中刷屏。

学生制作完毕,同步在家校群里晒图,在小组中讨论、总结、交流拓染经验。比如,选树叶时不要选太嫩的,最好是选纹路深的,否则不能轻松地拓染出理想的效果;要先敲树叶的背面,这样绿色的汁水会较快地渗出来,叶脉也更容易显形;敲树叶时,不用锤子或石子的边缘敲,要用锤子或石子的圆面来敲,这样拓染的颜色更加均匀完整。真是“实践出真知”啊。

制作树叶拓染,一般需要一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有时需要学生全家轮流上阵反复试验。终于,一件件原形原色的作品完成了,从杯垫到桌布,从收纳袋到休闲小包,从抱枕到窗帘,甚至是身上穿的白T恤,花草就这么自由自在、姿态优雅地走入学生生活。轻柔的色彩自然洒落在柔软的棉麻布上,这些自然美的呈现让人顿时有了清新的呼吸。当然,要让颜色长时间保鲜,还要用盐水或明矾蒸煮定色,这又是一门学问。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更希望每一个春天都不被辜负,都能刻印在学生心里,盛放在他们成长的路上。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中山市三鑫双语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3年04月05日第5版

作者:李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