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清玉洁 姨妈 小龙 尴尬 处理

冰清玉洁的小龙女如何处理尴尬的“大姨妈”?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4 23:39:02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食堂

01

程姬之疾

《史记五宗世家》中记载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话说,汉景帝有一个宠妃叫程姬,有一天汉景帝召见程姬。

至于他想干什么,大家都懂的。

难得皇帝兴致高,这是很多嫔妃求之不得的机会。

但是,程姬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不想服侍汉景帝。

不想服侍简单,汉景帝妃子这么多,没有程姬,还有王姬。

可程姬也不想肥水留给外人田,她就让自己的贴身侍女唐儿顶替自己上阵。

正好,汉景帝喝醉了,没搞清正主,迷迷糊糊间就把她当成了程姬。

就这一夜,唐儿居然怀孕了,还生了个儿子。

虽说是比糊涂账,但是自己的儿子得认,汉景帝就给这个儿子取名为发,后来还封为长沙王。

这就是汉景帝第六个儿子,长沙定王刘发。

“长沙定王发,发之母唐姬,故程姬侍者。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辟,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上醉不知,以为程姬而幸之,遂有身。已乃觉非程姬也。及生子,因命曰发”

刘发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诸侯王,这辈子都没干什么大事。

但是,刘发挺牛逼的,他生了16个儿子,他还有两个玄孙。

展开全文

一个叫刘子张,刘子张有个儿子叫刘玄,就是玄汉的皇帝;

另一个叫刘钦,刘钦有个儿子叫刘秀,这个阿秀就是东汉第一位皇帝,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

也就是说,刘秀的诞生追根究底,源自一次莫名其妙顶替事件。

现在问题来了,程姬为何不愿进呢?

唐代学者颜师古注释说:是因为有月事也。

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释名》也说:

“天子诸侯群妾以次进御,有月事者止不御,更不口说,故以丹注面目旳旳为识,令女史见之。”

月事是什么?月事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姨妈”——女性月经。

中国古人因为这个典故,将“大姨妈”委婉地称为“程姬之疾”。

后来更有人戏称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宝贵的一个“大姨妈”事故,直接拯救了汉朝。

02处理“大姨妈”

提起“大姨妈”很多人都讳莫如深,实际上月经是人类女性与天俱来的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

应该来说,即使是原始社会的女性,也有相应的处理月经的方法。

至于是什么,不得而知,肯定很简单、很粗陋。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中国古代对女性月经也有了初步的认知,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遗憾的是,由于古代医疗技术的落后,以及社会观念的束缚,古人对月经的认识和处理处于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或者大多时候也语焉不详。

有人曾经问了一个金庸小说问题,小龙女被困在绝情谷底十六年,她是如何处理每月来访的“大姨妈”的呢?

这是一个严肃而又正经的问题。

别笑,这也是历史!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月经记载,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就记载了月经。

可是古代女性如何处理月经,就很少见于史料记载了。

原因很简单,正史自然不屑于记录这种隐秘、羞耻的事情,就连野史笔记也似乎不好意思提到女性月经。

那我们是不是找不到文献记载了呢?

还别说,古代还真有记载这事的。

说到这个,我们真要感谢明朝开始兴起的艳情小说与戏曲杂剧了。

他们写文就是为了赚流量,混口饭吃,史家回避的闺中秘事,他们愿意写,并以此为乐。

这样一来,难免要涉及女性月经了。

明朝出现了大量这样的艳情小说,比如《精忠旗银瓶绣袍》、《盛明杂剧相思谱》、《牡丹亭》等等。

《牡丹亭》有这么一段唱词:

【旦】:好个伤风切药陈先生。【贴】:做的按月通经陈妈妈。【旦】:师父不可执方,还是诊脉为隐。(末看脉,错按旦手背介)【贴】:师父,讨个转手。

更露骨的是明末清初小说《醒世姻缘传》的两处情节:

“那伍小川在外面各处搜遍,只不曾翻转地来。……床背后,席底下,箱中,柜中,梳匣中,连那睡鞋盒那‘陈妈妈’都翻将出来,只没有什么牌夹。”“偷儿又把第二个抽斗扭开,却好端端正正那百十两银子,还有别的小包,也不下二三十两。偷儿叫了声‘惭愧’,尽数拿将出来。衣架上搭着一条月白丝绸搭膊,扯将下来,将那银子尽情装在里面。又将那第三个抽斗扭开,里面两三根‘角先生’,又有两三根‘广东人事’,两块‘陈妈妈’,一个白绫合包,扯开里面,盛着一个大指顶样的缅铃,余无别物。”

03陈妈妈

上面出现的“陈妈妈”,究竟是什么玩意呢?

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女性处理月经的月事布,一般用绢、罗、布制成。

那这个“陈妈妈”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从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文献资料来看,明朝时期“陈妈妈”的说法应该已经非常普遍了。

其中有一首就叫《陈妈妈》。

“陈家妈妈有人缘,风月场中走子几呵年。小阿奴奴名头虽然人尽晓得,只弗知我起先个族谱相传……”

从这首歌中可以看到,明朝时期“陈妈妈”已经“人尽晓得”,深入人心了。而且据推测,这个“陈妈妈”很可能还是从风月场所率先叫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我们现在习惯用“大姨妈”代指月经,而中国古人却用“陈妈妈”代指月事布。

那么明代之前有没有出现“陈妈妈”呢?目前没有文献方面的记载。

不过有更有说服力的有出土文物。

这两座古墓出土的女性衣物中,就有抹胸、月事布等。

这足以证明,宋朝女性已经在使用月事布了。

当然,月事布这玩意,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宋朝人能用,汉朝、唐朝估计也会用,只是目前没有文献记载或出土文物而已。

这种月事布,平民百姓最初都是用木棍表面缠绕一些粗布,然后女性就夹在两腿之间,以防止月经流出来。

然后每次到一定程度了之后,就把布拆下来,换洗循环再继续使用。

而有钱人家则用材质更好的布料缝制类似内裤的东西,而且使用次数也更少,更卫生,也更方便。

不过甭管什么布,在古代都是贵重物品,因此,月事布用过之后可不能像现如今的卫生巾一样随手丢弃。

当时的月事布每次更换后用清水加明矾清洗净,然后重新晾晒,以备下次使用。

这样一来不仅不太卫生,而且清洗起来也是件麻烦事,更重要的是月事布的吸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中国古人又想了个更好的办法。

将布条缝制成条状口袋并装入草木灰,口袋的两端用粗线连接起来,拴在腰间,做成类似卫生带的形状。

此举大大增强了吸附效果,而且还能栓在腰间,不容易掉落,使用效果要比之前的月事布便利很多。

不过,这种改进的月事布仍有弊端,那就是用过之后需将草木灰倒掉,清洗干净后重新装入吸附物。

然而,这是中国古代已经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了,中国古代女性靠这种月事布,解决了月经问题。

05一个奇人

到了民国时期,天津文艺界出现了一个奇人。这人叫姚灵犀。

1930年代,姚灵犀在天津娱乐小报《天风报》的副刊“黑旋风”上主编一个专栏《采菲录》,取自《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下体,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刊载与女性有关的文字。

姚灵犀耗费十五年时间,写成一本奇书——《思无邪小记》(又名《艳海》,瞧瞧这名字)。

《思无邪小记》记载:

“陈姥姥,巾帕之别名也。《读古存说》,诗无感我帨兮,内则注,妇人拭物之巾,尝以自洁之用也。古者女子嫁,则母结帨而戒之,盖以用于秽亵处,而呼其名曰‘陈姥姥’。”

《思无邪小记》里还记录了他在洋货铺中看到的进口“陈妈妈”:

其实姚灵犀所说的进口月事布就是西方人发明的卫生巾,这是中国近代引进西方卫生巾的最早记载。

美国派遣陆军和大量后勤人员、医护人员参加一战。

美国一名在法国服役的女护士用绷带和医用棉布做出了最早的抛弃式卫生巾。

这种卫生巾的发明大大方便了女性应付生理期的难题,堪称是划时代性的伟大发明,被誉为“二十世经影响人类的十大发明之一”。

1921年,美国金佰利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片抛弃式卫生巾“高洁丝”,此后又发明了“自粘式背胶卫生巾”并沿用至今。

而按姚灵犀的记述,美国人发明的卫生巾很快流入中国市场,深受中国女性的喜欢。

当然,当时中国生活水平落后,只有城市女性才能享用,广大农村女性,依然使用传统的月事布。

06小龙女的解决方法

回到小龙女解决大姨妈的问题。

这个时间段正好与黄升生活的年代重合。

因此,黄升有的月事布,小龙女当然也会有,或许她还随身带着。

再说,就算她真没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绝情谷底没有第二个人,那里又有一个水潭,清洁还是不成问题的。

因此,小龙女完全可以不担心大姨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