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出于文化自满心理,中国很长时间以来将其他民族、国家视为“蛮夷戎狄”,充满了鄙视与不屑,对它们名称的翻译,也是极尽侮辱之能事。所以我们看古籍,经常会发现一些奇异怪诞、令人捧腹的名称,比如下面十个:
1.鬼方
鬼方是先秦时期活动在中国北方的一支强大的民族,据王国维先生考证,其活动的范围在今陕西省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一带,在商周时期曾屡屡进犯中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梦魇。
有关鬼方的活动记载,见之于《易经》、《山海经》、《史记》等书。上个世纪,经中国、原苏联、蒙古的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证明鬼方后来迁移到东起贝加尔湖西至巴尔喀什湖一带,也即后来匈奴活动的区域。
2.身毒
“身毒”为秦汉至隋唐时期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始见于《史记》,由梵语“Sindhu”翻译而来。其后,中国史籍对印度的称呼,除“身毒”外,尚有“申毒”、“辛头”、“信度”、“身度”、“天竺”、“贤豆”等称谓,皆属同音异译。
展开全文
直到玄奘和尚学成归国后,才主张按照“正音”原则,将混乱不堪的称谓,统一改为“印度”。
3.吐火罗
吐火罗是希腊语“twgry”的汉译名,加之国人擅长吐火幻术,所以才有了“吐火罗”这个名字。吐火罗并非单一民族,而是一个多民族的集合体,包括月氏人、龟兹人、焉耆人、车师人、楼兰人,是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民族。
吐火罗人在历史上曾建立起强大的贵霜帝国,并一度成为佛教传播圣地。中唐之后,吐火罗故地被阿拉伯帝国占据,13世纪后“吐火罗”一名逐渐消失。
4.蠕蠕
“蠕蠕”是北魏对雄踞漠北的强大民族柔然的蔑称,意为虫子一般的丑类。柔然最鼎盛时期在约公元410-425年,势力遍及大漠南北,并曾进入塔里木盆地,一度使天山南麓诸国服属。
柔然长期为患北方边陲,是北魏最大的外族梦魇,孝武帝迁都洛阳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逃避柔然侵扰。552年,新兴起的突厥族联合高车族大破柔然,柔然很快灭亡,除部分西迁欧洲外,大部分逐渐融合于突厥、契丹部落之中。
5.狮子国
“狮子国”是南朝时期中国对斯里兰卡的称呼,来自于对梵语古名“Simhalauipa”(驯狮人)的翻译,又称师子国、师子洲。唐朝时改称僧伽罗,宋代改称细兰,明清两朝称为锡兰。
斯里兰卡之所以被称为“狮子国”,大概来源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作为佛教国家,狮子在佛教中被视为圣物,佛陀被视为人中雄狮,其坐席被称为狮子座,其讲法被称为狮子吼,全国各地到处都能见到狮子的图章、印记。
6.大食
大食原为波斯对阿拉伯一部族之称,后传入中国,成为唐宋时期对阿拉伯人及阿拉伯帝国的专称,后又用来泛指西亚诸国的穆斯林群体。
阿拉伯帝国始建于626年,极盛时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及撒哈拉大沙漠,后一分为三,分别被称为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绿衣大食。1258年,蒙古西征大军在统帅旭烈兀的率领下,攻陷帝国都城巴格达,帝国灭亡。
7.爪哇
爪哇为东南亚古国,在今印尼爪哇岛,名称由梵语“Yavadvipa”汉译而来,有时又被称作爪洼、叶调、诃陵、阇婆、呵罗单、耶婆提。东汉年间便与中国交往,宋朝时分为三国,皆为三佛齐所灭,后又建立满者伯夷王朝。
元朝时曾大举征伐满者伯夷,均以失败告终。明朝时为明朝藩属,屡有入贡,后成为荷兰殖民地。二战后宣布独立,后并入印尼。
8.罗刹国
“罗刹”是梵语,在佛教中意为喜食人肉的恶鬼,有男女之分。男罗刹为黑身、红发、绿眼,极为丑陋;女罗刹则如绝色美女,美艳动人,专以色诱吃人为生。元明清三朝的官方文书及史籍中,罗刹国则专指沙俄,是蒙语拼读俄罗斯“ROCIA”时的音译。不过从沙俄寡廉鲜耻、残暴成性的性格来看,这个翻译还真是很传神!
直到乾隆年间官修《四库全书》时,才将元代译名“罗刹”正式改译为“俄罗斯”。虽然官方对沙俄不再以“罗刹”相称,但在民间却依然流行很久。
9.佛郎机
“佛郎机”一词本是中东西亚国家泛指欧洲人所用的名称,波斯语作 Firangi﹐实为对“法兰克”(Frank)一词的误读,后来又传到中国明朝,成为明朝对最早来到中国的国家-葡萄牙的称呼。
后来,又因为葡萄牙将当时流行于欧洲的火炮传入中国,明廷遂又将“佛郎机”的名称用于这种火炮身上,称为“佛朗机炮”,或简称为“佛郎机”。
10.莫三鼻给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世界各国逐渐建立起联系,自然地会涉及到对其国名的翻译问题。清廷对外国国名的翻译,大体遵循“欺软怕硬”的原则,将强国、大国的名字都翻译的尽量文雅,比如英吉利、法兰西、美利坚、德意志等等。
但对一些弱小国家,则不免会用一些贬义的名称,比如将肯尼亚翻译成“怯尼亚”,将莫桑比克译成“莫三鼻给”,令人听起来或如坠云雾,或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