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考 科举 废除 强盗 清朝

为什么古代的强盗不去抢赶考的书生?1905年12月6日清朝废除科举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3 21:42:02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古代的强盗不去抢劫赶考的书生?1905年12月6日:中国清朝政府奉旨设立学部,并决定自次年起废止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

大家看《倩女幽魂》会有个疑惑,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宁采臣,为什么敢在荒山野岭乱走?

他不怕遭遇强盗劫匪吗?

放心吧,古代强盗不会打考生的注意。抢劫这些考生,性价比太低。

古代土匪讲究“七不抢八不夺”,其中一条就是赶考的书生不抢。

为啥?

展开全文

原因如下:

第一,进京赶考的书生很少。

古代老百姓基本都是农民,男性有百分之七十五不识字,女性有百分之九十七不识字。

当年很多村子全村都是文盲,没有一个识字的。

即便是小镇上,识字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古代有一种走江湖的职业叫做卖文,也就是在街上摆一个摊子,代看信、代写信、代写各种文稿等等。民国军阀吴佩孚是个秀才,因为在老家做了不符合读书人身份的事情,被迫流亡江湖。

吴佩孚没有其他才能,就是写得一手好字,就可以摆摊卖文为生,混口饭吃是没有问题的。

除了这种卖文的职业以外,鲁迅小说中的孔乙己毫无才能,也可以帮人抄书为生。

《儒林外史》中,只要识字的人愿意吃苦,都不难找到工作,因为文人是奇缺资源。

如果说读书人少,那么有资格进京赶考的书生就更少。

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道门槛,能够通过乡试的就是举人,只有举人才有资格进京赶考参加会试。

会试要3年才举行一次,可不是年年都有。

据统计,每次乡试每个省平均有100到200个举人参加,也就是说10年内每个省也就诞生300到600个举人。

这些举人并不是人人都去考试的。很多人几次考试失利以后,或者年龄偏大,就放弃了升学。说来说去,每隔三年能够进京赶考的举人,数量并不多。

相比每年到处游走做生意的几十万个大小商人来说,强盗根本遇不到这点数量的举人!

第二,强盗敢抢吗?

众所周知,举人在中国是颇有地位的。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以后,连街上卖膏药的道士都要来拍马屁。乡绅们更是送钱送物,本地汤知县也高标准接待请客,对范进很是尊敬。

范进中举之前,连赤贫的邻居们也瞧不起他,乡下妇女也毫不客气取笑范进老婆。

为什么中举前后变化这么大?

举人只要进京赶考,就很有可能成为国家官员。在官本位的封建年代,谁敢得罪一个潜在的官员?

再说通俗点,举人就等于现在的预备干部,随时可能一飞冲天了。

强盗如果抢了身份特殊的举人,当然会有比较大的麻烦。

另外,举人仅仅赶考参加会试就更不同。

谁都知道,会试是皇上亲自举办的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会试后贡士再由皇帝亲自御殿复试、择优取为进士。

换句话说,举人都是皇帝认定的人才库成员。强盗去动他们,岂不是同皇上作对?

这真是寿星老儿上吊,嫌命长咯!

第三,这些考生你也没办法抢。

大家都听过公车上书,什么叫做公车?

清代进京赶考的举人,有资格乘坐免费的国家公共车辆。

比如山东的一个考生要进京赶考,只需要找到当地的地方官说明一下情况。

地方官会给一笔路费(当然是朝廷出钱),还会给一个文书。

凭借这个文书,考生就可以沿途乘坐政府驿站的马车至少可以借用马匹。

要知道,古代的政府驿站可是不接纳普通老百姓的,只服务于政府人员。你就是再有钱,也不可能从驿站借到一匹马。

考生无论乘坐公家的马车还是骑公家的马,都有鲜明的旗号,土匪敢抢吗?

真有这种胆量,不如直接去抢劫国库或者国家运送粮饷的车队了。

第四,考生没钱。

人家说穷文富武,书生能有什么钱?

同今天一样,读书非常好的学霸,大部分是贫困人家的孩子。

为啥?

有钱人家孩子需要这么苦读吗?成绩说得过去就行了。

为什么政府出台提供路费和公用车辆的政策?主要就是赶考的书生大多贫寒,没有实力去京城考试。

说来说去,强盗抢这种书生岂不是变态?任何一个走江湖做生意的商人,肯定都比赶考的书生有钱。就算抢不到钱,至少可以夺走商人的货物。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