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的“中国”两字,其实出现非常早。在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已经有“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的说法。随着王朝的更迭和历史的进程的不断推动,多次的大一统王朝,让中国的版图也不断的增加。
那创造出绚烂文明的我们老祖宗,对当时整个世界的认知又是怎么样的呢?其实透过一幅中国最早的世界地图,或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现存最早的中国地图,是成图于明朝初年的《大明混一图》。这幅地图的尺寸非常大,长3.86米,宽4.56米,具体的绘制日期,史书中和地图上都没有记载,但根据地图上的行政区划,史学家推测其成于明朝初年朱元璋时期。同时,这幅地图也是世界上显存的最古老的东亚地图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也是我国的国家级重量文物之一。
可以肯定的是,这幅地图的主人肯定是来自朝廷的顶层,换句话说,有很大可能是朱元璋。因为在当时民间想要绘制这样一幅详尽的世界地图,几乎没有可能。而且这样精细的一幅地图,却没有署名,正是来自皇家的风范。所以可以大胆的推测,朱元璋有很大的机会是看过这幅地图的。
说这幅地图是一幅世界地图,是因为其以大明版图为中心,北至蒙古高原、南至爪哇岛、东至日本、西至欧洲和非洲。在描述明朝以外的部分,所列出了数百个名称,包括江河湖海,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与大明的距离和当地的自然状况。
不过这幅地图最让人惊奇的地方,在于这样一幅宏伟的世界地图,里面对于明朝的州府县有着详尽的记载,也有着黄河长江的线条,却唯独没有万里长城的身影出现。
长城自秦朝修建之后,除唐朝将长城以外纳入版图外,其他历朝历代几乎都会对长城进行修补,作为军事用途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所以几乎不会存在绘制着漏画的情况。而没有绘制长城,或许就是因为长城是属于军事用途,所以绘制着按照统治者的想法,不愿轻易的让其在地图上呈现吧!
但即使没有长城,这幅《大明混一图》依然不失为中世纪世界史上的一大奇观,让人们领略了600年前老祖宗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认知,和对未知土地的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