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富 巧家 绥江 永善 盐津

巧家盐津永善绥江水富创建联盟:以“融”为要 协同推进共同发展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4-01 09:29:04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党的二十大发出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伟大号召。团结就是力量,在新征程上,昭通市着重在“融”字上下功夫,通过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充分考虑各县(市)实际,完善政策举措,营造环境氛围,有效促进巧家、盐津、永善、绥江、水富五县(市)民族团结、协同推进、共同发展,形成交往交流交融创建联盟。

联盟常态化开展座谈会、交流会、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讨活动等,让沿江五县(市)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增进了解、拉近距离。同时,积极探索沿江五县(市)民族工作及其他领域的协作发展,用扎扎实实的行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各行业各领域工作中,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永善县

用心用情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

永善全县居住着汉、白、彝、壮、苗、布依等35个民族。境内有马楠云上草原、永安湿地等自然旅游资源,有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民族节日及蜡染、刺绣等民族工艺,有月琴、芦笙、金江狮舞等民族传统文化。近年来,永善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永铸初心、善融若水,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思想认同 人心归聚

永善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开展“多元一体”的国情教育及“五史”“五观”教育。内容上,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公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主题上,把国民教育、职业教育、党校教育、社会教育互为补充,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校园“八个一”活动方案,在各中小学开展民族特色教学,在县委党校及各级党政机关组织开展学习和宣讲,在社会面积极推进宣传教育。方式上,把普遍宣传与专题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有机结合,有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咏善之声”“伟大变革·非凡十年”等宣传教育活动。载体上,把会议、培训、广播电视、大喇叭、微信等媒体有效整合,全方位、多层次抓好宣传教育。依托党建联盟,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八进”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理论学习中心组、进党校教育、进干部职工大会、进各类讲座培训、进群众会、进院坝会、进宗教活动场所、进课堂,在常态化的宣传教育下,各民族群众“五个认同”更加坚决。

展开全文

文化认同 情感共鸣

发挥曾泽生将军故居红色文化教育阵地优势,组织党员干部到曾泽生将军故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党员学习点燃红色引擎,汇聚强大合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推进以文载道行动。围绕伍寨月琴、马楠芦笙、金江狮舞以及毕摩文化等,深入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培训民族传统手工艺、月琴芦笙歌舞12期,收集民族古籍近100卷,民族古歌68首,编撰了《永善县少数民族志》,申报文化遗产147个。推进以文传声行动。全面推广通用语言文字,成功创建“国家三类语言文字县城”的基础上,启动永善故事、永善人物、永善风景编撰,广泛践行和弘扬“善建者·永”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组建民族民间文艺队8支,举办“千场演出进千村”1000余场次,《苦苦的荞麦甜甜的心》《阿依古举》等文艺作品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励。推进以文化人行动。将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民族节日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载体, 编创了《望月郎》《故乡飞出的阿斯牛牛》《索玛花开·幸福来》等系列优秀民族特色文艺作品,并先后开展了“中国梦·永善情”“百姓大舞台 周末小舞台”“广场大家乐”等各类特色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在交往中互学、交流中互助、交融中互鉴,为“善”文化持续注入活力,各民族“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牢固。

互嵌交往 共同发展

永善县溪洛渡镇红光易迁安置点切实践行初心使命,实施共建共享,互嵌发展,构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演绎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美好故事。

红光易迁安置点安置了来自11个乡镇的各族群众3200余户13300余人。从2018年10月启动建设开始,县委、县政府强化宣传动员,在选点、户型、配套设施等方面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让易迁安置政策措施变成了各族群众的主观愿望和自觉行动。

红光新区按照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要求,组建了社区党组织、公安派出所等各种治理机构、调解组织,选举产生了民主议事网络,构建了小事网格解决,大事网络联动的治理格局,通过基层社会治理“小支点”推动民族团结大能量。

同时,社区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了工作方案,开展了政策宣传、文化交流等活动,同时从马楠等迁出地调入民族干部,加强沟通交流和服务,红光易迁点干部群众手挽手、心连心、共同绘制了红光新区同心圆,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守望相助、荣辱与共,成为全县易迁安置点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

务基镇青龙社区同样是溪洛渡电站移民搬迁点,这里充分发挥辖区内金沙江干热河谷光热资源,依托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的有利机遇,按照“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特色产业,夯实发展根基。如今的青龙产业旺,文化兴,生态美,各民族之间更加和谐、社会关系更加稳定。

一直以来,永善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统筹各民族协调发展,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33个,特色示范型村庄88个、民族特色村寨18个,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盐津县

雄关古道 联通手足情

盐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自秦开“五尺道”以来,一直为中原入滇之要冲,先秦的僰道、秦朝的五尺道、汉代的南夷道、隋唐的石门道、南方丝绸古路,一起在这里交叉重叠,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交相辉映。

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来,盐津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十进十促”为创建载体,促进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谱写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和美乐章。

赓续民族团结基因

距盐津县城20公里的豆沙关,在古时是由蜀入滇的第一道险关。豆沙关西侧崖壁上的袁滋题记摩崖石刻,虽已历经1200余年风霜,却依然字迹清晰。这一国家级重点文物,记载了与边疆友好关系的史实,具有“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的重大历史意义,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盐津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组建宣讲团到各乡镇、村(社区)和县直各机关、学校、企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豆沙“唐袁滋摩崖石刻”民族团结故事宣讲100余场次,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汇聚爱国之心、陶冶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注重舆论宣传引导。对县、乡、村三级干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宣讲100余场次,利用“万名党员进党校”契机,专题对民族宗教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学习;利用专栏、墙报、农村1368个应急广播,持续宣传普及民族团结进步知识;印发《盐津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册》400余册;开展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测试、征文、摄影活动……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美食节、重阳节、花山节等活动促进各族群众的交流。高竿舞狮、苗族大唢呐、关河号子、金丽剪纸、端公戏、打鼓草、牛灯等列入各级非遗名录。编纂出版了《盐津苗族志》。2018年,盐津县已全面实现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覆盖。

构建互嵌式发展格局

盐津县扎实打造嵌入式社区,为切实解决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殊困难和问题,推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水田新区落户,更好更快融入城市,安居乐业。全县3000余名在职党员、志愿者、网格员扎点网格提供精细服务,有效破解各族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

抓实“十进十促”强示范。豆沙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节、美食文化节等乡村旅游节会活动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团结社区把创建工作与易迁工程、新政务服务中心等全县工作大局相融合相促进,把促进社会和谐、文化交往、生活交融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教体局用好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两个阵地,持续深入开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各民族深度交流促融合。鼓励各族群众联合创业,盐津乌鸡育种场、水田扶贫车间、云南中大盐津发电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招收各族员工,切实推动实现了各族群众团结共事。推进国民教育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引导各族学生互助共学。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多年来,盐津县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中心工作相融合相推进,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福祉,从基础设施改善、加大优质教育供给、推进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强基层治理提升治理能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等多方面发力,高质量推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

实现所有建制村通硬化公路,生基、大坪两个民族村所有村民小组全部通硬化公路,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各族干部群众在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中更加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荣获全省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先进县城”称号,各族群众在共享普惠公平的公共服务中坚定“共同富裕、同心筑梦”的共同愿景;一村一幼实现全覆盖,高考本科上线率实现“五连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10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创建为“省级甲等卫生院”,各族群众在党的关怀下实现了幼有所托、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幸福生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盐津县已被命名为第三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省级示范单位11个、市级示范单位46个、县级示范单位86个、县级教育基地1个。形成了以点串线、连线成片、以片带面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格局,巩固和发展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巧家县

同心共谱团结曲 鹤舞金沙新巧家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居住着汉、 彝、 苗、 布依等16个民族。党的十八大以来,巧家县委、县政府按照“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工作主题,发挥各族群众舍小家、顾大家,支持电站建设的爱国情怀,在创建联盟的协作下,高位推动,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激发各族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家国情怀促“白鹤”腾飞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境内。在水电站的建设历程中,巧家县举全县之力支援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在白鹤滩电站移民中,5万名各族移民群众,面对故土难离、老屋难舍的依依惜别之情,秉承顾全大局、心怀家国、舍小家、为国家,携老扶幼、告别故土,搬离自己世代居住的家园,在两个月内5万名移民全部搬迁完毕,创造了水电移民搬迁史上的奇迹。

2021年6月28日,在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时,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这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

巧家县如何带领各族群众奋斗新时代呢?水电移民三分搬、七分扶。水电资源是贫困地区发展的资源优势,巧家县把水电资源开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积极有序开发水电,化贫困地区资源优势为经济增长动力,使水电开发成果更多惠及贫困地区和移民群众,促进共享发展红利,构筑起水电开发共建、共享、共赢的新局面。

白鹤滩水电站建成后成为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具有成为文旅精品的潜质。目前,在巧家县的指导下,通过白鹤滩水电站水能开发及旅游业发展的契机,巧家整合库区旅游资源,完善库区及周边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提升库区旅游服务功能。结合库区沿线县城及金塘、蒙姑、大寨三个城镇和七个移民安置点,开发特色旅游,作为库区旅游接待功能的补充及主体,创造库区旅游特色,打造滇东北旅游精品,创建云南省特色旅游城市,从而达到解决库区移民就业、提高库区居民收入的目的,实现库区水电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共赢共享,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文旅融合品牌。

通过精心设计白鹤滩水电站参观路线,组织各民族群众观看电站建设后发展规划宣传片,直观上让各族群众体会电站建成后对家乡发展的好处,让参观者深刻感受“大国重器”建设的艰难和祖国的强大,切实增强各民族同胞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同心共建幸福家园

文笔社区隶属于巧家县蒙姑镇,汉、回、布依、苗、壮、彝、阿昌等14个民族群众在这里共生共居。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来,文笔社区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民族工作为着力点,搭建社区服务信息平台,做到信息畅通、形成全员参与及资源共享的创建工作格局,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构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平安和谐社区,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社区高质量发展。

作为移民安置区,文笔社区紧紧围绕“住得下、能融入、会致富、更幸福”目标,在努力做好水电移民搬迁“后半篇文章”的同时,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度融合,持续提高各族移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文笔社区设立7个移民党支部,同步推进共青团、妇代会、工会等群团组织建设,搭建联系移民群众“连心桥”,新建老年之家、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等,维护各类人群的合法权益。

为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提升社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文笔社区规划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型材料厂已正式启动建设,顺丰快递编织袋加工厂已进驻,可就地帮助当地居民解决1400余个就业岗位,让搬迁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近就业,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生活。

文笔社区的幸福家园只是巧家县的一个代表,巧家县如今已全面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投入资金实施了8个民族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打造10个示范单位,建设了马树镇民族团结示范镇等一批民富村美人和谐的示范典型。发展实力显著提升、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巧家县将牢记嘱托、踔厉奋发,以“精益求精、勇攀高峰、无私奉献”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努力在推进巧家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水富市

幸福从这里起航

水富,因水而起,因厂而生,因工而富,因港而兴。它位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金沙江与长江的过渡地带,是云南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融入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门户城市,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港、七彩云南北大门”的美誉。历来是各民族交融汇聚之地。玛瑙山下,响彻同心筑梦的伟大乐章;金沙江畔,遍开民族团结的绮丽之花。

擦亮“区位牌” 共护民族团结

水富港地处金沙江的下游、长江的上游,是长江流域的起点,是云南省通江达海的重要枢纽港,是金沙江流域700多公里库区物资翻坝转运的最后一站,也是内昆铁路进入云南省的第一站,是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门户,也是云南唯一实现3000吨级以上船舶江海直达的港口;下游距重庆400公里、武汉1700公里、上海280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运输条件和物资集散地的区位优势,拥有“万里长江第一港”之称。

2018年撤县设市以来,水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昭通市委决策部署,纵深推进“扩港、建园、退城”,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各族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发展。

近年来,水富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着力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探索创新,推动民族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坚定,全市呈现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的华美乐章。

奏响“奋进曲” 共建美丽家园

水富市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港园城’融合发展试验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在乡村振兴中、努力在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中、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努力在全域康养旅游目的地上当标杆”要求,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境内国家五百强大化工企业——云天化有限公司、国家西电东送重大骨干大水电工程——向家坝电站、云南最大内陆港——水富港“三大项目”建设,大建设带动水富大发展。

大企业支持地方教育、卫生、城市建设、民生事业等方面实现各民族在共建共享共居中手挽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云天化全额援建的太平二溪小学、两碗三角小学解决了偏远贫困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就学难问题;向家坝电站捐助民族地区“母亲水窖工程”解决了偏远贫困山区少数民族群众饮水难问题;水富港建设、水富工业园区各民族企业带动当地各民族群众就近务工创业,共同奔小康做出应有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后劲和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水富力量。

水富市始终坚持把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改善民生、凝聚民心上,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突出抓好产业和就业,着力推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精准施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投入1650万元资金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建设,补齐民族地区发展短板。成功创建云南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云天化中学、水富市博爱小学成为“区域学子就学向往之地”响亮品牌,吸引周边地区各民族万余学生前往就学,全市各级中小学常态化以“艺术周”“通用普通话朗诵”“国学经典汉字听写大赛”等活动开展创建进学校进课堂进心灵等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广泛深入植根于校园。城乡面貌全面提升,成功创建云南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谱好“和谐曲” 共守稳定安宁

水富市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民族事务治理的根本出发点,着力构建党政齐抓共管、民族事务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大力推动民族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在城区,推行网格化“微治理”,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高效及时解决城市居民及流动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农村,创新组建乡村治理委员会,“治”出乡村新面貌。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多形式广泛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扎实开展“五进宗教活动场所”及“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同时,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典型引领示范,运用文化载体平台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水富赞歌”。

水富市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创建活动的针对性,把创建活动与基层党建、乡村治理、爱卫创文等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解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走进乡村、企业园区、党校学校、机关镇街、村社区和港口景区。全市上下掀起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热潮,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牢固。

绥江县

共居共建共享新绥江

绥江县位于云南省东北角,居住着汉、苗、彝等民族。近年来,绥江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奋力打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新绥江。

以“文”润心 共促团结

绥江县扎实推进“枝繁干壮”工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年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苗族“花山节”等节庆期间,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街道,开展核心价值观宣讲3800余场次,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和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红色影片等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长江、黄河中华民族“母亲河”文化教育和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教育,举办中华文化进校园、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等活动,绥江县推送的“平面竹编画”荣获中国旅游商品铜奖,“金江号子”、竹编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苗族棕编、苗族古歌(川滇黔次方言)成功申报为市级非遗项目。在清明、七一、国庆、国家公祭日等节点组织各族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瞻仰烈士墓、祭奠先烈等活动100余场,深入村(社区)开展《刘三姐》《五朵金花》《上甘岭》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电影放映。

创新实施“金江石榴红”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品牌培育,实施“金江石榴红”七个一工程:一个“金江石榴红”示范长廊、一个“金江石榴红”主题公园、一个“金江石榴红”示范阵地、一个“金江石榴红”融媒体矩阵、一个“金江石榴红”宣讲团,一个“金江石榴红”民族团结志愿服务队、一个“金江石榴红”大舞台,形成具有绥江辨识度的“金江石榴红”集群效应,不断提升绥江民族团结进步影响力,扩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覆盖面。

“金江石榴红”品牌培育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着力在增强共同性、尊重包容差异性,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下功夫,引导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政治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推动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经济上引导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实现共富共享;文化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参与主体上,组织动员各族各界群众广泛参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建省级、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金江石榴红”品牌培育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察、政绩考核。

互嵌共融 和谐发展

探索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全面推动社会结构互嵌融合,利用夏(冬)令营等形式分批次组织各族青少年到三峡公司、中国建材集团等参加耕耘奋斗助学等交流学习。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组建了绥江驻上海、昆明、成都3个劳务输出工作站,同时,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鼓励各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居住生活、开发建设等,近三年共组织4万余人到浙江、广东等地务工、生活,搬迁2000余人去省外居住生活。每年开展“相约”“我们的节日”等体现民族团结进步的活动,《大美绥江欢迎您》荣获2021年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族宗教委联合颁发的优秀节目奖。

与此同时,抓好文旅融合发展,打造蝴蝶苗寨、金沙水上乐园、夫人坝、大团岩、峰顶山等旅游景点,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近年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绥江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张图规划”“一家人观念”“一盘棋思想”“一条心行动”,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平台、自然等优势,完成2万余亩绥江“半边红”李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新植方竹7万余亩、抚育管护20万余亩,新建竹笋初加工厂1个。壮大猕猴桃、枇杷等特色经作和生猪、肉牛等特色养殖。

同时,为畅通优质农产品销路,增加各族群众的收入,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绥江县积极搭建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平台,实现电商物流服务网络全覆盖,“半边红”李子等农业产品远销东部沿海、东南亚国家等,推进各族群众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动流通,近年来,绥江县电子商务协会直接带动300多户780多人共增收1000余万元,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如今的绥江,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合力、团结奋进,凝聚起推动绥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王小龙是绥江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在绥江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他充分发挥电商优势开辟农产品销售渠道,带领电商团队充分发挥广东中山·昭通东西部扶贫协作农特产品绥江电商销售平台的优势,通过东西部消费扶贫“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将绥江上千吨水果、魔芋粉、腊肉、竹荪等绥江优质食材送到了中山市民的餐桌上。与此同时,他组织员工源源不断地采购绥江农特产品,通过上海消费帮扶平台,在上海共销售大米、香肠、腊肉、面条、红薯粉条、竹笋、红心猕猴桃、“半边红”李子等绥江农特产品400多吨,帮助各族群众实现收入500多万元。不仅如此,还建立了绥江县电子商务协会驻上海办事处,成立东西部协作李产业联盟上海销售办事处,搭建绥江与上海信息桥梁,助推绥江农特产品飞出大山,助力云品出滇入沪,畅通大家致富增收的渠道,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冯琴 孙贵升/文

昭通市民族宗教局提供图片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