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国是白狄建立的诸侯国,因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在地理位置上,中山国处在燕国和赵国的包围之中。早在春秋时期,中山国就和晋国等诸侯国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战国初期,魏文侯派出乐羊、吴起等人率领大军,经过三年苦战,于公元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
后来,中山桓公成功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这无疑成为了赵国的心腹大患。到了公元前296年,胡服骑射后的赵国终于彻底消灭了中山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齐国灭宋后引起了五国伐齐,赵国消灭中山国却能平安无事呢?
一
具体来说,公元前286年,趁着宋国发生内乱的机会,齐国派遣大军消灭了宋国。在此基础上,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都为之震动和忌惮。于是,到了公元前284年,乐毅这位名将统率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
虽然乐毅没有彻底消灭齐国,但是,五国大军还是重创了齐国。与此相对应的是,赵国消灭中山国后,不仅增强了自身的国力,也没有遭到其他诸侯国的围殴,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展开全文
就第一点来说,中山国和宋国虽然都是战国七雄外的强国,但是,中山国的地理位置却远远比不上宋国。中山国的疆域包括今河北保定地区南部、石家庄地区大部、邢台地区北部及衡水地区西部,这里面没有战国时期比较繁华的城市,也不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与此相对应的是,宋国的疆域包含今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的交界地区,不仅是战国七雄往来的交通要道,还拥有定陶、彭城、商丘等商业繁荣的城市。由此,对于齐国来说,吞并了富饶的宋国后,可谓是如虎添翼。而赵国消灭中山国,主要是为了解决自己疆域被中山国分隔为南北两部分的问题,所以没有其他诸侯国的忌惮。
二
就第二点来说,战国时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被别国兼并。特别是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
在此背景下,赵武灵王这才破釜沉舟,开启了胡服骑射这一变法。不过,尽管增强了自己的兵力,但是,在综合国力上,赵国和秦国、齐国、楚国比起来,并没有什么领先优势。不过,在消灭宋国之前,齐国堪称战国七雄的第一强国。
齐威王在位时,齐国和秦国爆发了桑丘之战。桑丘之战是发生在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齐国于桑丘(今山东兖州市附近)击败秦国入侵的战役。此战役为秦国商鞅变法以来首次与齐国正面交锋的战役。桑丘之战后,秦惠文王连忙派遣陈轸作为使者,以“西藩之臣”的身份前去齐国向齐威王谢罪。
齐宣王在位时,燕国发生了子之之乱,趁着这一机会,齐国派遣大将匡章进攻燕国,只用50天就攻占了燕国的疆域,等到齐闵王即位后,齐国在和秦国、楚国等大国的作战中多次获胜,比如垂沙之战、第二次函谷关之战等战役,都是齐国取得了胜利。因此,在笔者看来,七雄本来就有联手遏制齐国的需要,而齐国灭宋只是一个借口和理由。
三
最后,就三点来说,则是赵国拥有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赵武灵王在位时,因为先后帮助秦昭襄王、燕昭王登上了君主的宝座,所以和秦国、燕国暂时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在赵灭中山之战时,赵武林旺还分别派楼缓出使秦国,仇液出使韩国,王贲出使楚国,富丁出使魏国,赵爵出使齐国,设法孤立中山国这一对手。
并且,对于中山国来说,疆域处在赵国和燕国的包围之中,所以,赵国消灭中山国,很难影响到其他诸侯国的利益。但是,就齐国来说,齐闵王即位后,骄傲自大,和周边诸侯国的关系都比较紧张,在五国伐齐后,齐闵王还对前来救援的楚国将领淖齿颐指气使,淖齿被激怒后,直接杀掉了齐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