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金融电子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潘润红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 刘文清 李明艳
2019年以来,在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引领下,经各方努力,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已成为金融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21年底,人民银行接续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新时期金融科技发展目标要求,推动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全面加速。本文基于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对全国212家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6家城市商业银行、19家民营银行、24家农村信用社省联社、24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直销银行。下同)2018—2021年金融科技发展实践调研数据以及金融科技发展指数课题成果,对2019年以来我国金融科技发展总体情况进行回顾并展望发展趋势,助力发现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新方向。
呼应新时代要求,金融科技发展顶层设计持续优化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进入新时代,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理念、新要求。数字经济作为我国新时代的国家战略之一,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把握住数字经济发展先机,就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推进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既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内生需求,也是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需要。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人民银行等金融主管部门加快贯彻党和国家决策部署,通过出台专项规划或指导意见、创新监管工具、健全监管规则体系等方式,不断优化金融科技发展顶层设计,护航我国金融科技守正创新发展。
在政策指引方面,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先后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具有全局性和接续性的政策文件,持续为金融科技发展指明方向、明晰路径,同时指导专业社会团体、金融机构、产业机构等多方力量,多措并举推动政策落地实施。
在监管规则体系方面,《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相继出台,《金融稳定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加快制修订,为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奠定法律法规基础。同时,针对金融科技应用的新特点、新趋势,人民银行组织制定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测试、金融科技创新风险监控等30余项具有基础性、通用性、普适性的基本规则,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等业务领域监管规则,为金融科技健康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在创新监管工具方面,人民银行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研究设计包容审慎、富有弹性的创新试错容错机制,推出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搭建金融科技监管创新管理服务平台,有序完成北京、上海、深圳等9地试点,并面向全国范围推广,为金融科技守正创新发展打造了良好平台和创新机制。目前,已有28个省市、3家自律组织、107家金融机构、38家科技公司推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142项,各项应用在平台进行流转审查,有序开展创新应用监测管理,持续发挥创新监管工具的引领、护航和孵化作用。
《金融科技发展指数(FTDI)报告(2019—2021年)》研讨会
展开全文
强化高质量推进,金融科技发展迈向全面深化阶段
在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等政策科学指引以及不断健全的监管机制护航下,我国金融业和金融机构抢抓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新机遇、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从全局出发准确把握金融科技发展新特征、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立足机构转型和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从金融科技战略部署、融合应用、赋能服务质效提升、产业生态建设等方面高质量推进金融科技守正创新发展。经过三年多实践,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从多点突破迈向全面深化,为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核心驱动。
一是金融机构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并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掀起了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浪潮。在统筹规划方面,金融机构立足资源禀赋基础,纷纷根据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制定机构金融科技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机构金融科技应用时间表和路线图。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18家全国性银行均已将金融科技纳入总体发展战略,其中12家发布全行级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同时,以空前力度不断加大金融科技发展所需资金、人才等要素投入,保障金融科技实现快速、创新发展。根据调研数据,212家银行2021年的金融科技资金投入合计2369.01亿元,三年复合增速23.65%;金融科技人员投入合计16.97万人,三年复合增速15.3%;金融科技人员占员工总数比重从2018年的5.96%提升至2021年的8.04%(见表1)。在体制机制方面,金融机构推进组织变革,纷纷设立金融科技应用企业级管理委员会,通过设立子公司、金融科技部以及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持续搭建有利于金融科技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架构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国已成立18家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为金融科技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做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表1 2018~2021年212家银行金融科技资源投入总体情况
二是金融机构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持续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金融科技应用整体水平。金融机构紧紧围绕机构数字化转型和风险防控需要,积极稳妥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等主要技术深度应用以及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探索,催生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案例,不断激发金融科技创新活力,为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从技术应用类型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分布式数据库等四类主流技术应用项目数量最多,2019~2021年占金融科技应用项目总数比重均超过90%;在机构应用水平上,根据调研数据,212家银行2019~2021年金融科技应用项目合计15272项,三年复合增速44.35%;截至2021年末,212家银行金融科技应用项目占机构IT项目总数比重均值达66.14%,比2018年提升16.55%(见图1),金融机构科技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在创新应用成效上,目前我国移动支付、数字信贷等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亮丽名片。
图1 2018~2021年212家银行金融科技应用项目总体情况
三是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打造了线上线下多元融通的综合金融服务渠道。在线上渠道方面,依托移动金融APP、小程序、公众号等渠道接入民生消费、财富管理、政务服务等多元场景,面向不同客户群打造个性化服务专区,推动线上渠道成为金融客户服务重要触点。根据调研数据,截至2021年末,212家银行线上渠道用户数合计达72.6亿户,近三年复合增速达18.44%;线上渠道交易量达7878.67亿笔,近三年复合增速达31.86%(见表2)。在线下渠道方面,持续优化部署县域乡村、基层社区、产业园区等网点设置,同时运用影像识别、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技术进行网点服务智慧升级,丰富网点与政务、养老、文旅等场景结合,构建起高效率、多层次、广覆盖的线下泛金融服务体系。根据调研数据,近三年来212家银行网点总数保持相对稳定,网点平均营收比2018年增加626.42万元(见表2),其中,国有大行纷纷推出“网点+政务”“网点+普惠”“网点+5G”等特色化、便民化的智慧网点。在渠道融合方面,深化手机银行与远程银行、实体网点连接,加快推动柜面轻量服务线上化、物理网点与云网点服务和场景映射融合,同时利用API、SDK等开放应用程序实现跨界合作,逐步实现“客户一点接入、服务全面响应”,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模式日益成熟。根据调研数据,截至2021年末,212家银行开放应用程序合计60460个,年调用量合计达4110.73亿次,近三年复合增速分别达70.64%和94.91%(见表2)。
表2 2018~2021年212家银行渠道拓展总体情况
四是金融机构不断应用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惠民利企质效。在惠民方面,金融机构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运用移动物联网、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扩大服务半径、降低边际成本,加快构建产品丰富、交互智能、流程高效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金融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有效支撑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落地。根据调研数据,截至2021年末,212家银行个人客户数合计76.36亿,比2018年增加15.06亿。据统计,截至2021年末,银行、保险、支付机构等1000多家金融机构完成无障碍改造并发布无障碍金融APP,有效弥合“数字鸿沟”。在利企方面,金融机构积极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企业信贷融资全过程,提升贷款发放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精准性,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根据调研数据,截至2021年末,212家银行企业客户合计7746.13万户,比2018年增加2303.63万户;小微企业贷款自动化审批业务量近三年复合增速达207.06%,小微企业自动化审批业务占审批业务总量比重的均值比2018年提升16.9%。据《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1年)》统计,截至2021年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19.23万亿元,同比增长27.3%;普惠小微授信户数4456万户,同比增长38%。
五是金融机构加强多方协作与联合,不断夯实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基础。金融机构、产业机构、地方政府等加强协作,通过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等行业自律组织,凝聚政产学研用各方合力,通过设立专业委员会、联合实验室、建设孵化载体等方式,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研究与创新、关键技术应用联合攻关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开放协作模式探索,协同构建良性、完备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在金融科技专利产出方面,根据调研数据,2019~2021年212家银行新增专利申请合计20327个,近三年复合增速达86.83%;截至2021年末,累计获批专利授权合计2943个,近三年复合增速达36.94%;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合计3896个,近三年复合增速达55.41%(见表3)。在行业协作联合方面,截至当前,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设立金融数字化转型、分布式数据库、人工智能等11个专委会,建设分布式数据库、监管科技等4个联合实验室,完成联合攻关及研究课题99项,参与制定金融行业标准15项,制定并发布联盟团体标准17项,建设行业级信息平台4个,打造成为金融科技产业的共研共创阵地、政策信息的高地、创新实验的基地,建立集约高效的新技术联合攻关机制,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整体水平。
表3 2018~2021年212家银行金融科技相关专利申请授权和软件著作权数量
融入新发展格局,金融科技续写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这对金融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形势下,金融科技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展望未来,在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指引下,我国金融业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高质量推进规划落实,推动金融科技迈向“积厚成势”新阶段,赋能金融治理能力、数字化经营能力、智慧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持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金融科技力量。
一是利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法律、产业生态等不断完善,进一步夯实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支撑,金融领域的科技伦理水平不断提高、监管科技应用水平和数字化监管能力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的金融科技治理体系加速健全,金融科技治理效能显著增强,不断促进金融科技高质量发展,为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二是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更加深入人心,机构数字化经营能力大幅跃升,“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双轮驱动更有力,基于隐私计算、5G、物联网、量子技术等细分赛道将涌现更多创新应用,行业交流合作深化,促进关键技术应用联合攻关,为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夯实产业基础,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三是金融科技将发挥渗透力强的作用,持续助力金融服务质效提升,智能高效的服务流程、多元融通服务渠道加快塑造,数字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农村金融等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重大区域战略金融支撑显著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效提升,数字鸿沟加速弥合,持续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在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指导下,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完善产业层面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工作平台,加强金融科技新规划宣贯,从政策研究、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精准发力,全面提升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助力金融业更快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数字中国建设贡献行业智慧。
(栏目编辑: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