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上午9点多,元宵刚过,由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带领的香港考察团一行80位成员,自香港西九龙站搭乘高铁抵达广州市南沙区的庆盛高铁站,在“湾区几何中心”南沙开启为期两天的考察。
这是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后,首支访问内地的香港考察团——从2月6日零时起,经历三年疫情后,内地与香港恢复“通关”,所有“通关”口岸不设人数限制,无须预约——这支考察团由包括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成员,以及香港34个机构的代表组成。阵容庞大,基本涵盖香港社会各界代表,行程紧凑,考察领域涉及交通、医疗、科技创新、青年创业等等,均为粤港合作的关切重点,借此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南沙的开发建设情况。
一场穗港商协会协作交流活动也在考察期间顺利举行,促成3组共8家商协会代表签约合作。梁振英在考察首日表示,在南沙,这是香港史上首次有多达29个商协会集中在内地一个地方,各商协会之间要形成群集效应和协同效应,以构建生态系统,“让香港利用广东、南沙这个平台,(打造)辐射全国各地的聚集区。”
考察团在民心港人子弟学校合影留念。通讯员 李俊杰 摄
“最香港”的庆盛地块
展开全文
位于南沙区庆盛站交通枢纽的庆盛枢纽综合体项目(以下简称“庆盛项目”),是此次香港考察团的首站目的地。考察团成员、香港广东青年总会执行主席、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煇介绍称,该项目是首个粤港合作项目,也是首个试行香港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试点项目。
2019年,新鸿基成功投得庆盛枢纽地块,发展大型TOD项目。据悉,该项目可与广深港高铁另一端的香港环球贸易广场(ICC)、西九龙高铁站上盖TOD,以及在建的广州环球贸易广场(广州南站ICC)产生协同效应,打造“大湾区1小时优质生活圈”,吸引更多来自中国香港、内地乃至国际的优质现代服务业、商贸业、独角兽企业到南沙设立大湾区总部。
从庆盛项目南侧的广深港客专庆盛高铁站出发,约13分钟即到广州南站,约30分钟直达深圳,1小时内直达香港西九龙高铁站。不仅如此,项目紧邻广州地铁4号线,并规划引入广州地铁22号线、33号线,未来能从这里更快抵达广州的中心城区。据了解,首期项目预计2023年投入使用,主要包括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站台,便利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民心港人子弟学校与高铁站之间的接驳。
郭基煇期望,通过充分发挥庆盛项目“五线交汇”的交通优势,将其打造成集公共交通、商业办公、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地标型交通枢纽,“为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而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中,作为三大先行启动区之一的庆盛枢纽,发展使命尤重。庆盛枢纽区块要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国际教育、专业服务等产业,打造粤港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高地,率先形成示范,为全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提供重要平台和支撑。目前,庆盛已落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等重大科创合作平台项目。
1月30日,南沙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上,对于庆盛区块地处东涌镇,东涌镇党委书记姚镇海明确落实“属地责任”,提出今年将做好庆盛枢纽规划单元地块等重点项目征地拆迁,积极搭建科技成果承接转化平台,依托香港科技大学等重点机构,共建“港澳成果+南沙转化+湾区应用”的科创模式。就连临近东涌镇的南沙经济重镇黄阁镇也明确,要全面强化与庆盛枢纽先行启动区的发展联动,形成连片开发态势和集聚发展效应。南沙新区产业园管理局局长张乐春进一步指出,要谋划打造粤港科创合作先行示范区——庆盛区块突出“最香港”。
随着今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集中力量建设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先行启动区。庆盛枢纽区块愈发成为南沙深化粤港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粤港融合”的医疗服务
吸引香港考察团的,除了交通“王牌”庆盛项目,还有医疗“金牌”——2022年12月正式亮相的港式金牌全科门诊部。
医疗服务是基本民生需求,也是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的重要基础。港式金牌全科门诊部是南沙首个港资独资的医疗机构,设置在南沙国际人才港,能为在南沙工作与生活的港澳居民提供更直接、便利的港式医疗服务。
这是一间以“国际诊疗标准、港式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全科门诊,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国际化标准的诊疗服务。患者还可以通过门诊的远程会诊服务,连线香港医生,开具“港药”,使用国际保险直付服务;并提供如医院转诊、跨境转诊等多元化医疗支持。
2022年12月20日,金牌全科门诊部正式启用当天,迎来了首位长期居住在广州的香港长者前来就诊。
“金牌全科门诊部的定位是一个优质医疗服务的纽带,真正做好医疗服务的粤港融合”,联合医务中国联席行政总裁李家聪向考察团介绍,用户可通过南沙门诊部,链接香港的医疗服务网络,也可以链接联合医务中国在大湾区的所有服务网点,实现每人一名家庭医生,通过固定的家庭医生链接联合医务中国所有的服务机构。
目前,金牌全科门诊部正常运营,接待港籍及本地居民日常就诊,还提供赴港疫苗服务,并参照香港诊所设立戒烟门诊,为居住在南沙的居民提供健康保障。“来就诊的居民都对港式医疗服务很满意。”门诊部相关工作人员称。
《南沙方案》提出,将配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建立医疗机构“白名单”制度,扩大香港“长者医疗券”使用范围,推动将“白名单”内的南沙医疗机构纳入香港医疗费用异地结算单位,并逐步将支付范围从门诊扩大到住院。随着共建南沙区穗港协作医疗联合体项目启动,香港长者在南沙金牌全科门诊部就可以通过远程连线使用“长者医疗券”,香港医疗模式加快落地南沙。
李家聪表示,金牌全科门诊部还将与南沙区卫健局合作开展金牌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培训,不断提升南沙区内全科医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医护协作体系,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同时,探索港药落地南沙等政策突破,打通国际保险理赔直付等多元化支付模式,让有需要的居民能获得与香港同质化的医疗支持。
“通关后,两地往来更加便利,选择内地—香港双城生活的居民会越来越多。我们希望门诊部成为一个链接两地医疗资源的桥梁,为本地居民和大湾区港澳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李家聪告诉南都记者。
协同效应下的穗港商协会
对于南沙,致力于推动粤港合作的梁振英再熟悉不过。他始终强调,粤港合作需要经常性的交流、大胆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而在南沙,除了作为此次考察团的领队,梁振英还有另一重身份——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咨委会”)顾问。
据悉,咨委会和咨委会服务中心分别于2021年4月和10月在南沙正式成立启用,这种合作机制和沟通对接平台是香港咨询委员会运作模式在内地的首次尝试。通过充分发挥咨委会及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合作交流机制创新与香港工商专业协会在南沙的集聚效应,为港澳人士、企业、机构进入大湾区发展提供优质平台。
目前,咨委会专项工作组已由最初8个发展至14个,在过去一段时间大力推进两地金融、商贸、科技、土地、信息、青创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积极成果。对此,梁振英表示,这说明粤港合作在南沙平台上是全方位的。
考察团参观咨委会展厅及服务中心等项目,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南沙的开发建设情况。
考察团参观南沙人才公寓项目。
“我着重想提一个想法给大家考虑,如何切实做决定,各个商协会在(南沙)本地聘请一个人,或从香港调派一个人上来常驻南沙。”梁振英对参与考察的团员称,“因为这是香港历史上首次有29个商协会集中在内地同一个地方,汇聚十分重要。”他表示,各商协会之间要形成群集效应和协同效应,而协同效应既是香港与南沙之间的,也是香港与广东之间的,更是香港与香港之间的,从而构建生态系统,“让香港利用南沙这个平台,(打造)辐射全国各地的聚集区。”
此前,为进一步凝聚商协会力量,广州市工商联与南沙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在南沙共建了穗港澳商会协作中心,主要发挥促进读懂政策、对接合作、协同创新三方面作用。
2月6日下午,穗港商协会在内地与香港恢复“通关”后的首次协作交流活动也在南沙顺利举行。两地商协会负责人和代表共120余人参会。
实际上,不少港商协会代表已初尝投资南沙的“甜头”,在分享中期待更多交流对接、协同创新的合作共赢机会。“随着内地与香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再次加速流动,南沙与香港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也更加可期。”香港物流商会主席钟鸿兴称。
在穗港澳商会协作中心的推动下,香港物流商会、广州物流与供应链协会、南沙物流商会,香港食品及饮品行业总会、广州市食品企业协会、广州市食品商会,香港酒类行业协会、广州酒类行业协会等3组8家友好商协会达成合作意向,并在活动现场举行签约仪式。
3组8家友好商协会达成合作意向,并在活动现场举行签约仪式。
广东省工商联党组成员、秘书长关向明强调,商协会具有强大的产业投资能力和资源协调能力,希望穗港商协会共建伙伴关系,进一步促进粤港澳三地工商界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广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魏国华也指出,商协会要立足解决好两地商会企业之间、香港商会和企业对内地政策、香港青年对广州产业链和企业需求三个“不够了解”问题,促进更多可落地的合作。穗港澳商会协作中心将进一步助力三地商协会,共同把握好《南沙方案》落地的历史机遇。
对于搭建“舞台”的南沙而言,南沙区政协主席翁殊武表示,将不断拓展与港澳合作广度深度,发挥商协会的优势,共同建设穗港澳商会协作中心、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南沙)商协会集聚区,探索在南沙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商协总部大厦”,把南沙新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资源的整合与输出的门户枢纽。
梁振英早已期待此次全面恢复“通关”后的考察访问,但更期待考察后,香港各界代表与南沙如何展开合作。“接下来,要研究好香港与南沙‘面向世界’的合作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通过香港和内地产业对接,助力南沙、广州乃至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
考察团代表说: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史立德:
将派员来南沙当值,考虑在广州设展
作为考察团的代表之一,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简称“香港厂商会”)会长史立德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第一时间组团到南沙考察,反映了香港工商界热切期盼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贡献国家的同时,为自身发展寻找新动能。”
在史立德看来,广州与香港地缘相近,南沙作为广州的新核心区,近年发展成绩亮眼,是香港厂商会融入大湾区发展的首选地。
事实上,香港厂商早已留意到南沙区的发展潜力,区域内不乏知名的香港厂商代表。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时,香港厂商会就是首批入驻的商会代表之一。
“虽然过去三年,香港与内地的人员往来暂时中断,但支持香港同胞到南沙发展的配套建设工作并未就此止步”,史立德举例称,此次行程中参观的港式金牌全科门诊部、民心港人子弟学校,为香港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印象最深刻的还有南沙港澳新青寓,为香港青年来南沙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住宿配套,让香港人来南沙发展减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我们深深感受到南沙区和香港在产业发展方面有很多地方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例如香港厂商拥有雄厚的生产根基和国际知名的科研实力,南沙则具有成熟的先进制造业、物流配套和土地资源。”史立德透露,未来将持续加大对南沙的推荐力度,并将派员定期到咨委会服务中心当值,为有兴趣到南沙发展的香港厂商提供帮助。同时,考虑在广州举办推广香港品牌和产品的展览,组织参展商和厂商会的成员到南沙考察,带领更多香港同胞深入了解内地的发展情况。
考察团在民心港人子弟学校。
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煇:
这是一次信心之行
“我们6日早上8点25分从香港西九龙高铁站上车,9点20份抵达南沙庆盛站。时隔三年,第一次亲身体验‘一小时生活圈’,十分顺畅和高效。”谈及此次南沙之行,新鸿基地产执行董事郭基煇语气中透露出了对未来发展的期待,他表示“这是一次信心之行!”
回顾为期两天的考察活动,围绕《南沙方案》五大中心任务,考察团重点调研了南沙区新鸿基地产庆盛枢纽TOD项目、金牌港式全科门诊部、咨委会展厅及服务中心、建滔大厦、港澳新青寓、广州南沙港国际物流中心、骏德汇物流园、越秀国际金融中心、民心港人子弟学校、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项目,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南沙的开发建设情况。
“深入了解南沙发展的最新情况后,不少团友对南沙未来发展十分看好,并计划入驻南沙。”在郭基煇看来,作为港人融入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首选地,南沙已经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基础,随着内地和香港全面恢复通关,南沙也将迎来加速发展的黄金时间。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莫郅骅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郑雨楠 通讯员 钟奇偶 程峻菁 南沙区工商联
图片: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