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山西娘子关,大学毕业的刘慈欣被分配到偏僻的发电厂工作,并在这儿写出了数十篇科幻小说。那时的他不会想到,三十多年后笔下的作品“席卷”全国的大屏小屏。时光荏苒,很多人也没想到:机器人、人工智能,这些在科幻作品里让人惊叹的元素,转眼间就成了工作生活里可了解可触摸的现实场景。当科幻照进了现实, 我们该如何迎接这如梦似真的“破次元”时代?
“破次元”科幻风 :从Moss到ChatGPT
时光如同科幻作品里的叙事年表般迅疾。2019年,刘慈欣作品改编电影《流浪地球》上映。今年初,《流浪地球2》再次掀起了一股科幻热,有平台统计,该片票房进入内地影史票房前十。 差不多同时,根据刘慈欣原著改编的电视剧《三体》登陆央视和视频网站。再略微小众一点的,还有正在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连载的动画《三体》。
昔日冷门的科幻作品成了家喻户晓的IP,固然是由于影视化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科学幻想和现实科技进步的交汇,也功不可没。
图片来源:电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
相比其科幻题材的想象力,《流浪地球2》更为粉丝所称道的是震撼的特效,里面出现了丰富的科幻元素,门框机器人、量子计算机、外骨骼、机械狗……观众们直呼过瘾,而幕后创作细节揭示,这些都是实物改造。同样,电影内有人工智能系统MOSS,电影外有最近被“玩坏”的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GPT。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在屏幕内外同样掀起了讨论的热潮。在科幻小说里出现过预见的“元宇宙”,也从概念前沿向产业延伸……从幻想展望到真实的新赛道布局,我们正置身其中的科幻“破次元”速度,比想象中更快。
展开全文
科技给的底气:曾“领先一步”的科幻与现实加速融合
所谓“科幻”,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
热爱幻想的人类,在科幻作品中往往领先现实、留下一个又一个“预言”:1818年,《弗兰肯斯坦》大胆想象用器官拼凑创造生命,1954年第一台人体器官移植手术完成;1902年,《月球旅行记》讲述了一群天文学家乘坐炮弹到月球探险,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2002年《少数派报告》引入体感手势操控,2013年leap motion体感控制器面向市场;在拍摄《流浪地球》第一部时,导演组使用的外骨骼还都是模型道具,时至今日,与电影一同成长的外骨骼已在工业领域投入使用……
站在今天的时间点,回顾这些梦想成真的例子,不难发现呈现加速度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科幻正在“破次元”,再大的脑洞,也都借助科技硬实力“填坑”。当我们感慨科幻与现实的加速“融合”时,与其说是“次元壁”破了,不妨说是科技给了底气。
用好奇和信心打开生活,以“诗和远方”期许未来
“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电影之外,中核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央企隔空喊话、加油打气。当科幻与现实“梦幻联动”,今天的我们似乎在用科幻作品的方式打开生活,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心不断被点燃。
图片来源:中核集团官方微博
但当科幻逐渐与现实加速接轨,曾经的幻想“入侵”生活,也让人沉思,甚至产生一丝“恐惧”。近期频频引发热议的人工智能ChatGPT,正是一款叫人“又爱又恨”的应用——用它撰写的从宪法、税收到侵权等主题的论文,皆通过了美国一法学院的考试,教育界不得不重视起它可能造成的不良结果。许多创作者也担心是否会被AI取代?
《流浪地球2》中的刘培强曾问过:“人类能活下来吗?”MOSS给出的回答是:“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当人工智能等浪潮加速来袭,每个人可以主动做出抉择,才不至于措手不及。以下一些观点值得思索。
守住法律底线,推动科技向善。加强科技伦理治理,防止科学技术被滥用、误用,比如设定AI使用的边界,对生成内容及其使用制定针对性的规范,形成正向互动,推动人工智能的良性发展。
善用新技术,创造“新饭碗”。AI虽然能在一分钟内写完一篇文章,但内容创作仍旧存在机械性和偏差,需要人工把关,我们应该相信,AI未来提供的机会绝不会少。
发挥主观能动,提高个人优势。除了面临AI的“竞争”,很多工作就不会面临别的“被取代”风险吗?有一个概念“深度学习”,被引入机器学习使其更接近于人工智能。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需要提升的也是一种“深度”能力,具备深入一度的知识和技能,更深挖掘自己的潜能,更有信心和底气,面对科技带来的每一次岔路口。
在刘慈欣写的《诗云》中,一个高等外星文明为了写出超越李白的诗歌,列举出了所有可能的字词组合,“写出了诗词的巅峰之作”,却还是选择了认输,因为“具备古诗鉴赏力的软件也没能编出来……不可能把它们从诗云中检索出来”。
把技术与人文的关系形容为“对抗”过于简单。在科幻与现实越来越接近的大潮席卷裹挟之下,更有意味的期许,或许是“诗和远方”,只要人类有准备有信心,未来有人文的诗歌与梦想,也会有科技的远行与护航。
主持人 薛蓓
评论员 张治 薛蓓
读者热情建议,欢迎参与点题点评
《牛眼观•时事开讲》栏目上周在扬子晚报和紫牛新闻APP推出后,引发了众多读者关注,常州读者崔勇先生专门来电,建议栏目增加和读者网友的联系渠道,并对“时事开讲”的内容、版式等提出了多项建议。在紫牛新闻上,网友也热情参与点评,对话题表达认可,为烟火气的升腾点赞:“拥抱生活,脚踏大地,向春而行”。欢迎继续留下您的点评建议,可拨打热线电话025-96096,或发邮件到邮箱xvebei@126.com,也可在紫牛新闻首页牛眼观栏目稿件后评论留言。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