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夫 变味 成语 主人公 逐渐

“人尽可夫”的主人公是谁?这成语是怎样逐渐变味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8 13:53:04 浏览13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看到“人尽可夫”,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形容女人生活不检点,是个人都能当成丈夫,这句话如果用来评论一个女人那是相当尖酸刻薄。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成语第一次出现时并不是表达这个意思,它来源于一个典故,一个两千年前版本的“母亲和妻子掉水里救哪个”的故事。

(雍姬和她妈)

一、人尽可夫的典故

根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卿大夫祭仲因为权势太大,引起了郑厉公的忌惮和害怕,于是郑厉公想暗中除掉他。因为郑厉公的母亲与祭仲的女婿雍纠都是出自宋国的雍氏,两人关系密切,于是雍纠成了执行暗杀的最佳人选。

雍纠接到主公的命令后,积极策划谋杀岳父。但是他的计划却被妻子,也就是祭仲的女儿雍姬知道了。一边是自己朝夕相处的丈夫,一边是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亲生父亲,雍姬陷入了痛苦的抉择之中。

类似于今天的“母亲和妻子掉水里”这个问题的设定,两个人只能活一个人,只不过现在是选择父亲活还是丈夫活。告诉父亲,大权在握的祭仲一定会率先发难除掉自己的女婿;不告诉父亲,毫无防备的祭仲很可能要被雍纠所害。

迟迟无法做出选择的雍姬,选择请教自己的母亲,“父亲和丈夫相比,哪一个人更重要呢?”

母亲回答,“人可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丈夫,但是父亲只有一个,这怎么能比?“人可夫也”也被后人引用为“人尽可夫”。

想通了的雍姬,于是将雍纠的计划告诉了祭仲。祭仲随即发兵杀死了雍纠。得知计划败露的郑厉公仓皇出逃,并且大骂雍纠这种机密的事情居然会和妇人商量,简直死有余辜。

展开全文

《左传·桓公十五年》: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夏,厉公出奔蔡。

这就是“人尽可夫”的最早出处,本义是为了说明丈夫远远比不上父亲。但是,后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含义已经大大改变。

二、含义大变的引用

现在能找到“人尽可夫”作为形容女人生活不检点的最早作品是唐朝时期的《续弦怪录》。

昔延州有妇女,白皙颇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共醵丧具为之葬焉,以其无家,瘗于道左。大历中,忽有胡僧自西域来,见墓,遂趺坐具,敬礼焚香,围绕赞叹。数日,人见谓曰:“此一淫纵女子,人尽夫也,以其无属,故瘗于此,和尚何敬耶?”

明朝的姚舜牧在《重订诗经疑问》中,直白地将人尽可夫解释为淫荡的意思。

所謂 人盡夫 者,其人也淫婦哉。狡童褰裳之婦,真良心喪盡者。

如果说上面这两本书并不出名,那么《聊斋志异》绝对是一部广为流传的文学巨著。但是蒲松龄也在《画皮》这一经典章节用了“人尽可夫”的“错误”用法,从而将其推广开来。

乞人笑曰:“佳人爱我乎?”陈告之故。又大笑曰:“人尽夫也,活之何为?”陈固哀之。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摩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

(画皮海报)

三、背后折射的男尊女卑

古代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性除了武则天时期,一般都被要求贞洁。尤其是经过程朱理学的洗礼,针对女性的摧残进一步加深,比如为了防止女性出远门诞生的“裹足”恶习。

男人花心可以经常出入烟花之地,并吟诗作对。这种行为用风流倜傥来形容,差一点的可以用好色之徒。

女人如果出轨,评价的词语就要刻薄许多,比如水性杨花、残花败柳,而“人尽可夫”也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逐渐变了意味。有些人甚至专门用来形容青楼女子。

现在社会,一夫一妻制深入人心,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出轨都要受到道德的谴责,但是这些从古代传下来的词语,什么时候能改成“男女平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