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堪称 失败 最后 操作 吴三

吴三桂最失败的三步棋,最后一步堪称谜之操作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8 03:24:02 浏览1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三藩之乱前,吴三桂与康熙进行过一轮博弈——康熙摆下“鸿门宴”邀请三个藩王去北京开会,希望能在清朝重现“杯酒释兵权”。可康熙没想到三个藩王的选择是只安排实力稍弱的耿精忠和尚之信参会,而实力最为强悍的吴三桂则称病不去。

吴三桂这个决策可谓滴水不漏,一方面“官不差病人”,生病永远是个不参加活动的好理由,另一方面安排了吴应熊做代理参会,也体现了对会议的重视。

这一轮博弈,是吴三桂赢了。

今天的局,我们来看看朝廷和三藩接下来的动作,尤其是吴三桂最失败的三步棋,这三步棋步步致命,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三藩之乱前的舆论导向以及这场战争后续的走向。

诱导尚可喜主动要求撤藩

尚可喜主动提辞呈,康熙一看那好,就遂了你的愿,把你撤了吧!

“鸿门宴”后,三个藩王都意识到眼前的这个小皇帝康熙是决意要撤藩的,因此发动战争也是无法避免的,但摆在面前的是古往今来所有起义军都面临的问题——旗号是什么?

所谓兵马未动、舆论先行,康熙从来都没官方声明要撤藩,相反每年对三藩的经济援助一点都没少,在这种情况下,请问您起兵的理由是什么?

展开全文

三个藩王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办法——让平南王尚可喜挑这个头。

其实尚可喜对朝廷是有感情的,也不愿与康熙为仇作对,奈何年纪大了管不了事,当时他已基本是个傀儡,真正的权利在他儿子尚之信手中。这尚之信是史上有名的巨婴,见利忘义,反复无常。

吴三桂对症下药,安排说客去说服尚之信主动提出辞呈,请皇上把其父尚可喜的藩王给撤掉传给他,如果皇上真的撤了,那他顺利得了个王位倒也不亏。

这个博弈看似对于尚之信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其实尚之信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他坚信无论康熙同不同意撤藩,都会把他父亲的王位传给自己,这样就能保证自己不亏。

而精明的康熙直接做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决策——我既把你父亲的藩王给撤了,又不让你继承他的王位!

这一招直接让尚之信彻底蒙了,他突然发现他并不是最想造反的那个人,他最在意的居然是已有的位置。

第一步棋,康熙小胜。

主动要求朝廷撤藩

在尚之信投石问路失败后,吴三桂决定依旧采用类似的方法——自己主动要求撤藩,回归辽东养老,继续投石问路,目的依然是寻找造反的理由。

这次博弈的结果其实是确定的。

对吴三桂来说,在这样一个政通人和的环境下造反,你总要找个不那么合理的理由。

对康熙来说,不管自己同意不同意撤藩,眼下的三藩总是要反的,自己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充分准备,另外最重要的,撤藩是你们提出来的,自己要做的就是做好站位。

第二步棋,势均力敌。

占据长沙后不再继续进兵

这步棋被普遍认为是吴三桂最大的败笔,因为当时的局势对康熙极其不利,从以下三个方面看:

1、兵力。相对于吴三桂多年的苦心经营,康熙这边在兵力上是准备不足的,且八旗子弟在入关后沉迷享乐,战斗力也不如还在关外那会儿那样无敌。

2、内部局势。自起兵开始,吴三桂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南方八省,此时国内局势几乎是一边倒的,另外的两个藩王本来就和吴三桂是同盟。陕西总督王辅臣被吴三桂逼反,广西将军孙延龄在三藩之乱刚开始的时候就倒向吴三桂了。

3、外部局势。吴三桂精明就精明在,在起兵前搞定了西北最大的威胁王辅臣,且不说王辅臣是否直接倒向吴三桂,只要他保持中立对吴三桂都是有利的。做到这一点已经足够高瞻远瞩了,吴三桂甚至在起兵前搞定了藏地……同时,沙俄当时也密切注意着吴三桂的动态,一旦吴三桂有成功之势那边就会立刻抄了大清的退路。

然而,就是在这样完美开局的前提下,吴三桂在占据长沙后选择了固守长沙,与大清划江而治。

关于这个决策,无需过多评价,因为我们只看前提就会发现,吴三桂和朱元璋的历史前提是有本质区别的。

朱元璋能够占据南京和元朝划江而治,其原因在于当时元朝已然是油尽灯枯,你打不打他,他都发育不起来了。

吴三桂不能占据长沙和大清划江而治,其原因在于当时的清朝本身处于上升态势,而当时大清的领袖是康熙这位千古一帝。

第三步棋,吴三桂败局已定。

好了,今天的局就是这样,又一个合集诞生啦。依然是那句老话,如果您看到这里啦,欢迎您关注、点赞和评论。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奎因不是个历史学家,只是对历史感兴趣的爱好者,如果有大神发现了文中的错误,欢迎指正,以您的意见为准。

我们,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