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农业兴则国家兴;农业强则国家强。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化农业建设,党的二十大更是提出把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根本中心任务来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重,抓好农业现代化建设,尽快建成农业现代化国家,我国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必须着力写好“三篇大文章”。
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必须着力写好端牢“中国饭碗”这篇大文章。仓廪实,天下安。民以食为天。我国有14亿人口,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向土地要粮食,坚决守住我们的18亿亩土地红线,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每一寸土地。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可耕地面积并不多,全国不到20亿亩,全国平均每人只有一亩多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土地,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离开了土地的支撑,粮食生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守住土地红线就要有一种土地节约意识,坚决杜绝良田非粮化,同时注重建造高标准良田。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向种子要粮食,牢牢攥紧自己的金种子。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有了好种子才能多打粮食,产好粮食。就目前来讲,我们还不能实现良种的自给自足,还存在着“卡脖子”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补短板,研发更多自己的金种子,唯如此,才能丰盈大国粮仓,牢牢端稳中国饭碗。
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必须着力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在于乡村产业。传统的农耕方式永远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尽快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适应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单指工业产业体系,也涵盖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了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国家层面设立了乡村振兴局,各省、市、区也建立了相应的垂直机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组织保障。乡村振兴必须加大产业比重,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产业因子”。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更多现代化田园综合体,用现代化生态元素支撑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用生态游、民俗游、亲子游等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成为经济增长点,用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乡村振兴。
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必须着力写好科技兴农和人才兴农这篇大文章。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现代化农业体现在科技进步上,有了科技进步农业的现代化才会成色足。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必须摒弃传统的小作坊生产方式,进行集约化经营,对农业生产精耕细作,让广袤的田野上出现更多的“科技景观”,让科技进步贯彻于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现代化,没有科技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事业兴盛,唯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注重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田秀才”和“土专家”,让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枝头上,写在科技园里。依托科技进步和人才支撑,农业现代化才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才会指日可待。
党的二十大擘画出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宏伟蓝图,目标宏阔,令人期待。建设现代化国家首先必须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不是工业大国,有了农业的现代化才会带动工业化,满足产业链、供应链需求,提供动力源。农业现代化和工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春光无限好,奋斗正当时。让我们乘着全国两会的东风,只争朝夕,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劳动创造世界,用汗水成就未来,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金羊网 文/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