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雯
3月8日,走进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陶官村的褚刚家庭农场,广袤田野一览无余,刚返青的麦子茁壮成长着。无人植保机盘绕在头顶上方,正在进行浇水作业。
“我们昨天刚给这块地喷完除草剂。”褚宏运从一台自走式植保机翻身下来,指着不远处的一块麦田说道。褚宏运是褚刚之子,父子俩共同经营的家庭农场,成立于2015年,现有1600亩地都属于高标准农田。
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当下正是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当日上午,褚宏运约了农业技术人员前来喷洒农药,“以往用卷盘浇水,所有的地浇完,怎么也得用上一个月的时间。”褚宏运表示,现在利用喷灌系统、无人植保机等现代化设备,时间成本缩短了近一半左右。
记者了解到,枣庄市薛城区是枣庄市唯一入选的2022年山东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2018年,是褚刚家庭农场开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第一年。褚宏运回忆,当年薛城区农业农村局一工作人员找到他,“政府要在农场建高标准农田,土地使用权不变,免费提升设备,干不干?”
高标准农田?褚宏运父子俩商议了一番:“先试验个100亩!”第二年,这100亩地便实现了增产百分之二十到三十。“我们天天看新闻,也去河南等地考察过多次,对高标准农田非常有信心。”高标准农田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省时省工又省心,还能增收,真不孬。”说起高标准的“高”在哪里,褚宏运说道。
展开全文
望向田间,一排排的站杆“杵”在那,扭动阀门,眨眼间的功夫,站杆们纷纷抬起了“头颅”,开始了360度旋转式喷灌。“看见了嘛,打开水闸我就不用管事了。”褚宏运说,以前人工浇水的时候,浇的不均匀不说,浇灌效率也非常低,现在有了喷灌设备,一两天就能浇一遍,还比传统管道浇水节水三到五成。
“我们浇的全部是地下水。”褚宏运指了指地头的小房子,每隔一段距离都打了五十米深的机井,“有了它,我们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政府投资治理河道环境,从水源就开始把关,亩产增长到了近1200斤。
地头每隔五六十米,便是一块像灯一样的太阳能板。记者问道“这是干嘛用的?”,褚宏运热情的领着记者走向灯前,“你看到竖杆上这个小桶了吗?晚上就会亮光,捕捉飞虫。”褚宏运开了下底部的黑色盖子,里面汇集了一堆奄奄一息的飞虫。
“看到这个传感器没?”褚宏运指着不远处的传感器,横臂上一测的风速、风向传感器正有节奏地转动,一侧则是一个黑桶用来记录降水量,这是一台小型自动气象站。“这边所有的数据都能直接上传到咱们区的农业农村局,他们可以进行实时监测。”
有了高标准农田设施助力,让大田管理更加的方便高效。“我们目前还有900亩地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下一步我们还得加大资金投入,争取还能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