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日甲午战争之前的北洋水师曾是亚洲最强大的海军舰队,仅仅从军舰排水量来看,北洋水师虽然只排在世界第九,但也足以傲视全亚洲,令人困惑的是,如此强大的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面对临时组建的日本联合舰队,却输得一败涂地,全军覆没,水师提督丁汝昌更是自杀以谢国人,而北洋水师最终会走向覆灭,在我看来,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清朝北洋水师定远号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
北洋水师虽是清政府动用国库大量白银建立起的首支新式海军,但实际上却由李鸿章一手控制。李鸿章利用多年经办洋务经历,聘用英国人琅威理、德国人式百龄担任北洋水师总教习,以西洋海军训练方法训练北洋水师新兵。中法战争结束后,李鸿章又以海军衙门整顿海防的名义,花费巨款向英德两国订购新式舰船14艘,扩充北洋海军。其中“定远”、“镇远”两只铁甲舰,修建工期长达四年,吨位均达7300多吨,用银300万两,是当时最为先进的铁甲舰。这两艘“远字级”战舰归国后,成为北洋水师主力舰,除此之外,新成立的北洋水师还有经远、致远、靖远、来远、洛远、超勇、扬威等七艘巡洋舰,其余则为蚊子炮船(炮舰)、鱼雷艇、教练船、运输船。
展开全文
镇远号
北洋水师刚成军那会儿,实力极为强大,无论是装备水平、训练水平,还是补给水平、军港建设都位于亚洲前列,说是东亚第一也毫不为过。但是随着清廷西北兵乱的兴起,海军经费逐年减少,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海军衙门办公经费都拿不出,何况更新军舰枪炮,在那个海军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军舰得不到更新的海军,最后的命运只有被他人击沉。北洋水师上下为了生存,甚至私下出售炮弹枪药,变卖国之重器,曾经军舰吨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荣耀,很快被人压下,海军整体综合实力更是早已落后日本。极为讽刺的是,当时亚洲很多地区都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独立主权国家没几个,更别提有像样海军的国家了,那时,只有中国和日本拿得出几艘军舰,所以亚洲排名没有什么意义。虽然定、镇两舰按照吨位来说,仍是东亚最强舰,但北洋水师还是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就是最严重的舰龄老化问题
水师舰队中,超勇、扬威二舰建成时间为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到黄海海战时,服役时间已经长达14年之。曾经的世界一流战舰,与当时最新锐战舰相差了一个大时代,更方面性能落后太多。
第二,北洋水师火力不足
北洋水师各战舰在修建时,虽然着重加大了主炮口径,但忽略了速射炮数量,以致远号为例,全舰共装备13门机关炮,而日本吉野号的火炮数量则多达34门,吉野号火炮口径虽无法与致远号相比,但完全可以以射速优势弥补火力不足缺点。实战证明,射速性能落后与火炮数量的差距,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北洋水师黄海海战失利。
北洋水师军舰
第三,舰船设计缺陷
这一问题,济远号最为严重,济远号是德国伏尔铿(Vulcan)造船厂建造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舰,在这之前德国人从未建造过穹甲巡洋舰,可以说济远号是伏尔铿造船厂的一个不成熟试验品,具有诸多缺陷。经远与来远二舰,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装甲巡洋舰,德国人向清廷推荐时,完全是以做试验的心态进行的,建造起来也极不严谨。经远舰的铁甲堡设计位置就过低,很难保护水线以上的舰体,另外,铁甲堡由三段装甲拼接而成,一旦接缝处中弹,全舰很容易发生解体漏水事故。
北洋水师士兵
第四,北洋水师士兵的训练水平与战术水平
琅威理任职期间,其实北洋水师军纪良好,训练严格,战力与士气水平都很高,但自从琅威理卸任后,北洋水师一改往日优秀作风,全舰官兵逐渐沉沦。再加上,提督丁汝昌乃陆军出身,对于海战一窍不通,丝毫没有海战军略意识,黄海惨败也就可想而知。
黄海海战实况
虽然黄海海战的失败以及北洋水师的最终覆灭,原因由多方面组成,但这并不代表北洋水师在那时完全比不上日本联合舰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中日两国海军的水平差距其实并不是很大。日本海军能够取得胜利除去战舰速度快,火炮速射强大外,最重要的是指挥得,而北洋水师正是败于此点,舰队实际负责人李鸿章与清廷慈禧太后采取“保舰避敌”策略,葬送了整个北洋水师,曾经身为远东第一大舰的“定远号”,入伍不过十年,还未进行远征,就从海上霸主变为海底废铁。
富士级战舰
而北洋水师的歼灭与“富士级”战列舰的服役,也造就了日本海军的威名,特别是日俄战争后,日本海军正式跻身世界前五,成为比肩英美德法等西方列强的存在,着实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