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夜 突袭 抗战 范例 堪称

它是抗战中突袭战的经典范例,堪称现代版的“李愬雪夜下蔡州”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6 02:56:06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新四军战士在急行军)

1939年1月21日,凌晨2点,粟裕所率新四军三团距离官陡门二十多里。

又被一条河拦住了去路。

三团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坐渡船,但是不知道船是否已被敌军封锁,还能不能找到,二是绕着走,必须多绕十里路,而且要从一个叫头道桥的敌据点的眼皮子底下经过。

前者估不准时间,后者能估算时间,反正左右是那十里路,但风险无疑要大上许多。

粟裕略一沉吟,便决定绕着走。他命令部队跑步前进,“走快点,冲猛些”,这样即使被头道桥发现也不要紧。

话虽是这样说,粟裕自己心里其实也很紧张,因为部队的绕行路线距头道桥不过二三里路,一旦被敌军发现,用电话通告各处,事情就不好办了。

队列中响起急促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地上虽然铺满霜雪,又刮着寒风,但大家仍跑得一身是汗。

就在跑步前进的过程中,粟裕还担心附近敌军会不会从哪里跑出来挡道,以致影响行军速度,他甚至在肚子里念叨起来:“地球转慢一点吧,不要过早天亮才好。”

四个小时后,三团绕过头道桥急进,到达了距官陡门仅三里的地方,这时粟裕的一颗心才落了地。

官陡门据点本身也极其险要,它以河相隔,分东西两岸,两岸街道全建在高高的堤埂上,可以瞰制四周的河网与水田。在据点周围,设置了三道铁丝网和其它障碍物,铁丝网以内还筑有隐蔽战壕。

展开全文

粟裕分兵两路,自率主力攻西岸,等西岸打响后,东岸部队再行攻击。

部队沿堤埂的倾斜面前进,一里,半里,粟裕命令:“停止!”

大家全都蹲下来,队伍一片肃静,静到连呼吸声都低了下来。粟裕派突击队匍匐前行,第二梯队官兵则在背后慢慢跟进。

当突击队接近铁丝网时,正要拉开障碍,警报器响了,伪军哨兵叫道:“哪个?”

开火,枪声过处,哨兵被打成了马蜂窝。

哨兵后面约十米的地方,有一座掩蔽所,里面全是伪军,但还没等伪军们反应过来,弹幕便从头罩下。

突击队的“花机关”(一种国产的手提冲锋枪)、轻机枪、驳壳枪同时连发,手榴弹也不停地甩过来。就像是爆竹店里失了火,所有枪响都混杂在一起,听不出明显段落,只有手榴弹的爆炸声能清晰分出个数,知道甩了多少手榴弹过去。

掩蔽所里的伪军,动作快的,钻出来就成了肉泥,洞门被尸体堵住,动作慢的便永远出不来了。

不到一分钟,三层铁丝网被全部冲破,并能听到东岸的机关枪声音,表明东岸部队也开始实施攻击。

突击队和第二梯队全都涌入街口,这时伪军已死伤一片,枪扔得满街都是。新四军装备落后,一般情况下见到枪支就“眼红”,但这次第二梯队对地下的枪支看都不看,就往河边冲去。

在官陡门两岸之间,只有一座宽约一米的小板桥贯通,分配作战任务时,粟裕对西岸部队有言在先:进入官陡门,必须第一个抢占小板桥,抢不到要受处分。

第二梯队到河边,抢的就是那座小板桥。

夺得板桥,第二梯队冲到河东,直接杀入东岸的伪军司令部,协助东岸部队解决了战斗。

奇袭官陡门,从开始攻击到战斗结束,只用了八分钟,加上清扫战场,也不过花了二十分钟。当日军援兵和飞机闻讯赶到时,三团早已撤出了官陡门。

战后初步统计,共歼灭伪军两百余人,活捉五十七人,仅伪军司令一人因在芜湖未归而侥幸漏网。三团方面,只有一名卫生员和司号员负伤,人员方面基本没有损失。此外,缴获到的机步枪、手榴弹、子弹很多,去掉消耗掉的弹药还有很大盈余。

在官陡门之战中,粟裕虽然只是牛刀小试,但其谋划之精,出兵之奇,行动之快,用时之短,都堪称突袭战的经典范例,在这场战斗中,甚至可以依稀见到史书中“李愬雪夜下蔡州”的影子。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