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5年,中央军委成立了成都军区,身经百战的郭林祥出任军区副政委,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在那个特殊年代,郭林祥韬光养晦。直到1973年,他突然接到了中央、军委的一项重要任命书……
图 | 1998年,郭林祥将军在北京家中院内
郭林祥“奉命履新”
7月份的一天,郭林祥接到了总政李德生主任的通知,让他前往“三座门军委办公地”谈话。郭林祥到了之后,发现总政田维新副主任也在。
郭林祥立即迎上前去,与李、田两位打招呼。李德生握着郭林祥的手,说:“这次中央要交给你一项大任务。”不等郭林祥细想。李德生又说:“中央、军委决定,你不回成都,让你到总后勤部去任政委。有什么意见没有?”
在此之前,郭林祥曾听闻了一些关于总后勤部的情况。他觉得新岗位更能锻炼人、考验人。于是,郭林祥一口应下了:“没什么意见,完全服从中央、军委的决定。”
接着,田维新把总后勤部的状况作了简要的说明,并告知他,总后勤部现在由李先念和余秋里分管,这二人正在总参第一招待所开党委常委扩大会议。
展开全文
图 | 余秋里
这次谈话过后,郭林祥就去参加了后一阶段的党委常委扩大会议。因为他对前一段会议的情况不了解,所以他一直都没有发言。只是听听各个组的讨论,看看会议所发的一些简报,有时也找个别同志谈谈,多方面去了解情况。
会议结束时,中央领导们要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与会人员。这时,周恩来总理首先问道:“郭林祥同志到了没?”
郭林祥立即站起身来回答道:“到了!”
接着,周恩来总理说:“郭林祥同志,你可以大胆地工作了。”
此刻,听着周总理简要的讲话,郭林祥的心情非常激动,久久不能平复。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党中央也对郭林祥十分关注,并给予他较高的评价。经毛主席签发的中央33号文件,说:“郭林祥(成都军区第三政委),59岁,1930年入伍。组织领导能力较强,经验比较丰富,作风正派。为加强政治工作,建议调郭任(总后勤部)政委。”
与此同时,郭林祥的心中暗暗下定决心: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做好,不辜负毛主席、党中央对我的信任和期望。
郭林祥上任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和新的领导班子的同志一起,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行事。在总后工作的一段时间里,郭林祥每天要见很多人,有时候白天谈了晚上还要谈,有的谈了一次不够还要谈第二次,有的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图 | 郭林祥
郭林祥表示:对不同意见的人,应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以理服人,争取团结大多数。
就这样,在两年的时间里,郭林祥凭着自己按原则办事的准则,把总后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妥善处理。
话说回来,郭林祥之所以能出任总后勤部政委一职,与他前几年处理的一起复杂事件有很大的关系……
郭林祥“黑水剿匪”
新中国成立后,郭林祥担任过川北军区副政委、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黑水战役”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
据记载:
黑水是四川岷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在这条河边上有一个叫芦花的地方,是方圆4300平方公里黑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的地形极为复杂,四周雪山环绕,原始森林茂密,到处是悬崖峭壁,易守难攻。这种环境下,这里盘踞着各方势力,可以说是一处“多事之地”。
黑水的头号匪首是国民党军第104师师长傅秉勋。国民党战败,没有逃窜到台湾的残余部队,抓的抓,逃的逃。1950年3月,傅秉勋逃窜到了川西。在他看来,黑水地区是一块天然的“游击根据地”。于是,傅秉勋聚集了3000多名逃到这里的汉匪,胁迫当地士兵5000余人,对外号称拥有10万兵马,从事叛乱活动。
黑水另一号反派人物是黑水地区的大头人苏永和,相当于部落的小酋长。早在长征时,红军就和他谈判过、联合过,但签订的“过境协议”墨迹尚未干,他就出尔反尔突袭红军“过境”部队。解放后,苏永和虽然表示拥护人民政府,但就是不交出窝藏的匪特。说白了,此人就是一个墙头草。后来,在傅秉勋的拉拢下,苏永和彻底投向了国民党残匪的怀抱。
这二人狼狈为奸,企图将黑水地区变为“陆上台湾”。对此,中央、军委决定采取严厉打击的行动。
1952年6月,邓小平、贺龙在重庆主持黑水进军作战会议,亲自点将。会上,邓小平发表讲话,他指出:
“黑水剿匪,情况复杂,有敌我矛盾,有民族矛盾,有阶级矛盾,有教派矛盾,有部落矛盾,问题很多,处理每件事政策性都很强,必须派一名得力的政治干部到前方去。”
贺龙接过话来,说:
“派郭林祥同志到川西,负责全战役的指挥工作。”
会议结束后,正在贵州组建中的轻装师收到上级命令,开赴川西参加黑水剿匪作战。
轻装师抵达成都后,邓小平、贺龙立即乘坐专机由重庆到成都,接见了轻装师连以上干部。贺龙说:
“你们轻装师刚组建,我就把你们调出来去黑水参战,目的只有一个,是为了叫你们争光!”
7月4日,郭林祥率轻装师到达了作战地域。在作战会议上,郭林祥根据川西军区的指示精神,进一步研究讨论了黑水剿匪的作战方案,进行了合理的兵力部署,并研究了“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的方针。
没想到的是,郭林祥的‘研究成果’很快有了回复。中央军委和西南军区指出:
对汉匪,以军事打击为主,“围死堵死”,不使一个外逃,必须消灭在黑水境内。对大头人苏永和,以及当地头人,只要归顺,可既往不咎。
作战后期,傅秉勋带着他的警卫连连长陈万林,从黑水逃到了草地。在他们入了草地不久,即被当地士兵活捉,傅秉勋在押送的途中,畏罪跳河自杀了。而苏永和等少数民族上中层分子都归降了解放军。
图 | 傅秉勋
随即,当郭林祥签发的傅秉勋死亡的电报,上报到了西南局和中央后,10月1日,在北京出席国庆三周年阅兵大典的贺龙接到了电报,他在天安门城楼上亲自呈交给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完电报之后,喜悦地对贺龙说:“黑水之战,已经取得军政双胜!”
毛主席又补充说:
“乾隆平定金川之乱,历时15年;川军3次进军黑水皆败。历朝历代没有解决的黑水问题,我们只用了3个月就解决了。”
由此可见,郭林祥在处理这种复杂问题上,有着“超前”的思想。他的决断,总能给予其他干部‘耳目一新’的感觉……
1950年4月,时任西南联防剿匪第三指挥部总指挥的郭林祥,受命到潼南等地剿匪。
郭林祥到了潼南后,立即召开万人公审大会,枪决7名在押的重要首匪。乡亲们得知情况后,都说:“解放军真杀土匪,我们就敢带路,送情报了。”一个月之内,经群众举报,缴枪投降的匪徒三千余人。到了6月,川北匪徒基本肃清。
一日,时任川北行署主任的胡耀邦途径潼南。郭林祥向他汇报说:“我先斩后奏,杀了几个匪首。”胡耀邦说:“杀得对,符合中央精神。”
随后,胡耀邦还转述了贺龙对郭林祥潼南剿匪的评价:
“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运用得当,很快肃清了川北、川东结合部遂宁、江津地区的土匪,稳定了重庆。”
图 | 贺龙
1951年12月,郭林祥负责西南军区公安部队“三反”运动。当时,上级下了命令“抓100只老虎”。郭林祥实事求是,重视人证、物证,有就是有,无就是无。这样一来,“老虎”的数目还没有过半。对此,上级批评“差距甚大”,郭林祥回答说:“再抓,把我也算上,看够不够一百。”此话一出,各级领导均沉默了。
从这些事迹中,也不难看出郭林祥是个非常有原则的军人干部。正因为这个特点,所以他可担当非常重要的职责。
郭林祥的晚年生活
从1973年复出工作,到1990年提出退下来。这期间,郭林祥先后担任了新疆军区政委、南京军区政委、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兼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是新时期军队纪检工作的重要开拓者。
1979年初春,北方形势剑拔弩张。当时,新疆自治区个别领导决定,汉族干部家属子女可向内地疏散,投亲靠友。时任新疆军区政委的郭林祥明确表态:“军队干部、战士、职工,包括家属在内,一个都不能走。”
接着,他及时报告给了中央。中央立即复电,支持郭林祥的意见,不同意家属后撤,并立即撤换作出错误决定的领导同志,并派来了新的领导同志。
作为领头羊,他发现问题后,便会及时地提出来。郭林祥处处以身作则,为广大指战员树立了榜样。这里有一些小事,记述了郭林祥的工作作风。1981年6月20日,郭林祥来到了他所在的党小组参加小组会。回忆起自己入党48年来,在过党的组织生活时受到的教益,他说:“共产党员不论职位高低,在党内都是普通党员,都应该在一个组织里生活,接受党的教育和群众的监督。”
据党小组长介绍:郭林祥同志去年来到南京部队,不久就主动来到党小组熟悉小组的同志,交纳党费。一年多来,他在机关工作期间,我们党小组开了9次小组会,他每次都参加。
1983年的一天,郭林祥视察机关食堂,家属宿舍等地,对机关干部加班吃夜餐、改善洗澡条件等问题,现场办公,一一拍板解决。不久后,机关干部、家属奔走相告:“来了一位好政委。”
这位好政委,在多次的工作调动中,均只身前往,不带一人。秘书、警卫、司机,全由新单位选派。由成都军区到总后如此,由总后到新疆军区如此,由新疆军区到南京军区亦如此。
1985年,中央决定裁军百万。一日,郭林祥与总政治部余秋里火车同行。郭林祥献出一计:“减和尚不如拆大庙。”
图 | 余秋里
余秋里说:“请详细说一说。”
郭林祥接着说:“所谓拆大庙,就是合并几个大军区,如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合并。”
余秋里点点头,说:“好是好,就是干部难办?”
郭林祥说:“南京军区和福州军区合并,向守志当司令员,傅奎清当政委。我可以下来。”当时,余秋里并未点头。
后来,杨尚昆得知此事后,告诉郭林祥:“你那个意见很好!”就这样,郭林祥从南京军区退下来,后被任命为了解放军纪委书记。为了中央决策更好地贯彻,郭林祥主动让位,坚决从岗位上退下来。这样的“不为名,不为利”,深受其他干部们的赞赏。
图 | 从左至右分别为向守志、许世友、郭林祥
1990年的春天,76岁的郭林祥主动提出:年龄大了,应该退下来,让年轻人上来干。
他曾对身边人这样说:
“从这点讲,我还是有自知之明。有些人不是不愿下吗?包括一些高官。人嘛,应该让位。我下来时,没有任何心理失衡。”
离休后的郭林祥依旧不忘关心国家大政方针。他说:
“无论是国家大事,军队大事,还是世界大事,我都关心。”
这些年来,郭林祥一直跟踪学习,案桌上堆满了各种文件、资料,包括《参考消息》、《参考资料》。他对国内外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他曾说:
“一个人一生到死,都要关心政治,不关心政治就不关心自己的生命。”
晚年的郭林祥,用他自己的话形容他的状况:吃得饱,穿得暖,住得也不错,很满足,心理很平衡。
1996年,郭林祥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江西永丰县层山村。当他看到村里的小学教室破旧不堪,桌椅不齐的场面时,心情十分沉重,他希望当地政府尽快解决校舍问题。
回到北京后,他拿出了多年的积蓄,并动员家人捐赠了13万元。在老人的带动下,中国青基金以及江西省各级政府纷纷拨款,共筹集了近140万元用来改善小学教学的条件。
2000年11月,由郭林祥亲自命名的永丰“八一”希望小学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当天,他亲自前往参加竣工仪式。
对于办学的初衷,郭林祥是这样说的:
“我一生没有读过什么书,现在不读书不行。毛主席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推而广之地说,没有文化的人是愚蠢的人。文化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文化、科学是不行的。”
2010年4月25日,郭林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