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纵 楚王 成则 为什么 成功

“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为什么合纵攻秦老不成功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5 09:04:02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合纵连横是战国中后期,100多年间的大事。合纵,则是谈论更多和实践更多的。正如前面所述,战国时期有多次重要的合纵,另外还有倡议,没有组织的,以及游说之士看到山东各国的危亡,而呼吁合纵的就更多了。

下面我们就分析一次合纵,就能比较具体的了解,为什么战国合纵攻秦往往会失败呢?

秦齐去帝号以后不久,出现了一次五国攻秦的合纵,齐国赵国组织了这次合纵。苏秦以齐国使者的身份积极活动,他在写给齐王的信里说:臣能以天下攻秦。他奔走于燕、赵、魏、齐各国之间,为组织这次五国攻秦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全文

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参与组织了这次五国攻秦。李兑害怕秦国攻赵,想阻止秦国东进,他也很想得到宋国的陶邑地区作为自己的封地。魏国韩国参加了这次合纵,这是由于孟尝君的支持,魏韩才能组织起来,又由于魏韩受到秦国的进攻,所以当齐赵组织攻秦时,魏韩还是愿意参加的。燕国的情况比较复杂,燕国和齐国是世仇,但是燕国还是参加了这次五国攻秦,因为燕国感到,秦称帝的威胁。齐国想灭宋国,秦国反对,秦国也想吞并宋国。齐国想利用合纵攻秦,削弱秦国,楚国没有参加这次合纵,但派了使者去齐。

齐国出兵,赵国派了驻在上党的军队,燕国派兵2万人,联军驻在韩国的荥阳、成皋之间,军队在这里停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发起对秦国大的进攻。实际上是联军不了了之的散了。

这次五国攻秦的合作很不巩固,没有力量,原因是各国都有自己的打算。齐国相利用五国攻素,达到兼并宋国的目的,对于攻秦则是三心二意。齐国是组织合纵的,所以齐国的行动有很不好的影响。赵国的李兑是想得到宋国的陶邑,作为封地。所以合纵组织起来之后,对秦国的行动很是缓慢。更有甚者,赵国还想退出合纵与秦国联合伐魏。而魏国当时是以孟尝君为相的,他是反对齐国的,魏国的态度也很是动摇,曾暗中两次派使者进入秦国,想向秦国讲和。燕国也是矛盾的,既害怕秦国的强大,更加害怕齐国的强大,对于这次五国攻秦的态度也是动摇的。这次五国攻秦形式上存在一年多的时间,但由于各国都怀有自己的目的,所以就没有什么结果。

由于东方国家的不同利益和矛盾合纵攻秦往往就归于失败。对此后来的评论家就很有感慨。山东国家对秦国屈膝或者苟且偷安,齐国就是一个例子。齐王建在位几十年到,齐国灭亡。奉行事秦谨的方针,见危不救。如长平之战,拒绝志愿赵国粮食。赵军被围处于最困难的时候,向齐国求救。有大臣劝齐王,应该紧急支援,提醒齐王齐国和赵国犹如“齿之有唇,唇亡则齿寒”。齐王还是不肯救赵。

山东的国家还有帮助秦国攻打别的国家的。比如赵国就几次帮助秦国攻齐。公元前263年,魏国和秦国共同伐韩,大臣无忌曾对魏王说:秦国不是没有欲望的,韩国灭亡之后就非进攻魏国不可。

秦国对于山东各国的合纵,也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有一次一群天下之士相聚于赵国,策划合纵攻秦。范睢对秦王说,可以用金钱分化他们。于是秦王就范睢,携带5000金去收买。范睢扬言说:计谋攻秦的将得不到金子,得到金子的将如同兄弟看待。刚走到武安,山东之士都来争着要金子,合纵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其实秦国是害怕合纵的,贾谊描写合纵的威力,“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有一次秦王和秦辽顿若谈话,顿若劝秦王,不惜重金收买韩魏权臣。秦王说拿不出重金,顿弱提醒说:天下不是没有事情的,合纵成功就是楚国的天下。”所以秦王就采取了顿弱的建议。

如果山东各国合纵成功,那么就会给秦国造成极大的困难。山东各国的力量加起来比秦国要大得多,但是最后还是被秦国所灭,这其中的理由是很值得推敲的。

所以在我们今天看来,无论是合纵也好,连横也好,都只是强调计谋策略的作用,山东六国合纵的失败,虽然有许多因素,但恐怕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