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23日除夕,正值万家团聚的欢乐时刻。
一群公安干警却突然闯入了北京国航某宿舍区,在这里逮捕了一名年约30多岁,精神略显憔悴的中年男子。
在羁押途中,有眼尖的群众一眼认出,被警察押解包围的男子正是逃亡4年,被国家通缉追捕的蛀虫,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财务处成本二科(以下简称财本二科)原副科长杨宁,而这里,正是他的家。
究竟一个小小的科长犯了什么大案才能引得国家公安大动干戈,逃亡外乡的他又因何在自己的家中被抓,这背后究竟有哪些惊天秘闻,于我们来说又有何警醒启示呢?
杨宁
01 富康轿车引出的大案
俗话说“不到上海不知道钱少,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财本二科的副科长在首都北京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人物,但因为其每年过手的数亿航空材料采购款,又将杨宁捧上了人人奉承的“财神爷”位置。
1996年7月14日,国航纪检委的工作人员找到了这位“财神爷”,起因是有内部职工举报杨宁有一辆来路不明的紫红色富康轿车,怀疑他可能在金钱经济问题上犯了错误。
面对工作人员的询问,杨宁并没有多做挣扎,很痛快就交代了自己犯的问题和错误:“车子花了18万元,有7.5万元是公款,剩下的是我拿的钱。”
展开全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杨宁还反复强调这辆车的车主不是他,他买车也只是为了方便,至于在工作的其他方面,他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懈怠和错误。
因为涉及金额不大,杨宁的认错态度又十分良好,工作人员从未将他往“大鱼”上想,在进行完问询后就允许他回家,只叫他仔细考虑考虑,准备接受进一步审查。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原本应该出现在纪检工作人员面前的杨宁却突然消失不见,无论是问询家人朋友还是查找以往他经常出没的场所都一无所获。
纪检人员在连续查找杨宁数天都无果后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也许杨宁并没有表面那么简单,很可能是条隐藏的“大鱼”,不然为了那么点公款,他实在没有逃跑的必要。
杨宁案很快被移交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们立刻开始对杨宁参与的项目,工作进行紧锣密鼓地查账取证。
不查不要紧,一查吓一跳,在经过初步的调查后,发现杨宁案涉及的金额保守估计已经超过千万。
这对于当时人均GDP仅有900美元(折合人民币7500元左右)的中国来说,已经算得上天文数字了。
那么一个小小的副科长,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胆子将手伸向国家和人民的钱呢?
答案是:好面子。
02 因“好面子”而起的贪腐
最开始的杨宁虽然偶有小动作,但都是不痛不痒,没有什么大的影响,直到1993年,一个前同事的出现,才让杨宁的路彻底“走歪”。
据杨宁回忆,那是1993年10月份的一天,外出喝酒的杨宁与在国航财务部工作的前同事偶遇。当时这名前同事已经下海经商,对于杨宁这个“财神爷”自然十分“惦记”。
一个有心拉拢,一个爱交朋友,几次往来后,原本并不熟络的两个人也有了那么点“交情”。
眼见着两人越来越熟,这位前同事就趁机向杨宁提出自己做生意缺点钱,希望他可以帮助一下,必然不会亏着他。
虽然此刻的杨宁有那么点动心,但想到自己要承担的风险,他还是婉言谢绝了,毕竟这是他的饭碗,做事情得谨慎点。
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杨宁的前同事深知杨宁爱慕虚荣的脾性,只要自己多拍点马屁,多找他磨一磨,总会成功的。
事实证明她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在经过几次软磨硬泡后,杨宁终于没有挺住利诱攻势,被成功拿下。
1993年11月中旬,杨宁将这位前同事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在那里,他给了她一张200万的支票。
没过几天,杨宁在一次外出回来后,发现办公桌的抽屉里多了一张4万元的活期存折,不用想也知道,这是前同事给的“好处费”。
第一次“借钱”就为自己赢得了这样丰厚的利润,杨宁的心中既欢喜又害怕,欢喜的是这样“无本”万利的买卖真的挣钱;害怕的是,万一事发他就完了。
在经过一番艰难的思想斗争后,名为“贪婪”的怪兽还是控制了他,既然做都已经做了,再撇清关系也来不及,还是收下吧!
就这样,杨宁人生的脚步彻底拐向了正路的反方。
人心总是不甘于满足的,在杨宁这里轻松获得200万以后,前同事又几次三番找到杨宁,以同样的借口继续借钱。
虽然杨宁明知自己陷得越来越深,但为了让前同事把以前的欠款还上,他只能继续错下去。
1993年12月24日,当杨宁把第8笔款项打给前同事时,他已经从国航的账面上支走了1400万的非法款项。
如果说之前的杨宁还抱有侥幸心理,如今的他却真的开始害怕了。
在将钱款打给前同事不久后,他就开始了催债。然而他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这位曾经将他捧至云端,不断许以好处重利的前同事突然人间蒸发,杳无音信,她借走的钱也打了水漂。
此刻的杨宁,恐惧,害怕,后悔,种种情绪涌上心头,最终都只能变作无可奈何,难道他的人生就真的要这么毁了吗?
就在他惶惶不安之际,“转机”却突然出现了。
原来民航出口公司转过来一笔国航购买飞机的回扣款,恰好可以弥补他的亏空,这让他狂喜不已,觉得老天爷都在帮他。
因为这笔款项的出现,杨宁顺利度过了年底的结账,有惊无险地挺过了“难关”。
事后,他又仔细地进行了计算清查,发现冲抵亏空的金额比亏空要大很多,本着“虱子多了不怕痒”的信念,他在几个月后将多出来的691万人民币打到了西南某公司的账上,自此,在他手中已经不知不觉流走了2100万巨款。
或许是他做得隐秘,也或许是他当时运气好,这些犯罪坐牢的事情始终未被人发现,他一直稳居副科的位置。
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渐渐地,杨宁不再像以前那样提心吊胆,反而越发肆意起来。
他的大学同学,在天津某银行工作的刘某打电话给他,说自己工作的银行正在高息揽储,希望他可以支持下,事后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
杨宁想银行又不会倒闭,这样做不仅没有风险,还能赚到钱,在老同学面前扬眉吐气,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刘某工作的银行,又多出了490万存款。
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杨宁是个“财神爷”,找他借钱的人越来越多,他放下了原来的小心谨慎,来者不拒,照单全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截至案发时分,杨宁已经从国航账户挪走2629万余元,说他是国之蛀虫一点也不为过。
03 认罪后的解脱与愧疚
在纪检委找到他后,他心知大事不妙,收拾完东西就逃之夭夭。
据杨宁自己回忆,逃亡的这四年他就如同一条丧家之犬,东躲西逃,每天都活在恐惧和愧疚中。
只要警笛的声音一响起,他就会瑟瑟发抖满身是汗;等到午夜梦回,满脑子都是女儿泪眼朦胧,问他什么时候回家的模样。
更有甚至,有一次小偷光顾了他躲避的公寓,在里面偷走了他新买的电脑和钱包里的现金。面对满室的狼藉,他除了难过和痛苦别无他法,作为一个被通缉的逃犯,报警抓小偷就等同于自投罗网。
有一次,杨宁跑到了和他关系不错的同学家避难,同学的妈妈给他煮了一碗面。端着这碗面,杨宁突然嚎啕大哭,吓得同学妈妈不知所措,连忙问他怎么了。
“大妈,我心里好苦、好怕。可我说不出来啊。”如果不是因为贪念好面子,现在他本可以舒舒服服地呆在家里和女儿一起吃妈妈煮的面,如今却只能四处逃亡,如同一条丧家犬。
这四年里,他忏悔过,哭泣过,拿着电话踌躇犹豫过,可最终都被心底的恐惧打败了。
直到有一天他再也忍耐不住对女儿的思念,给家里打了一通电话。
在电话里他得知爱人带着女儿出国了,他的事情并没有波及到她们。
这让杨宁焦躁难安的心有了一丝抚慰和侥幸,也许他偷偷回家看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2001年春节前夕,他的这种想法再也按捺不住,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
1月20日晚,杨宁回到了阔别四年之久的家,见到了自己的女儿和家人;
1月23日上午10点40分,警察赶到北京国航某宿舍区将正在和家人团聚的杨宁 抓捕归案。
“在父母需要儿子尽孝,女儿需要父爱呵护的时候,我却将走进监狱的大门。多少次我在梦中听到父母呼唤我的声音,看到女儿忧伤无助的眼睛,我都会在梦中哭醒吓醒……”
在北京的看守所里,杨宁说了这样一番话。
“对我来说判无期还是判死刑也无所谓了,也许判死刑更好一些,就能彻底解脱了。”
“就是挺想孩子的。但是希望女儿今后能恨他这个爸爸,这样孩子心里会好受一些。”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杨宁的每句话都透露着悔恨和自责,可错了终究是错了,在他给祖国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的那一刻,他就无法回头了。
2001年12月27日上午,巨贪杨宁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年仅38岁的杨宁,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一旦违背了这个道,那么就离自我毁灭也就不远了。
杨宁今日的悲剧全是虚荣贪婪所致,如果当初他可以守住本心不受蛊惑,也许今日的他还能在国家岗位上发光发热!
参考资料
[1]贪污挪用2600万逃亡4年 国航“硕鼠”北京受审 北京青年报11月20日 08:35
[2]贪污公款上千万元 罪犯杨宁今日伏法 新华社 002-08-28 08:02:19
[3]副科级6年造了2700万 国航挖出大硕鼠 北京青年报 2001年11月06日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