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海东 徐文 务农 城市生活 父亲

徐文金不习惯城市生活欲回家务农,父亲徐海东:当个优秀的农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3 12:39:08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一个人,能得到世人一致认可与敬佩,不只是因为他的功绩和付出,也和他的自身品行有一定关系,就像徐海东。

徐海东是中国开国大将之一,前半生的大部分时间皆在战场上度过,为新中国的胜利贡献突出力量。

毛主席称赞他“对中国革命具有大功劳”,是足以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邓小平评价徐海东“永远对党持有一颗赤忱的红心”。

如此一位英雄,即便什么都不做,只安然享受战功带给他的荣誉,也足以让世人仰慕。

可偏偏,徐海东从不是一个容易沉浸在自我成就中的肤浅之人,他时刻保持清醒、警惕,始终以一个杰出共产党人的高要求来约束自己,令人敬佩不已。

那么,徐海东的故事是什么?我们又能在他的身上学到怎样优秀品质?

01,艰苦朴素:将军借碗写欠条,只穿旧军装

1934年年底,呼啸冷风席卷大地,红25军战士在大别山西段一处名叫何家冲的山沟村落集结完毕,准备踏上艰难的长征道路。

展开全文

村中有一祠堂,是屹立400余年不倒的古老建筑,临行前抓紧时间休息的战士们整齐划一地暂停此处,进行最后整装。

时任红25军首长的徐海东忽而从银杏树树荫中起立,对战士们说道:“你们谁的手中若是还拿着乡亲们的饭碗、炊具,必须马上归还,不得带着乡亲们的东西上路。”

由于长期四处作战的缘故,战士们基本难以留下什么日常用具,故而一旦到了乡村,他们即会及时向老乡们购买、租借相关物品,以此来解决生活问题。

入驻何家冲之前,徐海东特地给战士们立下一个规矩:购买老乡的东西,必须保证公平买卖,不能让老乡吃亏;若是租借老乡的饭碗,则一定要写好借条,离开前记得归还。

此规矩于他而言,并无例外。说完那句话的徐海东率先拿起自己的饭碗,朝着借给他东西的那户农家走去。战士们见状,纷纷跟在他的身后行动起来。

归还了饭碗,徐海东不忘帮老乡们打扫了自己居住过的房间,并替他们满上水缸。一起处理完毕,他方重新回到那棵银杏树下,等候战士们归队。

那日白天,何家冲的乡亲们亲眼目睹高唱着战歌的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地朝着桐柏山区前进,无比壮观的队伍沿着山沟,浩浩荡荡走向注定被鲜血沾染、拥有无数牺牲的未来。

有一位村民,时隔多年依旧能清晰回想起当初战士们对他说过的话:“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不占老百姓任何便宜……”

红25军的将士们能够这般严格遵守纪律,基本全靠首长徐海东和政委吴焕先的管教约束,由此使得何家冲的乡亲们对这支纪律严明、亲民规矩的红军队伍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可在徐海东看来,教导、管束手下的兵将,是他应该履行的职责,他是他们的长官,理所应当担负起照顾、帮助、约束他们的重担,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当一名优秀表率。

哪怕是战争结束后的许多年,徐海东依旧如此,没有半分改变。

1951年,徐海东病重,到大连疗养。刚巧在附近工作的周总理专程前去探望徐海东。

他看到徐海东卧室墙上挂着一件已经洗到衣襟发白的新四军旧军装,无奈笑笑,对徐海东的夫人周东屏道:“衣服、裤子什么的都要补丁叠补丁了,怎么能让咱们的猛将军当个‘叫花子’呢?”

未等周东屏接话,徐海东抢先表示:“我就喜欢穿旧军装,咱们国家刚刚稳定,资金、资源皆紧缺,节省下来的钱财,还是多给那些烈士家属们用吧,他们比我们困难。”

几年后,中央实行军衔制,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居粟裕后一位,排名第二。

徐海东听闻此讯,急忙找到又来探望他的周总理,拒绝道:“您看,我长期养病,对组织的贡献太少,就别给我那么高的军衔了吧?”

周总理情真意切地握住徐海东的手,回答:“毛主席都说了,你是对革命有大功绩的人,大将军衔,完全符合你的贡献!”

徐海东见实在推脱不掉,只能愈加严格要求自己,并对子女后代持以相同态度,叮嘱他们勿要仗着“红色后代”的身份肆意妄为。

02,约束子女:长女一辈子务农,后代无特权

徐海东的长女徐文金和次女徐文玉在战争期间同他失散。新中国成立后,周东屏见徐家亲属大多牺牲于战火中,所剩无几,遂生出寻找徐海东两个女儿的念头。

她拜托当时湖北省书记李先念找寻徐文金下落,不想李先念带给她“惊喜”,把徐文玉也找了回来。

周东屏当即将已经嫁人的徐文金一家及徐文玉一同接到大连,与徐海东共住。但当了小半辈子农民的徐文金和丈夫实在习惯不了城市生活,向父亲请辞。

徐海东笑着拍了拍长女的肩膀,爽快回道:“我的女儿,不是不可以当农民,爸爸尊重你们的选择,回去吧,要当就当个优秀的农民。”

就这样,徐海东长女徐文金一家重归故土,在田里干了一辈子农活。留在大连的徐文玉则进入初级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

或许有人会说,大抵是徐海东同两个多年未见的女儿不亲,才这般“冷漠”待她们的。其实不然,从徐海东小女儿徐文惠的回忆中,即能看到徐海东对所有子女的态度并无二样,均是一视同仁。

徐文惠说:“爸爸从来不准我们使用他的小轿车。我们上学路远,也叫我们自己搭乘公交上下学,不准我们使用半点儿特权……那时候天不亮,我们就要起床吃饭,自己赶往学校……放学回家,同样自己乘车回去……”

公家给徐海东配发信封、信纸、墨水等文具,徐海东亦一律不许儿女们使用。他告诉徐家孩子们:钱有两种,公家和私人的。公家的坚决不能私用;私人的可以自己分配用处,但也需要节省。

在他的教导下,徐文惠小小年纪便学会了记账:一根冰棍3分钱,一周零花钱只能吃几根冰棍,所以必须省着花。这个习惯跟随了她整整一生,让她一直远离胡乱花钱的恶习。

徐文惠表示,她也是这样教导她的子女,她希望徐家后代能将这种优良品德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上个世纪60年代中,华夏大地陷入经济困难阶段,人人生活皆无比艰苦。有人建议徐海东把他生活在乡下的姐姐接到城中照顾。

徐海东毫不犹豫拒绝了,他反问对方:倘若他将姐姐接来,那么其余挨饿的人民怎么办?

因徐海东这份“同甘共苦”的坚持,使得不明真相的人常常“斥责”徐海东抠门,说他是一个吝啬的人,连亲戚也不愿出手相助。

对此,徐海东可真是“冤死”了,他真的不是小气的人,他的钱都用在了他认为合适的地方,只不过大部分人不知晓罢了。

03,慷慨大方:省药钱修烈士墓,出钱助故土

徐文惠出生后,曾有一段时间跟着父母生活在军队,因而自她和哥哥懂事起,便常常能收到来自父亲战友的新年红包。

日积月累,到新中国成立那年,早就积攒成一笔不小的金额。可没等徐文惠及哥哥想出怎样处置这笔零花钱,钱就被徐海东全部收走了,甚至还包括了徐海东和夫人发给徐文惠兄妹的新年红包。

徐文惠非常不解,追着问父亲为什么如此!徐海东难得强硬表示,他会代替徐文惠兄妹,把钱用到一个“更适合”他的地方。

后来徐文惠才知道,父亲确实没有骗她,徐海东用那笔钱,加上自己节省下来的买药钱及战友们送来的钱修建了一座“徐海东亲属烈士墓”。

徐家亲属在战争年代一共牺牲66位,本该交由政府安葬,但徐海东却觉得,自己家的事情不能麻烦公家,不能借此占公家的便宜,于是他东拼西凑硬是攒足了费用,亲自帮亲属们修建了陵园。

同时,徐海东又在建国初期给家乡大悟的乡亲们无偿提供了40余万株茶树种,帮助他们走向致富道路。

不久,徐海东再次出资修建了大悟到武汉的道路,并支持家乡人民建起了烟厂、化肥厂及榨油厂,令故土风貌有了巨大转变。

1970年,徐海东病故。他留给子女的遗物除却几本书籍、几张照片外,别无他物。

可徐文惠等子女却非常尊重徐海东的选择,徐文惠说:“父亲教会我们,身为一个共产党员,不为组织工作,便是最大的耻辱……我们想要什么,都会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公平争取!”

纵观徐海东的一生,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他确实是一位值得世人仰慕和敬佩的革命先辈,他用金戈铁马的大半辈子换来了如今安定幸福的华夏,用自身优秀品行教导每一位聆听他故事的后人,学习革命精神、坚持端正品行、履行个人义务,是所有中国人理应刻在骨血中的原则!

向革命先辈致敬,向徐海东致敬!光辉的革命历史,优良的革命传统,都将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手中继续传承下去!

文/史海观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