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岩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千古绝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悼亡妻组诗《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
诗作巧妙运用了《孟子》中“观于海者难为水”、宋玉《高唐赋序》中“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典故。
表达了诗人元稹对英年早逝的原配妻子——韦丛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元稹,字微之,一字威明,河南洛阳人,生于大历十一年(公元779年),父亲叫元宽,生母为郑氏。
元氏一族是北魏宗室后裔,祖先出自鲜卑族拓跋部,元稹是五胡十六国之一的代国创建者——拓跋什翼犍的十四世孙。
元稹自幼喜爱文学,尤精于诗歌,早年间和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诗歌革新运动,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继承了杜甫等写实派的风格,与白居易并称为“元白”。
元稹很推崇杜甫的风格,但又不拘泥于杜诗,善于创新,其比兴手法极富情趣。
展开全文
元稹八岁丧父,童年时期家境贫困,十五岁时通过了“两经”考试,二十一岁那年初任河中府属官、后改任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任职左拾遗。
元和四年(809年),元稹升任监察御史,因得罪权贵及宦官,次年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任通州司马、虢州长史、膳部员外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在宦官崔潭峻的引荐之下,元稹升任祠部郎中、知制诰。
长庆元年(821)升任中书舍人、翰林院承旨。
长庆二年(822年),元稹做了三个月的宰相,后出任同州刺史、浙东观察使。
大和三年(829),元稹转任尚书左丞,大和五年(831年),转任武昌军节度使,当年病逝于任内,享年五十三岁。
元稹的原配妻子叫韦丛,两人结婚之前,元稹还有一段初恋。
元稹的初恋情人叫崔双文,是他母亲家族的远房表妹。
贞元十五年(799年),十九岁的元稹在蒲州和十七岁的小表妹崔双文偶然相遇,元稹倜傥风流,崔双文花容月貌,两人一见倾心,很快坠入爱河。
当年,元稹去京城赶考,崔双文送走情郎哥,期盼着他赢得功名之后,回来迎娶自己。
令这个痴情女子想不到的是,元稹这一走就成了永别。
崔双文家境富裕,却没有权势。
在隋唐时期,讲究门阀大族之间联姻通婚,这样有益于取得功名,仕途顺风顺水。
元稹进了京城,很快被富豪显贵们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所吸引,他认为这才是自己追求的目标。
元稹是个典型的功利主义者,他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选择了豪门韦氏家族的女子韦丛,抛弃了初恋情人崔双文。
元稹为了纪念曾经的那段初恋,写下了传奇小说《会真记》(亦称《莺莺传》)。
元稹以自己和表妹崔双文为原型,以写实的手法,描写了张生和崔莺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元代戏剧家王实甫以此为蓝本,创作了《西厢记》剧本。
贞元十六年(800年),元稹再度赴京参加科举考试,以出众的才华赢得了京兆尹韦夏卿的赏识,因此得以和韦氏一族的子弟交往,常常在一起郊游。
贞元十八年(802年),元稹得知韦夏卿的幺女韦丛还待字闺中,忽然间脑洞大开,他认为不能放过这个攀附高枝儿绝佳机会,于是彻底抛弃崔双文,开始对韦丛展开攻势。
贞元十九年,二十二岁的元稹通过了拨萃科考,初任秘书省校书郎,终于如愿以偿,迎娶了年方二十的白富美韦丛。
韦丛虽然出身世家大族,却温柔贤惠,不慕虚荣。
当时的元稹虽然很有名,却还处于事业的爬坡阶段,而韦丛却能与丈夫同甘共苦,夫妻感情极好,恩爱有加,陪伴元稹度过了那段郁郁不得志的日子。
这一年元稹升任监察御史,早就期盼的好日子终于到来,而爱妻却潸然离去,令其不胜哀伤。
当时,元稹分管东台事务,一时无法脱身,没有能参加妻子的葬礼,只好写下祭文,托人在妻子的灵前代为诵读。
随后,元稹接连写下《遣悲怀三首》等组诗,寄托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如果说元稹和崔双文的那段恋情纯属少年轻狂,算不得对不起妻子韦丛,而此后其行为就堪称令人所不齿矣。
薛涛是蜀地著名的女诗人,元稹趁着到蜀地办公务,拜见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前辈。
两人惺惺相惜,互生爱慕之情。
薛涛飞蛾赴死一般,疯狂爱上了这个小学弟元稹。
薛涛在诗中写道:“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忙将趋日,同心莲叶间。”
足可见两人当时已经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
在薛涛的怂恿之下,元稹弹劾东川节度使严砺为富不仁。
元稹随即因得罪权贵,被调到洛阳,和野鸳鸯薛涛自此劳燕分飞。
期间,两人虽有书信往来,但关山相隔,逐渐阻断了往来。
后来,他被贬到通州(今属四川达州)的时候,迎娶了大家闺秀的裴氏,裴氏为他生育了三女一子。
长庆三年(823年),风流鬼元稹又爱上了一个戏子刘采春,刘采春是淮安人周季崇的妻子,在周家的戏班子里堪称红极一时的名角。
有一次,周家戏班子到越州城(今属浙江绍兴)演出。
时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的元稹看过刘采春的演出,被她弄得五迷三道。
《云溪友议》记载:刘采春虽然才华不如薛涛,但她的美貌却是出类拔萃,薛涛在她面前简直就是个黄脸婆。
元稹开始疯狂追求有夫之妇的刘采春,两人的地下情长达七年多。
有一次,元稹写下“因循未归得,不是恋鲈鱼”的诗句,同僚卢简求当时调侃道:“丞相虽不为鲈鱼,为好镜湖春色耳!”
可见,元稹和刘采春的地下情早已是世人皆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