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是我国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和《紫箫记》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作品,这五部戏剧之间互相联系,形成一个艺术整体。其中,《牡丹亭》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了古典戏剧创作的巅峰。迄今,汤显祖戏剧的英文译介已经历了80多年的历程,成为国外人士了解中国古典戏剧和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1939年,由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和上海别发洋行发行的《天下月刊》4月号刊载了英国汉学家哈罗德·阿克顿的《春香闹学》英译。该译文源自《牡丹亭》京剧改写本,是汤显祖戏剧第一次被翻译成英文。译者使用较多直译、异化的方法和策略,使汤剧首次引起了英语读者的关注和兴趣,是汤剧英语译介的开端。
1960年,我国对外发行的刊物《中国文学》第一期刊载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牡丹亭》中的11出。这是中国译者首次英译《牡丹亭》,也是中西译者合作的译本。该译本再现了《牡丹亭》的主要剧情,使英语读者第一次全面了解《牡丹亭》的面貌。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不过于死板,富有灵活性又不过分强调创作性。
1965年,美国阿普尔顿世纪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华裔汉学家翟楚和翟文伯主编的《中国文学瑰宝》,其中收录了他们翻译的《牡丹亭》中的3出。该译文在借鉴杨、戴夫妇译文的同时进行了修改和增补,译文灵活又不失趣味性。
1972年,美国树丛出版社公司出版了美国汉学家白之主编的《中国文学选集》第二卷,其中收录了他翻译的《牡丹亭》中的4出。1980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白之翻译的《牡丹亭》全译本。这是第一个《牡丹亭》全译本,带动了英语国家关于汤剧以及中国古典戏剧的文学研究、表演和文化交流活动,使《牡丹亭》在更广泛的层面取得了译介效果。白之通过翻译解读中国文学,因此译文力图再现和保留语言文化的差异。当异化或直译可能对英文读者带来理解困难的时候,往往采用文内注或脚注。当异化或异化加注使译文过于冗长的时候也不排斥使用归化词,以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
1973年,爱丁堡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国华裔汉学家张心沧编纂的《中国文学:通俗小说和戏剧》,其中收录了他翻译的《牡丹亭》中的4出。该译本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进入英国读者视野起了重要作用。张译较多采用意译、归化和交际翻译的方法与策略,在做到对等、自然的同时力求贴切。为了达到“自然”,译者在词汇、句法、语义、文化等层面均采用了一定的灵活处理,译文读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
1994年,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学者张光前翻译的《牡丹亭》全译本。张光前是第一位翻译《牡丹亭》的国内译者,其译本也是国内第一个全译本。译文较多使用了素体诗格式,并尽量在节奏和韵律方面保持协调,在自然、流畅、易懂的前提下再现原文的意思和内涵。
1996年,美国诺顿出版公司出版了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编著的《中国文学选集》,其中收录了他翻译的《牡丹亭》中的3出和《作者题词》。与白之相似的是,宇文所安的翻译是他文学批评和解析的一部分。为了给西方求异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提供东方的思想架构,译者较多采用异化策略保留原文的内涵和风格。同时,他比白之更多地考量了英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因而译文具有更多归化元素。
2000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以及湖南人民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出版了汪榕培翻译的《牡丹亭》全译本,该译本被收入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是第一个《牡丹亭》韵体译本,也是目前唯一的版权输出到国外出版社的《牡丹亭》译本。译文在不影响英语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体现原著文字的优美。在翻译唱词和诗句的时候以抑扬格为基本格式,采用了多种不同的韵式。译者灵活使用了直译、直译加解释、有策略地再创作(包括根据剧情略作调整、使用英语的相应表达方式)等方法和策略,力求再现中国文化的精华。译文风格既有古色古香的味道,又符合当代英语的规范。
展开全文
2009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了美国华裔学者汪班主编的《悲欢集》,其中收录了他翻译的《牡丹亭》中的4出。为了保证文化信息和情感的充分性,译文或对原文字面意思进行增益和扩充,或放弃原文的形式进行阐释。
2009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和中国出版集团共同出版了中国学者许渊冲和许明翻译的《牡丹亭》译本。该译本包括《牡丹亭》中的22出,并对原文内容进行了删减和重组。该译本翻译策略和翻译目的高度一致,即创造美、传播美。译文践行了译者许渊冲本人提出的“三美”翻译思想,凸显了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灵活再现了原作的音美、意美和形美。
20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黄必康英译的《牡丹亭》全译本,这是目前《牡丹亭》的最新译本。译文仿拟莎士比亚经典戏剧,运用了莎剧特有台词和表达方式,韵律优美,忠实原作文学细节和审美意象。译文以读者为导向,采用了以英语读者为指向的翻译策略。
《牡丹亭》以外的所有汤剧英译者都是国内学者,包括汪榕培和张光前。2003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汪榕培翻译的《邯郸记》。2006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了张光前翻译的《南柯记》。2009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了汪榕培主持英译的《紫钗记》。以上三个译本均被收入《大中华文库》。2012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汪榕培主持英译的《南柯记》。2013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汪榕培主持英译的《紫箫记》。这两个译本被收入《中国文化汉外对照丛书》。
2014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汪榕培主编的《汤显祖戏剧全集》(英文版)。其中收入了汪榕培英译的所有汤显祖戏剧译本,是目前唯一一部汤显祖戏剧全集的英译本。2017年,该全集的版权被授予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公司,并于2018年由该出版社再次出版并在全球发行。该全集译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译文力求在语言形式、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等方面保持中国特色,再现汉语文化的“异质性”,彰显中国文化和语言身份,体现了译者汪榕培本人倡导的“中国英语”的运用。同时,汪译本《汤显祖戏剧全集》践行了其本人提出的“传神达意”的翻译思想。“传神达意”翻译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画论、古典文论、传统美学的精华,既有创新和发展,又有对中西方治学思维的兼收并蓄,体现了译者构建中国特色翻译话语体系的宝贵努力。
由上可见,迄今汤显祖戏剧英译者的文化身份多样,所处的社会文化、时代背景不同,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对中国文化和文学抱着热爱、欣赏的态度,对汤剧的译介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值得关注的是,国内译者的汤剧英译版本总数量、译者对原文理解的优势以及对作品的阐释,对于汤剧的译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
目前海外收藏汤显祖戏剧英译本的图书馆包括一流的公共图书馆、国家级图书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学图书馆,并在几乎所有销售网络都有供应。汤剧的英文译介使国外受众更多地了解、欣赏、重新审视中国古典戏剧、中国文学和文化,拓展了国外汉学研究视野以及比较文学研究,推动了中西方在文化、教育、艺术、旅游、经济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作者:张玲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