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碗口 黄河 生态环境 源头 靠近

碗口大小的黄河源头再“曝光”,生态环境脆弱,不让任何人靠近!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1 21:26:03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黄河日落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一个民族文化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山川湖泊的养育。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和黄河离不开关系。

千百年来,祖先们以黄河为源,劳作生息,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黄河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的母亲河,为我们提供了川流不息的乳汁。

那么这样壮阔渊远的河流,本身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呢?人们对这个问题也一直好奇,希望能得到解答。

悠悠母亲河

中国地域幅员辽阔,所以地形复杂,有高山、平原和洼地,还有数不清的江河湖泊。但我国的地势主要还是西高东低,其间落差非常大,山脉河流也因此大多呈东西走向。

黄河就是如此,它从西到东,奔流往复,是中国最大的两条河流之一,同长江一起把中国的国土分为三个不同的自然带,也因此哺育出了多样繁荣的中华文明。

展开全文

黄河全长5464公里,长度虽然不及长江,但浑浊的黄河水似乎更具有人文气息。我国国土有960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大约就有75万平方公里,犹如中华国土的血脉和血管般重要。即使是现在最先进的高铁火车,也不及它的行走路线,更让人心潮澎湃,感受到本能的对自然的敬仰。

黄河流域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尤其中下游的水土条件培育了很多野生谷物。我们远古的祖先在这里居住繁衍,从采集到耕种,发展出先进的农耕文明,至今我们还能在黄河中下游附近发现大量的古人类新石器文化遗址。

而且黄河及其气生根般的众多支流,不仅流经许多山谷和盆地,滋润了温和的气候,还为灌溉和航运提供了很多便利,可以说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条件。

黄河源头

黄河源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这神秘悠远,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到底源自何方,也成了人们一直孜孜幻想和探索的问题。

后来,随着人们的研究和了解。人们发现了黄河和长江一样,应该是起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在青藏腹地的巴颜喀拉山下。巴颜喀拉山是昆仑山脉的一支,在蒙古语中,名字的意思是"富饶的青色的山"。这里地高天寒,贫瘠荒凉,翠绿的草滩上只有零星几个土包,那是为数不多以放牧为业的藏人。

也因此,黄河在这里起源的秘密一直没有被发现。但在后来精密的科学仪器和人力的投入,终于解开了这个巨大却又纤小的谜团。

说是纤小,是因为黄河的正源“卡日曲”的尽头,也只是碗口大小。大气磅礴,滚滚怒涛的黄河,也只是起源于微末而已。

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尽管源口很小,但何其重要!消息传开以后很多人都非常好奇,想一探究竟,知道母亲河最原始的面目是什么。这当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警惕。

毕竟,黄河源头几乎就是我们的文明源头,它的水质至关重要。而且水源附近,地质未明,土地松软,贸然前去围观,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更何况,普通群众的参观,也不利于进一步地查勘和研究。

基于以上种种,管理黄河水源的部门下达禁令,绝对禁止人们前去肆意参观,即便是专业的团队想要前往进行实地考察,也必须得到对应部门下达的审批。

就这样,黄河和她的水源一直保持着这份神秘,已经被揭开的面纱又一次在群众面前戴了回去。一切还没有结束,经过不断深入的查勘,研究人员发现原来卡日曲还不是黄河唯一的河源!人们后来又发现了两个河源:扎曲,还有约古宗列曲。

为和窄小的约古宗列曲比起来,它的体形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流速也超过其他河源。约古宗列曲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炒青稞的锅”,就可见体形了。而扎曲因为地质原因,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干涸状态,不像卡日曲,在旱季也不干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黄河如其名,特色就是黄色、浑浊的水流。李康说:“夫黄河清而圣人生。”意思就是黄河水清是极其珍惜,近乎艰难的事情。

但是在她的水源处,研究人员却发现,那里清水潺潺,无沙无尘。炽烈的阳光落下,波光粼粼,十分纯净。为什么源头如此,黄河水却是浊的呢?

黄河的来龙去脉

黄河水自然不是天然浊,甚至直到她从卡日曲源头开始,开始她的流动,汇合融化的冰雪还有降落的雨水,在流转于巍峨的青藏高原之上后,它都是纯净的圣洁的。

九曲黄河

它是因为后来流域途经古时的秦晋两省,也就是现在陕西到河北一带,因为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风沙弥漫的黄土高原,河水滔滔而过,席卷了大量的泥沙,才呈现出黄色。

因为中华民族是黄种人,面对这样的河流,自然更多亲切。但黄河也不是永远只带来福瑞和安康的,她也带来了很多灾难。

河水出来河南的孟津,进入平原之后,流速减缓,原本疯狂搅动的泥沙就会淤积在河床的底部,变成淤泥。这相当于堆垒一个沙堡一样,河床的高度自然会拔升,有的时候直接高出地面四五米,有的甚至高达十米。

“抑郁、易决、易徙。”历年来,水患频仍,给人们带去了很多忧虑。单单就在这两千多年里,黄河决堤,泛滥成灾的次数就有千余次,可以说平均起来,年年不平。

如此频繁的水害当前,治理黄河水灾也就成为当时人民安居乐业的先决条件之一。幸好,时至今日,这些问题也都得到了解决,关于黄河种种疑问的答案也渐渐清晰。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建立起越来越高的楼厦,也擦亮了越来越睿智的眼睛,终于看清了最深刻的真相:纵横千里,波澜壮阔的黄河,起源也不过一掬清泉罢了。

而这个穿越淤积的泥沙,如怒的波涛,终于追溯到了黄河起点清澈的水源的故事,又和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经历的事情何其相像。只要不惧阻力,追本溯源,总是能换得最后真相的显露,知识的进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