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学科 教学法 要点 掌握 有效

掌握“+1教学法”三要点,有效设计跨学科项目式教学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0 20:24:05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促进以学生为主,对现实世界的主题或问题进行探究的创新方法。沃伦博士的“+1”教学法为教师提供了适合的方法进行课程整合,有效实施跨学科项目化教学。

本文详细阐述了运用“+1”教学法进行跨学科项目式教学的第一阶段——如何通过“+1”教学法计划项目式学习?为教师设计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提供实操策略。

本文为思维智汇第692篇原创文章

本文共3305字,仔细阅读9分钟

阅读本文,你将收获以下内容:

※计划学习项目有哪些可参考的准则和标准?

※如何选择项目化教学的主题?

※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大概念?

※项目化学习设计需要了解哪些普适性概念和关键问题?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习者自身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促进学生探究、协作、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学习对于教育者来说并不新鲜,然而,在一个充满评估标准的时代中,教师们面临找到适合的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挑战。

沃伦博士的“+1”教学法提供了解决此类问题的宝贵方案,并将重点从死记硬背知识转移到解决方案的创建和新信息的创造。“+1”教学法以研究为基础,是一种一站式模型,它融合了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基于项目的、经济高效的学习体验。

为帮助教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提高他们的能力——“+1”教学法以研究为基础,为教师提供工具,结合理论、实践、标准、技术和21世纪技能进行学习的计划、管理和评估。这一综合体系通过建构式的学习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成绩。本文详细阐述了第一阶段——如何通过“+1”教学法计划项目式学习?

展开全文

要点1

计划学习项目可参考的准则和标准

评估准则的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绩效标准,教师也需要一个评估准则来衡量实施的熟练程度和有效性。依据准则,教师们就更清楚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如何计划、计划什么。

下表就是一个计划准则,旨在为“+1”教学法的要素提供清楚明确的预期。表中有三个层次的能力水平一-入门级、新星级和卓越级,是专门为“+1”教学法设计的,教师使用本准则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

标准可以让学生明确在整个项目中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到什么,因此教师必须敏锐地意识到哪些标准应该强调和加以重视,并为此做出相应的计划,与此同时,学生也必须非常清楚达到某一学习目标需要掌握哪些标准。

教师可以将升学和就业准备的锚定标准嵌入到课程目标中。锚定标准是跨学科的,可以支持所有学生的学识培养,适用于任何项目。

语言锚定标准关注了惯例用法、语言的使用和词汇的习得,其中阅读、写作、听说和语言一一这四个领域对于实施“+1”教学法都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计划时,可以思考以下的锚定标准:

阅读铺定标准7:从视觉效果、体量和遣词造句等方面整合和评估不同媒体和格式呈现的内容

阅读锚定标准9: 分析两个或多个相似主题的文本,以便构建知识或比较作者所采用的方法。

写作锚定标准6:运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技术来创作和出版作品,并与他人一起进行互动与合作。

写作锚定标准7:根据重点问题开展短期和长期的研究项目,理解调查对象。

听说锚定标准1:与多元化的合作伙伴一起准备并高效地参与广泛的对话与合作,在其他人思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思想,并能够清楚地、有说服力地表达出来。

听说锚定标准4: 提供信息调查结果,以及支持性证据,使听者可以理解推理的思路、语篇的组织和发展,并且语体风格符合任务、目标和受众的要求。

语言锚定标准4: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利用上下文线索,分析有意义的词部以及参考一般或专业参考资料等方法来确定或明确未知或多义的单词和短语的意义。

数学实践标准是优秀数学教学的一般指导准则。埃弗雷特认为,数学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够在其周围的世界里发现数学。下面所列的标准是适用用于“+1”教学法单元的数学教学标准:

数学实践1:理解问题,并坚持解决问题

精通数学的学生首先会自我解释问题的意义,并寻找问题解决的切入点。

数学实践2:进行抽象和定量的推理

精通数学的学生会理解数量以及数量在问题情境中的关系

数学实践3:构建可行的论点并批判他人的推理

精通数学的学生在构建论点时,会理解和使用给定的假设、定义和先前成立的结论

数学实践4:数学建模

精通数学的学生可以应用他们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每天在生活社会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数学实践5:策略性地使用适当的工具

精通数学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考虑可利用的工具

数学实践6:注重精确

精通数学的学生总是试图向他人精确地表达思想

数学实践7:寻找并利用结构

精通数学的学生仔细观察模型或结构

数学实践8:通过重复推理,寻找并表述规律性

精通数学的学生会注意计算是否重复,既寻找一般方法,又寻找捷径。

要点2

主题选择和大概念汇总

1 项目主题的选择

学习主题的选择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头脑风暴,随机挑选出一些主题,也可以进行头脑风暴选择学生当前正在学习的相关主题,但是两种方法都不能互相取代。

主题将随着学生的年级和年龄的不同而变化。下表提供了一个示例主题列表,列出了学生可以探索的项目主题,其中所列的许多主题是一般性话题,因此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个与一般性话题相关的子话题,子话题关注的研究项目是一般性话题的某一部分,这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进行研究。

2 学生需要掌握的大概念

大概念是与主题、学科或项目相关的一些术语和概念,主要是被当作调查研究的重点。列出大概念的目的是汇总与学生学习主题相关的术语和概念。学生需要明白,思想和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通常与其他思想和概念相联系。大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联系,从而避免支离破碎又杂乱无章的思想所造成的混乱。

大概念并不需要复杂、混乱和令人困惑,关键是要确定大概念为什么对于学习主题是很重要的,并要判断哪些大概念值得深人探讨。学生需要深入探讨具体的大概念,而不是探讨所有的大概念,这有助于他们获得和记住概念性知识。

因此教师有必要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想出几个大概念的好想法,以便学生们在进行研究时有选择的余地。下表是船舶运营单元的大概念示例:

要点3

普适性概念和关键问题

1 对加深学生理解有帮助的普适性概念

普适性概念是主题性的概括性陈述,旨在深化主题的概念性理解,可应用于学科内和不同学科间。普适性概念包括大概念,其目的是激发和激励学生思考。

普适性概念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学习主题的全局和更为广泛的含义进行思考,从而提升对项目宽度和深度的理解。普适性概念与许事实相关,并可以用作所学习单元的组织要素或学习重点。

“如果学习内容是有内在逻的一一而非是毫无关联的一一那么学生就可以构建自己对于主题、概念学科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整个“+1”教学法的过程就是按照以下这种式组织的-让人们对为大概念和普适性概念拥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使个要点具有相关性。由于每个要点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相关性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下表包含了两个独立模板,其中加粗文字为大概念示例,而下方罗列的文字为普适性概念示例。教师可以使用这些示例优化教学设计,教师掌握的例子越多,在计划设计教学单元模板时,焦虑感就会越少。

下表中使用了系统和技术两个大概念,生成普适性概念。其中普适性概念中的大概念特别标粗,以体现连续性和一致性如果大概念和普适性概念之间关联清晰,那么意义就会更加清晰并且减少混淆。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确保“+1”教学法的基本要素在整个教学单元中连贯一致、相互关联并得到巩固强化。

2 构成学习主题的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是构成学习主题的重要问题,它们可以具有特定学科性或跨学科性。关键问题也可以是可转化应用、可商榷的,并引发更多的调查。麦克泰格和威金斯提出,这些问题“无法在一节课或一个简短句子中得到有定论的回答”。学生必须首先用批判性的思维来思考关键问题,然后才能给出答案。

值得注意的是,关键问题旨在激发学生可能已握的知识之外的思考。麦克泰格和威金斯断言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习者可以揭示主题的深度和丰富性,否则主题可能会被简单地掩盖。”为了帮助读者确定什么问题是“关键”问题,麦克泰格和威金斯给出了优秀的关键问题的七个定义特征:

1.开放式问题,也就是说,它通常不会有单一的、最终的、正确的答案。

2.既发人深思又引人入胜,经常引起讨论和辩论

3.需要深层次的思考,比如分析、推理、评估、预测。仅靠回忆是无法有效地回答问题的。

4.指向重要的、可转化应用的( 并且有时) 跨学科的观点

5.引出更多问题并引发进一步的调查

6.需要依据和理由,而不仅仅是答案

7.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会反复出现,也就是说,该问题可以而且应该重新再次讨论。

因为“+1”教学法的目的是将在智力上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整合起来,而关键问题是使整合达到精准的一种途径。下表提供了关键问题示例,不是所有主题都适合特定学科,因此表中的第一个模板为特定学科的关键问题提供建议,而第二个模板为特定主题的关键问题提供建议,教师可以使用表中提出的关键问题准备自己的单元模板。

教师必须了解标准、大概念、普适性概念和关键问题四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因为对于精准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理解概念间关系,这四个重要部分是必需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责任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1”教学法体系巩固了这些学习原则,教师可以运用“+1”教学法来完善教学计划和提升教学实效。

编辑 | 杨紫君

统筹 | 孙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