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 有着 规划 怎样 人生

李白之谜(195)- 李白有着怎样的人生规划?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20 09:50:13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李白之谜(195)|| 李白有着怎样的人生规划?

李白的人生规划概括地说就四个字——“功成身退”。具体而言,则包涵了丰富的内容。二十七岁左右,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有过详尽的阐释,原文如下: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後与陶朱(范蠡)、留侯(张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这一段话有以下信息:

其一,李白的人生理想包含两个方面:社会的、政治的,家庭的、个人的。前者为公,后者于私。“为公”者,体现的是其社会担当和时代使命,即“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凭一己之力,辅佐君王实现四海统一,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即完成“事君之道”。“于私”者,体现的是其家庭责任和个人追求,即了却“荣亲之义”,而后“浮五湖,戏沧洲”,充分地享受人生的快意。这是李白要倾情实现的人生“道”“义”。

概括地说,就是“事国荣亲”。“荣亲”是终极目的,实现这一目的方式、手段就是“事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家国情怀”,或者济世情怀。如此,即是理想的人生、快意的人生,也是极具浪漫、极赋诗意的人生。而完成这个伟大理想的必经之路即是“愿为辅弼”,亦即为“帝王师”!

其二,李白的理想源于儒家仁政爱民的用世思想。这是一般士人理想在李白身上的赓续,是孔子“士志于道(读书人应立志于追求真理)”的生动体现。李白毕竟是“千古一人”,在人生理想的设置上同其作诗一样不同凡俗。其不俗之处在于:目标远大,着眼于整个大唐时代、大唐社会,上解君忧,下惠百姓;李白一直在做一个“梦”,即“辅弼梦”“宰相梦”“策士梦”,要为“帝王师”,进而“安天下”“解世纷”。

其三,李白实现理想的手段来至于对“道”的接受,以及对法家、纵横诸家的借鉴。以“道”取仕,走“终南捷径”。以法家的治国之策施政,以纵横家的“谋帝王之术”而图之。他要浪漫地诗意地实现他的“宏图伟略”,波澜壮阔,轰轰烈烈,功成名就,光耀史册,就像管仲、晏婴一样为后世尊崇。

其四,李白的理想不仅远大,而且崇高。实现理想以后,李白既不图权,也不谋利,最后的选择是干净利落的“身退”,潇洒自由地去享受生命的快意。如果说李白的理想“夹带私活”的话,那就是“荣亲”,借以改变家族的“流徙”命运,让其家人能够在大唐的阳光下磊落地生活,尽情地分享盛世的红利。所以说,李白的理想是无私的、崇高的。因为他的理想设计中没有包含功成名就后个人的应得福利。他认为,成功人生的应得福利即是社会的大治、人生的大释。他想得到的、追求的是实现理想的过程和理想实现以后的彻底解脱!

其五,对于理想的实现,李白有坚定的决心、坚实的依凭、十足的信心。一个“奋”字,即体现了他百折不回、全力以赴的决绝意志。“智能”就是他使命必达的依凭和底气——至少他的自我评估如此。李白认为,他在这方面既不缺少天生的才智,更不缺少后天的准备与努力。一句“不足为难矣”既道出了他的志在必得,更道出了他的空前自信。为此,李白还树立了很多学习的榜样,诸如文中提到的张良、范蠡。而在其诗文中,他要学习效仿的榜样则更多——他“研究历史英雄”,在其诗文中出现多达158人,其中政治人物30余人,分别是布衣卿相建立奇勋的,诸如吕尚、傅说、管仲、乐毅、张良、韩信、诸葛亮等,这些隐居草莽的人成功的显著特点在一个“奇”字。这是李白经常在诗文中念叨、推崇的“吕尚模式”“诸葛模式”。其次是功高不拘、功成身退的,诸如范蠡、鲁仲连、张良、谢安、谢朓之类,建功与自由二者兼得,这就是李白“一生低眉谢宣城”的根源所在。其三是品格高洁、行为正直的,诸如巢由、伯牙、屈原、阮籍、嵇康等,不过,李白对他们的绝世态度和做法又多有不满。其四是豪爽洒脱、风流倜傥的,诸如陶潜、山公、鲁仲连、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尤其推崇“鲁连模式”。其五是文章卓著、名垂后世的,诸如宋玉、贾谊、司马相如、扬雄、曹植、谢灵运、谢朓等。有这些前世英雄做榜样,李白既有奋斗目标、前进动力,又不寂寞,时时还可以拿来安慰受伤的自己。

展开全文

李白在后来的诗中对其高远理想是这样表述的:“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赠张相镐二首》)“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一旦梦想实现,就“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就去过他逍遥自在的隐居日子,这就是李白在其诗文中反复强调的“功成身退”。与陶渊明的隐居不同,他最崇拜的是谢安——

谢安是东晋政治家、名士。年少时以清谈知名,多次推脱皇帝的征召,隐居在会稽山阴的东山,与王羲之等游山玩水。后来,谢氏家族在朝中做官的人都去世了,他才东山再起,出山做官。在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了数十年的和平。胜利后,谢安再次隐居。

陶渊明则不同,他生活于东晋末至南朝宋,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退而隐居于山野。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李白羡慕他,主要是希望自己“功成身退”以后,能够像陶渊明一样过着不为世俗羁绊、逍遥自在的快活日子。

(待续;讲李白我是认真的;版权所有)

文/赵 斌 图/谭昌永、蒋戈

李白故里,四川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