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大 学习 要点 精神 十九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党的二十大学习要点(十九)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9 21:25:04 浏览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学习二十大知识

聚焦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知识,您了解掌握了多少?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吧!

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支撑,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成功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经历过产业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在某个或某些产业领域形成位居世界前列的制造或服务能力,成为支撑高效率社会生产和高水平国民收入的基石。比如,美国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金融和法律服务业,德国的汽车和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日本和韩国的电子产品、半导体、造船、汽车产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现代农业、采矿业,都是支撑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反之,一些曾经的强国走向衰落,一些国家掉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陷入长期停滞,重要的教训也是没有实现产业体系的不断升级和现代化,没有保持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因此,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为全世界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目前,我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在一些领域产业技术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但是同传统发达国家相比,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高,突出表现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链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不足,现代服务业不够发达。比如,我国企业在核心零部件、核心软件、关键材料、关键检测设备等方面还大量依赖进口,国产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技术还普遍存在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差、市场范围受限等问题,面临“不好用、不能用、不愿用”的局面。产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且较为分散,基础性技术积累不足,历史欠账较多,自主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和应对遏制打压的需要。我国产业链整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中低端,大而不强、宽而不深,对全球资源的整合和控制能力不足,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上中下游不配套,产业链脆弱性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不足,科技、产业、金融之间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当前,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迫切要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瞄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立足我国国情,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巩固和提升我国产业体系完整的独特优势,巩固普通消费品、工业原材料、一般机电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在半导体、软件、先进材料和关键装备等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能源、重要矿产等战略性资源的供应保障能力,努力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要着眼未来发展,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和产业升级方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领域构建新的增长引擎。要大力发展设计、专利、品牌、物流、法律、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通过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体系整体质量和效率,形成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如何理解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

展开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流通体系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现代市场经济是动态的、有内在规律的社会再生产循环过程,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是这个过程的不同环节。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

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党中央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无论是国内循环,还是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现代流通体系既包括商贸、交通、物流体系等传统意义上的小流通,也包括金融、征信、通信等支撑资金、信息流动体系的现代意义上的大流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和生产效率同等重要,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通过现代流通体系紧密联系,两个循环都顺畅且有效衔接,就能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叠加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近几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流通业为保持经济运转、保障医疗物资配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推进复工复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全社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对于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关键作用。

同时,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从市场环境看,商品和服务跨区域流通仍不顺畅,全国统一大市场尚不健全,要素自由流动存在隐性壁垒。从物流体系看,效率低、成本高的矛盾比较突出,各种运输方式融合衔接不够顺畅,多式联运还不发达。物流体系标准化程度不高,物流网络分布不均衡,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商贸体系看,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缺少国际水准的大型流通企业,实体商店等传统商贸面临巨大转型压力。从社会支撑体系看,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市场诚信不足增加了交易成本,制约了流通效率。从金融服务体系看,还难以满足商品和服务顺畅流通的需要。

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流通领域制度规范和标准,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统筹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通过提升供给质量创造更多市场需求,通过优化分配释放更大消费潜力,通过打通关键堵点拓展更广流通空间,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要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形成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科学优化综合运输通道和枢纽布局,完善城乡融合的基础交通网络。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提升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加快发展物联网,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来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END-

扫码关注

海东市生态环境局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