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点 木兰 可汗 皇帝 为何

《木兰辞》中为何说“可汗”大点兵,而不是“皇帝”大点兵?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9 12:56:02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木兰辞》中为何说“可汗”大点兵,而不是“皇帝”大点兵?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学过《木兰辞》这篇文章,那么在读或者背诵《木兰辞》的时候,大家有没有过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在文中是可汗大点兵,而不是皇帝大点兵,可汗不是少数民族的叫法吗?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从《木兰辞》中所处的背景和整个大历史背景来分析。《木兰辞》创作于中国南北朝时期,所处的朝代是北魏,辞中的主人公花木兰也不是汉族人,而是北方的少数民族,也有可能是少数民族和汉人融合的结果。

《木兰诗》是以391年北魏征调大军出征柔然的史实为背景而作的。木兰诗中的“可汗”和“天子”均指当时的皇帝。当时的皇帝为了表示已经不隶属于西晋,便在公元386年改国号为“大魏”,史称“北魏”,不再称王而称皇帝,不再称单于而称“可汗”。因为花木兰是北魏的,北魏又是北方游牧民族柔然建立的政权,所以他们的“天子”也被叫做“可汗”。

当时的北魏有两个主要的敌人,柔然与南朝。而南北战争历时很久,且形成了对峙之势,因此真正对北魏北部造成不稳定的入侵威胁的,是柔然。公元424年,柔然大举入侵北魏,一路上攻占了许多城镇,对魏形成包围。然而当时的皇帝亦有雄才大略,当即面向全国募兵,兵分五路向敌人展开反击。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如果在北部战场泥足深陷,南朝宋就会趁虚而入,所以当时的皇帝的策略唯有一条:速战速决。因此这就有了《木兰辞》中的征兵现象,从而引出了花木兰的故事。

展开全文

了解完《木兰辞》的背景,我们再来看看可汗具体的含义,可汗是四世纪亚洲北部游牧民族对于首领的称呼,最早出现于3世纪鲜卑部落,这个称呼最早被用于称呼鲜卑部落的酋长,汉语译作“可寒”。也就是说如果意译的话,可汗翻译成酋长,可汗在汉语里是音译,指代少数民族的最高首领。

这两个背景交代清楚,这个问题就好解答了,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随着五胡乱华进入中原的。它与北方汉人融合,已经开始汉化。而北魏建立者拓跋珪的称呼“皇帝”是跟着中原王朝的叫法来的,但可汗依然是鲜卑族对于最高首领的称呼。

众所周知,《木兰辞》是一首民歌。虽然当时北魏已经大多称统治者为皇帝了,但可汗的称呼仍旧保留,而且更加口语化,在民间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用上可汗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而且对于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北魏来说,自然也懂得避讳这个规则,使用可汗能够免于皇帝的避讳,这也是后世收录这首民歌采用可汗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