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枫桥 余秋雨 夜泊 死记硬背 误读

古诗《枫桥夜泊》经常被多人误读,余秋雨表示:死记硬背无意义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8 18:31:04 浏览10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那一首首隽永深远的古诗词就是文人墨客们点亮的繁星,在这些繁星中,我们看到属于诗人的风花雪月,看到一个动荡时代的热血与反抗,看到文人独有的精神品格,看到我们也许无法理解但应当拿出尊敬的生活……

阅尽千百年来繁华盛开的古诗词,就如同淌过人间的对岸,去邂逅那一个个诗人的灵魂,也去感知一切欢喜,一切沧桑。

但若要细读起古诗词,那就有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从小到大读的那么多古诗词,我们能全部都理解吗?如果不能理解,那熟读这些还有用吗?文化大儒余秋雨说,死记硬背无意义,真的是这样吗?

对《枫桥夜泊》的种种误读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在家国动荡又满心忧愁之时,途经寒山寺写下的羁旅诗,全诗寥寥四句,却写尽了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无依无靠的漂泊感,被视为写愁的代表作,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被录入语文教科书中,更名传海外,许多人称之为唐诗第一。

唐诗里有那么多的佳作精品,是否能称得上第一,各人见仁见智,但多年来有关这首诗的种种误读,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近年来,像《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这样的精品文化类节目不少,这些节目不仅唤起人们的文化情怀,更让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一个高度。

在某一期《诗词大会》中,有一道题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他愁的原因可能是?A.旅费不足寄宿游船;B.国家动乱自己漂泊;C.环境凄凉疾病缠身。

展开全文

现场很多人都陷入了沉思,百人团有多人答错,就连才女陈更也选了错误的选项。

许多人都以为这首诗是张继落榜时内心愁苦所作的,他的“愁”多半是科举落榜的“愁”。

实际上,如果能细细考究历史背景,我们就能知道,张继在公元753年第一次考科举时就已经进士及第,但过了考试这一关后,要做官还要经过“铨选”,即由吏部审查合格后才能做官。

张继在长安等了几年,也没等来能做官的消息,还遇上安史之乱爆发,陷入了流离失所的悲惨处境,漂泊到江苏一带,想到自己仕途的失意、身处异乡的飘零、国家的动乱以及百姓的悲苦,深觉愁苦,所以才写下了《枫桥夜泊》这一千古名诗。

人们会有这个误会,兴许是因为张晓峰的散文《不朽的失眠》当中提到,张继是在寒冷的夜晚中想到了自己落榜的事情,所以在万千的愁思中写下这首诗,陈更应该也是受其影响。

另外,“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乌啼”到底是“乌鸦啼叫”还是乌啼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这就像陆游《钗头凤》中写到的“红酥手”,是女子的纤纤玉手还是一种特产,也是争议不断。

又比如,“江枫”我们一般理解为是江边的枫树,有些人却误以为是桥的名字。

虽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就人们对《枫桥夜泊》这种种误读而言,要如何学好古诗词,是值得探讨的。

作家的忠告

余秋雨在采访时被问到“该不该让孩子从小背古诗词”时说:“死记硬背无意义,情怀才更重要”。

余秋雨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名词,他的文化底蕴落到笔下时,使人觉得惊艳无比。

《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出版多年,还是许多人离不开的床头读物。白先勇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在余秋雨的文字中,我们可以一窥他文化素养的一角,感知文明精神。他所说的“死记硬背无意义”,不无道理。

他的意思并不是说没必要让孩子们学习古诗词,而是说要教孩子们古诗词的内涵,不是让他们会背就够了。在熟读之后,进行深入的理解是更有意义的。

如果我们不去理解古诗词当中蕴含的情感和背后的故事,单单会念那几句诗词,实际上对我们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并无多大意义。

初中生和高中生被要求背上百首古诗,这都是中考、高考考纲里的要求。

这自然是出于让青少年们都能通过古诗词了解中华文化的目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们只不过就是将这些古诗词朗读上三年,熟记于心,但老师根本很少讲解,课程的紧张也让老师无法一一讲解,因此学生们只会背出这些古诗,却丝毫不理解其中的意义。

这样子,读古诗词只为了应付考试,而并非为了在其中有所感悟,从而获得更好的人生体验。这总归是一种遗憾和浪费。

所以,如果就余秋雨的话而言,对于古诗词乃至任何一种文化的学习,我们都不能局限于死记硬背,真正理解一首诗,好过能背上千百首却不解其意。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如果着眼于古诗词的学习,那么也可将话题引申到如何把书读好这一方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小到大,我们常常被教导要把书读好,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后来发现,读书或许无法改变我们固有的阶级和生活,但最重要的是读书让我们“有文化”,让我们即使没有行走得很远也能看看这个广阔世界的样貌,让我们的精神富足起来。

换句话说,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摆脱平庸。这也是余秋雨的观点。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大抵需要机遇、社会关系、正确地选择这些,可精神层次永远是最基本的东西。让书本提高自己的精神层次,永远是最容易也是最简单的。

读越多的书,思想永远在顺着一个阶梯升华。但读好书的精髓也不在于读更多的书就越好,而是要在书中寻求力量,寻求精神的栖息地,让书籍带着你跨过山坡,走出平庸的境地,才能在读书里得到真正的浇灌。

同样的,在读书过程中摆正自己的心态也是一个重点。举个例子,在大学中,许多人学习就是为了拿奖学金,有一定的功利心不是坏事,但如果过于强求功利的东西,一心想着读书是为了物质上的满足,那么读书生涯总失了它的本真。

古诗词也好,其他文化也好,在那些精神宝藏里寻求人生的意义,是苍凉人生里最大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