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宁读三年级,老师寒假布置了十几首必背古诗文要求打卡,宁宁好不容易全部背出,可一开学,看到老师的反馈信息,妈妈就不淡定了:宁宁不是把诗人张冠李戴,就是把诗句移花接木,至于诗词赏析,根本“驴头不对马嘴”!
花了时间和精力却白费,怎么办?
现如今,古诗词在中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比越来越高,这次新课标改革,小学语文中必背诗文从129篇提升到160篇。并且,篇幅愈来愈越长,理解难度也越来越大。一想到这儿,宁宁妈非常发愁。
生活中,和宁宁一样的孩子不在少数,是个“古诗词困难户”。有不少家长很纳闷:孩子从小背唐诗做启蒙,为什么读书后会成为“古诗词困难户”?
这其中的原因,还真不能太怪孩子!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生疏
孩子小时候热衷背古诗,且记得快、背得快,得益于孩子处在语言敏感爆发期。古诗词简洁、轻快、有韵律,深受孩子喜欢。这个阶段,古诗词对孩子来说,大多“囫囵吞枣”,会背,但并不了解其意。
读书后,古诗词学习提高难度,不仅要求会背、会默,还要学会赏析。由于古诗词学习跨度时间长,不同时期、不同诗人、不同代表作被打散在整个中小学阶段,跨时长,学习不成体系。
并且,由于课时紧张,老师并不会在课堂上花时间帮助孩子梳理每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性格特征、经历,所处年代的人文环境等等相关信息。
孩子学习古诗词不成体系,对诗人生活的年代又具有生疏感,在不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因而对古诗词所表达的含义感到费劲儿。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不解其意的现象比比皆是。
展开全文
二、生僻
古诗文中出现的字词较,孩子很少见,很少用,,孩子很少见,很少用,自然也不太会用。并且,古诗词中,有不少字词与现代文使用方法不一,表达意思不同,让孩子了解并掌握,难度系数不低。
然而,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璀璨,在中小学语文学习中占比越来越高。新课标改革首次提出“文化自信”,加强学习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诗词大会》的主持人董卿说:“为什么要学诗,因为诗词就在那里,生生不息千年。”
于孩子而言,从小学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凝练而形象的语言,能够提高孩子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上至西周,下至晚晴,孩子读不仅仅是诗,更是史,不知不觉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在为人、处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诗词道理中,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对孩子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都大有裨益。
那么,古诗词要怎么学,才能打消孩子的畏惧感,让孩子发自内心喜欢,并且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过目不忘呢?
在培养儿子古诗词学习中,我发现一个特别好使的方法,那就是:先了解诗人,再学习诗作。
作品是诗人的心声,大多是诗人在特殊情境下的情感体现。当孩子了解了诗人的创作动机,才能够将作品与作者与写作立意等相关信息对号入座,不再出现张冠李戴、驴头不对马嘴的情况。
如果你家孩子存在古诗词学习方面的困难,推荐您入手一套《李白和他的朋友们》,我家儿子特别喜欢看,看完后,恍然大悟,评价:
学了那么多年诗,总算把这几个主要诗人搞清楚了!
这套书非常有意思,它可不单单是李白的个人传记,而是以李白的生平故事为线索,把中小学孩子必学的唐诗编排其中。
在他以诗为友的故事中,巧妙地引出其他7位在诗坛负有盛名的诗人:王维、孟浩然、贺知章、崔颢、杜甫、王昌龄,进而引出58首经典诗作,让孩子沉浸在故事里学唐诗。
一套五本:《少年天才》、《忘年之交》、《贵人相助》、《千古挚友》、《桃花之约》,历数了李白一生重要经历,看书就像带着孩子围观诗人“朋友圈”,有趣有料,激发起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
每个篇章都会揭开一个趣闻之谜,先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将故事娓娓道来,孩子不由自主带入到情境之中,融入诗人的生活圈,消除生疏感。
紧接着,文字形式将这个趣闻之谜,如剥洋葱一般一片片剥开,帮助孩子建立逻辑思考问题。对于孩子生疏的文史知识点,则以注释方式特别说明。
最让孩子喜欢的是诗情小剧场,作者设计了一个小场景,在简短的对话模式里,铺垫了接下去要学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心路历程。由此,孩子对于要学的诗就了解了大概,在正式学习古诗的时候,借助要点摘记,一下子就能把古诗了解得透透的了。
8位盛唐名诗人,28个诗人趣闻之谜,58首经典诗作+诗情小剧场,300+文史知识点,一套5本的《李白和他的朋友们》推荐给您,帮助孩子打进李白的朋友圈,探秘盛唐诗坛。当孩子对诗人有了探究兴趣,无形中提升学习古诗的兴趣,妈妈再也不用发愁孩子是个“古诗词困难户”啦!
我是诺妈,致力男孩成长研究,陪孩子学习成长!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