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欣 破译 金字塔 骨干 模型

吴欣歆:“金字塔”模型:破译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8 14:31:02 浏览12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如何破译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进而发现并构建其成长模型?吴欣歆研究员通过梳理、分析一位中学骨干教师不同阶段的研究成果,构建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金字塔”模型,提炼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以及支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因素。

“金字塔”模型:破译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

作者|吴欣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的大小可以在他们积累、发表文献的数量与质量上反映出来。”笔者通过对一位中学语文骨干教师成果的个案研究,提炼和构建了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金字塔”模型,通过典型样本访谈验证其合理性,进而探求该模型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价值。

一、发现:一位骨干教师研究成果的特征

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不尽相同。钟祖荣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划分为适应期、熟练期、成熟期、发展期、创造前期和创造后期六个阶段,笔者将后三个阶段统称为创造期。在统计2012年北京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研究成果的过程中,L老师进入了我的研究视野。

展开全文

L老师有16年教龄,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骨干教师,进入熟练期后开始发表研究成果,截止到2012年,共发表56篇文章。L老师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经验描述(29篇)、教学设计和反思(18篇)、案例分析(6篇)、教学论文和研究报告(3篇)四类。从时间上看,L老师有95.4%的经验描述类文章发表在熟练期;81.3%的设计和反思类文章发表于成熟期;案例分析主要发表在发展期;研究报告和教学论文则是其创造期的主要成果。

由此可见,L老师的研究成果呈现出“金字塔”特征:以经验描述文章为塔基,随着专业发展阶段的变化,发表的研究成果数量逐渐减少,呈现出从现象描述到理论梳理的变化过程。

二、探究:一位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能力与条件因素

按照L老师描述的轨迹,我再次梳理了他的研究成果,认为其中隐含着其专业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在访谈过程中,我进一步探寻L老师专业成长的条件因素。

1. 整合信息:“我是这样做的”

29篇经验描述类文章是探究L老师专业发展核心能力的重要依据。据L老师回忆,每次课后他都撰写“教后记”,记录课堂上的关键事件,有时候是一段精彩的实录,有时候是遇到的问题。隔一段时间,他会总结这些“教后记”,把同主题的“经验”整合到一起。如何捕捉关键事件呢?L老师直言: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课堂关键事件”,完全凭直觉判断,我判断的标准就是课上得顺畅不顺畅。我认为,顺畅也许就暗合了某种教学规律,不顺畅也许就违背了某种教学规律,我将这些顺畅或不顺畅的事件记录下来,相信会在读到某种理论的时候为其找到依据。

L老师这种凭借“直觉”捕捉关键事件的能力,符合适应期、熟练期教师的特点。“关键事件”即为L老师这一时期专业发展的条件因素。

2. 形成解释:“我为什么这样做”

进入成熟期后,L老师发表了很多经过打磨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类文章。这类文章多为“约稿”,是在他成功举办研究课或者参加教学比赛获奖后,应某杂志的要求而整理的教学设计。L老师分析:

这些教学设计的发表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尽管备课、磨课时,有很多专家、同行指导我,但我常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我上完课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听专家评课才略略有点感觉。撰写教学设计一定要能说清楚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时,我才真正开始思考。我对中学语文教学规律的理解就是从这些反思开始的。

L老师的经历是否能够呈现骨干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我访谈了三位与L老师教龄相同、经历相似的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他们都表示有过“被反思”的经历,认为“被反思”的过程是明确中学语文教学规律的过程。

可见,L老师抓住了专业期刊“约稿”这个契机,对自己的设计意图形成了合理的解释,这种能力是促进L老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学规律”则是L老师这一阶段专业发展的条件因素。

3. 作出评价:“我为什么这样想”

伴随着教学设计的成熟,L老师能够更加客观地分析一节课,能够借助一些理论观点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例如:在关注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的过程中,L老师先后撰写了三篇案例分析。L老师回顾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明确地认识到:

有个阶段,我的专业发展大大前进了一步,我不仅能够看到自己,能够捕捉自身教学中的案例,还能够深度观察他人,对照比较。在进行经验描述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理论书籍。我先是为自己的经验找理论,后来是依据理论分析他人的经验。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帮助我初步形成了分析框架,在使用框架分析的过程中,我能够按照需要修改框架,使之渐趋合理。

这是L老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一环,理论储备帮助L老师从感性的判断走向理性的分析,使其跨越了经验描述和自我关照的阶段,走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大量的理论书籍为L老师的分析阐释提供了知识背景与理论框架,“理论视角”的形成是其该阶段专业发展的条件因素。

4. 建立联系:“我认为应该这样做”

谈到发表的论文,L老师表示:

有一次,我跟一位做教师培训的老师聊天,她说:“您的专业发展又进了一步,因为您有了坚定的信念。”现在,我能理解她的意思了,原来我只是跟大家分享——我是这样做的;现在,我希望能够影响他人——我认为应该这样做。

L老师进行了三年的高中语文选修课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L老师进一步撰写了几篇论文,对实施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度阐释,构建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的一般模式及评价模式。至此,L老师将实践过程的各个环节建立起联系,形成了自己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认识,初步梳理出自己的观点。“教学信念”的确立成为L教师在这一阶段专业发展的条件因素。

三、提炼:构建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金字塔”模型

1.“金字塔”模型的基本特征

基于对L老师的个案分析,以及访谈其他骨干教师资料的佐证,我认为可以从条件因素和核心能力两方面分析教师研究成果的特点,构建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金字塔”模型(见图1)。

▲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金字塔”模型

上述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呈现出骨干教师学习、应用、形成理论的专业发展历程。

经验描述是“塔基”,教师在经验总结的过程中学习理论、探究理论。教学设计和反思、案例分析是“塔身”,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运用理论进行分析阐释,逐渐形成理性认识。教学论文是“塔尖”,其撰写过程是教师将经验、设计、反思、案例建立联系的过程,是教师以实践为基础梳理和形成理论的过程。

其二,提炼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整合信息、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建立联系四种能力与“金字塔”模型的四项内容有较为明显的对应关系。四种核心能力是一层套一层的累积形式,每一层都是在前一层次基础上的提高,最高层次的能力能够涵盖前三个层次,四种能力发展的过程是相互渗透、融合的过程。

其三,条件因素是支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捕捉课堂关键事件、探寻一般教学规律、形成理论分析的视角、提炼自身的教学信念,这些条件因素可呈现、可描述,可视为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

其四,研究成果的层次体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层次。

从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从最原始的经验积累出发,逐渐从沿着现象探寻理论,走向依据理论分析现象;逐渐从感性的判断发展为理性的分析,进而在经验、现象、理论之间建立联系,建构教学理论,形成教学信念。

2.验证:确认模型的合理性

我依据区域、学校、学历和性别差异四个因素,从2014年新遴选出的北京市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中,选择了20名教师进行访谈,访谈的主题是“金字塔”模型的合理性。

20位受访教师的观点,初步验证了这一模型的合理性,使我基本确认这一模型的基本特征及其对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价值。

以条件因素为例,20位受访教师都表示:这些条件因素是促进其“登台阶”的关键,让他们意识到了自己是怎样发展的;如果他们能早些了解这些因素,就会缩短摸索的过程,专业发展的路径就会更清晰。

3.应用:为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提供“路标”

“金字塔”模型呈现的发展方向具有合理性和可复制性,为教师提供科学的专业成长路径:“金字塔”模型提供了划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新的依据,教师可参照这一模型判断自身的专业发展状况,确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金字塔”模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构建,为培训者为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确立培训重点、设计超越现阶段的培训课程提供了相对准确的依据。

作者简介:吴欣歆,女,1974年出生,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中小学(中职)语文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文系教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组成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核心成员。曾参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北京版高中语文课标教材的编写工作。

在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中,主要承担的国培课程包括:《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业质量标准解读,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改进,语文写作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与策略,名师教学特色提炼——定位与表达,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与实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与对策,教学设计的撰写等。

延伸阅读:

叶澜:教师不静下来,怎么反思、怎么发展?

于漪:新学期,做一个更好的教师|肖川:做一个更好的校长

特级教师张亚红解读教师专业发展,助力骨干教师成长

窦桂梅:做一个精神上气象万千的教师

李镇西:从宁晓燕到胡鑫宇,到底要失去多少孩子的生命,才能让教育充满人性?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