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东起南宁,南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而只有格尔木到拉萨这一段是单线铁路。而至于该段铁路为什么只修建了单线,首先要从经济上说起。
格尔木拉萨段的铁路,自2001年起开始修建。而当时该段铁路的投资仅有330亿人民币,修建双线铁路的确可以提高运输能力。但大量的额外支出经济上并不可行,不过这当然建立在铁路功能得以保障的前提下,该段铁路沿线本身运量要求就很小。根据2003年相关设计资料和论文资料显示,在当年,格拉段的近、远期货运量分别为448万和565万,连修建双线条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根据统计资料显示,青藏铁路到了2030年的年客货运量最大也不过733万吨,距离双线可提供的3000万货运量也差的远。
除了经济原因以外,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一种考量。青藏高原动植物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单线铁路比双线铁路占用的空间更少,对环境影响也就较小。
青藏铁路也并非是我国唯一一条单线铁路,单线铁路运输效率低,一般是在有交通刚需但客货流量又很有限的地方修建,如广梅汕铁路。有些地区的铁路受到经济成本、地势环境或施工技术的制约而迫不得已,也只能先建成单线铁路,如成昆铁路。可见,每一段单线铁路都是在经济、技术、环境等多重因素考量下做出的合理决策。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单向的铁路要怎么实现双向运输呢?
以青藏铁路为例,在其每个车站的停靠点,都设有备用轨道。如果需要转向或者对向有列车行来时,火车就会到备用轨道进行转向或等待,有的也会将单线铁路直接建成环形轨道,通过单向环形往复解决往返的问题,不过这在磁悬浮列车或单轨列车的实验路段比较常见。
展开全文
对于青藏铁路来说,仅仅是修建单线,也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了。
那青藏铁路的修建,难度到底在哪儿?
第一点,多年冻土问题。唐古拉山上铁路最高海拔5072米,连续多年冻土层550千米以上,冬季最低温可达零下40°,导致路基冻结,反常膨胀形成冻涨球。到了夏天冻土融化,又会形成暗河,路基翻浆滑动,影响营运安全。为了解决冻土问题,专家采用了片石通风路基,铺设保温材料,使路基温度与周围气温保持稳定,解决了这一问题。
第二点是高寒缺氧问题。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人们已经会发生严重的缺氧反应,对建设人员的体能提出了极大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配置了16个高压氧仓,通过加压、充氧的办法,模拟出近似海平面的大气环境,及时治疗工人因缺氧、低压引起的各种疾病。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想问,那我们乘坐火车时,难道不会缺氧吗?
青藏铁路在列车上配备了完善的供氧装置。首先是弥散式供氧,即通过调节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使每节车厢的含氧量达到23.5%。如果旅客需要更多氧气,也可以随时取用座位底下的吸氧管进行进一步吸氧,避免高原反应的出现。
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的修建克服了世界级的困难。它不仅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时空联系,也已成为代表着我国顶尖基建能力的世界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