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肇星 外交部 远行 部长

原外交部部长李肇星:送娘远行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6 04:36:04 浏览5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1995年6月18日,外交部长李肇星的母亲病故时,李外长正在牙买加访问,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一个月后他写了一首《送娘远行》的长诗,抒发了他对母亲的怀念。

这首诗很长,节选其中一节,以飨读者。

娘去了,远去了,永远地去了……

在50多岁上失去娘,和许多人相比,我是幸福的;在50多岁上成为没娘的孩子,痛苦更加刻骨铭心。

山重?海深?都无法与半个多世纪的母子情相比。

多少年来,经常浮现在我眼前的,是日寇入侵时娘拉着我在玉米地里逃难的情景,是娘用村边池塘里的泥巴当颜料为八路军战士染军装的情景,是娘不舍得的一个鸡蛋,而去换一两分钱让我带着去上学的情景……

娘是6月18日清晨在胶南医院病逝的。据说,娘弥留之际很平静。她不识字,没留下现代式的遗嘱。 她最后的话只有3个字:“要回家。”

是的,该回家了。

这些年,我走过不少地方,可最爱去的还是娘所居住的那方土地;参加过不少宴会,可最爱吃的还是娘给熬的米汤;听过不少豪言,可最爱听的还是娘那些家常话。

对经常外出的我来说,娘是伟大祖国最可爱的一部分,是我心头最敏感的一部分。可现在娘要远行了。她来自家乡的土地,现在又回到那里去了。

最苦的是,已不能说再见,只能祈求娘在深深的地下继续护佑我,滋育我。

展开全文

回去看看母亲吧

2004年8月初,李肇星外长去甘肃出差。通常到这种离北京比较远的地方出差,他都会带上秘书张昆生。但是这一次,李肇星却安排了另一位秘书与自己同行,而让张昆生休假,回故乡昆明看看。

张昆生听完李肇星的安排,感觉有些犹豫,于是找到李外长说说:“您出差,我这个秘书反而休假,是不是不太合适呀?”

李肇星反问道:“听说你的母亲正在昆明住院,有没有这回事?这次放你的假,就是让你回昆明看看你的母亲。就这样定了!”

张昆生是个非常敬业的秘书,总感觉因为自己的私事而耽误了工作不太合适,还想分辩几句。

李肇星很了解自己的这个秘书,摆摆手让他不要再说了:“你跟了我这么多年,应该知道,我父母健在时,我因为工作忙,总是抽不出时间回家看看他们。

如今父母都不在了,我后悔晚矣。现在想想,当时要是真的想去看看两位老人的话,还是挤得出时间的。我不希望你将来会重复我的这个遗憾,回去看看母亲吧!”

说完,李肇星打开办公厅桌的抽屉,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盒人参和一瓶维生素,以及一张便笺交给张昆生:“这点补品是给你母亲补身子的,请代问他们好。”

张昆生低头看了看那张便笺,看到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昆生,感谢辛勤工作,祝父母大好。李肇星。2004年8月3日北京。”他的眼眶突然湿润了。

作为李肇星的贴身秘书,张昆生自然知道李肇星对母亲的感情,也知道李肇星的母亲去世时,李肇星因为工作的关系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这也成了李肇星心中一个永远的遗憾。

后来,李肇星写了那首《送娘远行》的长诗,借以抒发对母亲的怀念。

少年李肇星

1940年,李肇星出生在青岛胶南大珠山镇王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出生不久,父亲就外出参加抗日斗争了。

父亲走后,本不富裕的李家,生活过得更加艰难。但李肇星还是倾全家之所有,供李肇星上学读书。因为王家村没有学校,李肇星只得去姥姥家所在的瓦屋村上学。

穷人的孩子懂事早,看着一家人在地里辛苦劳作,把汗珠摔八瓣挣来的一点点钱供自己上学,李肇星非常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有一次,妈妈让少年李肇星和自己去挖一块地。干了一晌午,妈妈怕李肇星太累吃不消,于是便让李肇星休息一下。

过了一会,妈妈回头并没有看到李肇星,以为他躲在哪里偷懒去了,于是便生气地四下寻找,结果发现李肇星一个人坐在不远处一个干涸的小沟里,正如痴如迷地看书。

王家村的村口有一棵槐树,李肇星最喜欢拿着书本,坐在树荫下用功。尽管家里很穷,没有什么好吃的,但爷爷总会让奶奶炒一点花生,或者从菜园子里摘个黄瓜,给李肇星当点心。

在王家村,李肇星读书痴迷是出了名的。妹妹李肇菊记得,一日三餐哥哥都是拿着书本上饭桌的。

有时候刚吃完饭,她调皮地问哥哥刚才吃的是啥菜,李肇星总是答不上来,因为李肇星吃饭时,眼睛总是盯着书本,只会用筷子夹着饭菜机械地送进嘴里,哪里管吃的是什么菜?

小学毕业后,在爷爷和妈妈的支持下,李肇星背着干粮,来到胶南县城一中求学。

当时胶南一中没有学生宿舍,李肇星的妈妈便说尽了好话,让自己娘家的一位远亲腾出了一间破柴屋,让李肇星寄宿。

过了一个多月,李肇星的母亲进城去看儿子。一走进李肇星寄宿的那户人家,那家的房东老太太便神神秘秘地把李肇星的母亲拉到一边问道:“你儿子是不是有点傻啊?他住在我家里个把月,我就琢磨出来你儿子身上有好多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真是特别奇怪。

别的孩子都关心每天吃什么,他却从不过问伙食,我做什么他吃什么,吃了饭要么赶着上学,要么就坐在什么地方看书,从没看他出去玩过!”

房东老太太说的话也不完全对,因为在胶南上学期间,李肇星并不是从来不出去,实际上,县里的图书馆是李肇星经常光顾的地方。

图书馆的每一位管理员,都对李肇星这个老实憨厚、好学上进的学子有着特别深的印象,因为每个周日,李肇星都会在图书馆一坐便是一天,只有当夕阳西下,暮色降临之时,李肇星才恋恋不舍地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

李肇星的同学们,都记得上学时的李肇星少言寡语,见了老师或者同学,咧嘴一笑就算是打了招呼了,全然不像后来他当外交部发言人时那样口若悬河。

但有一点例外,只要是争论起学习上的问题,李肇星却总是讲得头头是道,寸步不让。

妈妈吃了太多的苦

1959年,高中毕业的李肇星报考了北京大学。高考结束后,一些同学陆陆续续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只有李肇星一点消息也没有。

母亲虽然也着急,但看到儿子整天坐立不安,于是便安慰李肇星,这次考试考不上没关系,妈妈让你再复读一年,来年再好好考,一定能考上大学的!

李肇星虽然估的分数很高,但对于能不能考上北大,心里也没有底。那段时间,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心里一直悬着一块大石头。因为他知道,为了自己读书,妈妈吃了太多的苦了!

几天后,一个村干部满面春风地跑进李家,给李肇星的妈妈报喜:李肇星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成了建国后胶南县第一个考上北京大学的考生!

接过录取通知书,李肇星哭了。他冲着含辛茹苦支持自己求学的母亲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母亲也搂着他,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是啊,对于这个生了好几个孩子,却只有李肇星一个活了下来的母亲来说,这些年为了李肇星上学的费用,妈妈吃了太多的苦了!

李肇星在北京上学期间,母亲更是无时不在牵挂着她的这个宝贝儿子。有一年,家乡有人去北京,母亲托人家给李肇星捎去了几根家乡的大葱。

收到母亲的礼物,李肇星感动得流出了泪,他握着粗粗的、白根绿叶的家乡大葱,感慨地对同学们说,这是我母亲从千里之外给我捎来的呀!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北大求学期间,“一心苦读、不讲吃穿”是所有同学对李肇星的评价。

当时李肇星的家里每月只能给他寄 15元钱当作生活费,李肇星竟能从这15元钱中,每月省出3元钱资助正在家乡读书的表妹。

李肇星的妹妹李肇菊,至今还对哥哥当年上大学时的一件事记忆犹新。李肇星读大二的那年寒假,李肇星从北京回胶南过年,李肇菊于是提前赶到汽车站去接哥哥。

当看到风尘仆仆的李肇星,穿着一条两个膝盖破得露出了棉絮的棉裤,脚上的一双布鞋前面也磨破了,一双大脚趾都露在外面时,李肇菊鼻子一酸,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李肇星乐呵呵的一把搂住妹妹:“傻妹子,学生就要学习争第一,其他的有什么关系,你哭个啥?”

“你选他,选对了”

在北京大学念书期间,李肇星虽然年纪比班上同学都小,却是成绩最好的一个。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前,班上还有几名同学担心通不过考试,李肇星主动停下自己的复习,用了两个通宵的时间帮且这些同学补习,最终全班同学都通过了考试。

在第二个学期改选班干部时,他也因此被全班同学全票选为班长。

李肇星的热心、善良和责任感,打动了他的同学秦小梅。秦小梅是在北京长大的外交官的女儿,她的父亲秦力真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家。

而李肇星只是山东胶南县山脚下的一位普通的农家孩子。但秦小梅却看中了李肇星,不顾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与李肇星相爱了。

1967年4月,李肇星与秦小梅在北京举办了简朴的婚礼。

他们的婚姻起初并不被人看好,有不少人认为秦小梅是一时被爱情蒙住了双眼,将来会后悔的。面对这些质疑,秦小梅后来回忆说:“我和李肇星谈恋爱时,有人劝我说,‘你们之间不般配’。不过,我的父母并不这样看,他们鼓励我选对人最重要。”

秦小梅并没有选错人。结婚后,她和李肇星与自己的父母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了28年,一家人朝夕相处,生活得很融洽。

李肇星对自己的岳父母十分孝顺,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和岳父秦力真聊工作上的事情,聊国家的发展,聊老百姓身边的事情,也聊外交战线上发生的一些趣事。

2001年到2005年期间,秦力真生病住院,李肇星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只要有时间,就会去医院看望、陪伴岳父,并鼓励岳父战胜病魔。

秦小梅也问过李肇星,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岳父这么孝顺?李肇星回答说:“我很感激当年你的父母对我们婚姻的支持,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感恩。”

尽管全力治疗,秦小梅的父亲还是在2005年因病去世了。

临终前,他拉着女儿的手说:“我参加革命工作五十多年,见到干部无数,肇星是我见到的最诚实、最勤奋,最不想自己、也是最懂人情的干部。你选他,选对了!”

秦力真去世前有个心愿,就是他的老家冀县还比较贫困,自己当年上过的小学还很简陋。所以他一直想募集一些资金,为这里的孩子修一栋教学楼。

秦力真去世后,李肇星和秦小梅多方筹集到37万元善款,在冀县父亲当年读过的小学里,为孩子们修了一栋崭新的两图书馆,被当地政府命名为“力真图书馆”。

李肇星辛劳一辈子的母亲去世时,李肇星因为工作的原因,没有机会赶回家见母亲最后一面。

母亲去世后,他的对已步入耄耋之年的父亲李瑞甫更加孝顺,论公务多么繁忙,李肇星总是挤出时间看望年迈的父亲。

在父亲的眼里,李肇星不是什么身居要职的外交官,而是那个还和当年一样,是个有着拳拳挚爱之心的孝子。

李肇星小时候,由于母亲缺少奶水,所以他是喝着奶娘的乳汁长大的。每次回胶南老家看望父亲时,他总会去奶娘家,探望过这位哺育自己长大的老太太。

有一次回乡,正好奶娘刚刚生过一场大病。李肇星抚着奶娘干瘦、冰凉的手,打量着奶娘布满皱纹的脸,为奶娘生病自己没有时间亲自照顾而发出了真诚的自责。

奶娘也是个通情达理的老人,知道李肇星公务繁忙,干的都是大事,非但没有一句埋怨,还慈爱地笑着劝慰他: “我身体很好,不用担心,我比你妈福气多了,你每个月都给列寄钱,我现在是既不愁吃,又不愁穿,有啥埋怨的?你干的都是为父老乡亲们争光的大事,奶娘高兴都来不及呢!”

诗人外交家

李肇星不但是一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家,还是一位诗人。1999年,他便出版了诗集《青春中国》和散文集《远行的诗情》、《彩色的土地》等,这些诗集如今是一版再版,深受读者的喜爱。

著名作家冯骥才是李肇星的“诗友”。

谈起李肇星的诗,冯骥才是这样评价的:“外交家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诗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才得以光彩地展示给世人;诗人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外交家,诗的天地才出现如此高贵和迷人的空间。”

冯骥才很喜欢李肇星的诗,他认为在李肇星的诗里,“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外交家特有的精神,那便是一种面对世界的博大胸怀、正义感以及无所不在的爱心”。

母亲去世后不久,李肇星曾应美国前驻华大使尚慕杰之邀,去尚慕杰的家里做客。在尚慕杰的家里,他见到了尚慕杰85岁的母亲,俩人相谈甚悦。这让李肇星一下子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从尚慕杰家里回去后,李肇星写了题为《老人河,美国的母亲—在孟菲斯与萨瑟大使的妈妈谈心》的诗,诗中不仅赞美了像尚慕杰的母亲这样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努力的母亲,也抒发了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之情。

李肇星的诗,始终如一地贯穿着对母亲的爱和对祖国母亲的思念。

他时刻牵挂着母亲的冷暖安康,关注着母亲身边的细微变化;时刻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一一向母亲倾诉。

熟悉李肇星的人,都说他是一位真诚的人,朴实的人,一位情感丰富的人。

他写过很多关于自己的故乡、母亲以及朋友们的诗,他不仅是一个胸怀世界风云的外交家,还是一个和普通人有着一样的情怀的普通人。

在诗中,他永远怀念当过石匠、木匠和乡村医生的爷爷;永远记着姥姥家鲜美甜嫩的樱桃;永远记着故乡的母亲。

他写过一首回忆母亲的诗:“抚着你干瘦、冰凉的手,我为什么有些慌张?我搬进了现代商楼,你还住简陋的矮房;我用上了VCD和电脑,你没听过电话铃响。

你的炕席怎么又粗又硬,电灯只有油灯的光亮。我的亲娘啊,你不再丰满的身躯竟还如此宽宏、顽强,还在为你的儿子,灌注报国的力量!”

国运昌,文运昌。李肇星的心愿,是愿外交家中能出现更多的诗人,和全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一起,歌颂中华民族的盛世,迎接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