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肇星 中国大使馆 外交部长 国威 美国

22年前美国声称“误”炸中国大使馆,外交部长李肇星坚定维护国威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6 04:36:04 浏览4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贝尔格莱德时间1999年5月7日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五枚导弹野蛮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社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在他乡以身殉职。

大使馆作为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受到国际法的重点保护,其至高地位不仅一般民众无权侵犯,即使是驻在国的政府机关、暴力机构同样不得冒犯,对一国大使馆和领事馆等外交机构的冲击,甚至可以被视作战争行为。

事后我国政府和民众如何做出反应?美国又有什么样的表态?时任中国驻美全权特命大使、后来的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他的回忆录《说不尽的外交》当中有详细的描述。

一、风雨飘摇中的南联盟和贝尔格莱德

巴尔干半岛所在的东南欧一向被称作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火药桶,而前南斯拉夫更是这其中政治局势最复杂、民族问题最严峻、历史恩怨最难解、领土纠纷最激烈的地区。

虽说同属于斯拉夫人种的南斯拉夫族裔,几个国家在血统、语言上相差无几,但由于上述几个问题却造成了兄弟阋墙的悲剧,并最终导致南斯拉夫在冷战结束后分裂成好几个国家,并爆发了惨烈的波黑战争。

展开全文

在波黑战争结束之后,居住在塞尔维亚南部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曙光。

阿族人不同于前南斯拉夫内部的其他民族,他们在血缘关系上从属于相邻的阿尔巴尼亚,并信仰伊斯兰教,而塞尔维亚人信仰的却是东正教。科索沃地区是塞尔维亚人的摇篮,类似于我国的中原地区,并且他们在历史上一直控制着科索沃地区,因此拒绝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出让自己的祖居地。

由此科索沃人就在部分伊斯兰教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支持下,逐渐扩大自己在国际社会上的力量,到了1998年甚至组织了“科索沃解放军”,企图采用武力手段从塞尔维亚控制的南联盟手中争取独立。

南联盟社会党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同样采取针尖对麦芒的军事手段,派军队进驻科索沃地区维护主权,进剿科索沃解放军。

战争爆发后,美国和欧盟一边施压展开谈判,另一边就开始做积极的战争准备。3月15日,由于南联盟拒绝接受有辱主权的朗布依埃协定,因此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宣布,“最后外交努力”失败,北约遂决定进行针对南联盟的轰炸行动。

虽然北约声称仅仅以南联盟的军事设施作为打击目标,目的只是在于破坏南联盟继续对科索沃进攻的军事能力,但实际上从3月轰炸开始,北约海空军犯下的罪行就已经是罄竹难书,而北约的说辞统统都是“意外的失误”或“不可避免的失误”。

图 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到了四月,美国更是直白地声称:为了削弱南联盟的抵抗意志,北约将会在24小时不间断地对军事目标进行轰炸的同时,对重点民用设施也将进行轰炸,这就更加暴露了其为实现地缘政治目标,从事反人类战争的本质。

但是出于政治考虑,不论是美国还是欧盟都拒绝出动地面部队,由此可见,在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军事联盟,曾多次采取设立所谓的禁飞区的本质目的,不过是为了以较低的成本和国际声誉为代价博取最大利益。

他们在科索沃战争当中之所以不出动地面部队,不过是为了安抚虚弱但愤怒的俄罗斯破罐子破摔罢了。轰炸持续一段时间后,整个南联盟特别是其首都贝尔格莱德陷于风雨飘摇当中,塞尔维亚民众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二、北约制造的一夜惊魂

在科索沃战争爆发之后,我国虽本着支持塞尔维亚维护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见,但同样希望涉事双方能够真正坐到谈判桌上,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

因此我国反对北约强行以军事手段干预南联盟的内政问题。其一,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绕开了联合国安理会,我国无法行使否决权;其二,南联盟距离我国山高路远,我国当时的国力有限,重点也集中在国内的经济建设上,所以没有对北约的行动提出坚决的反对。

即便如此,北约五枚罪恶的导弹还是在5月7日夜11时50分飞落在了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主楼和大使官邸。

当天晚上,北约再次对南联盟进行了野蛮的轰炸,并摧毁了南联盟的供电系统,整个贝尔格莱德笼罩在一片黑暗当中。在贝尔格莱德西部的诺维比奥格拉德新区的中国大使馆,大家聚集在院子里,收听着南联盟的广播新闻,并讨论着局势的进展。

夜色越来越浓,天也变得更凉了,辛劳了一天的人也感到了疲倦。由于没有电,大家也没法干什么活,潘占林大使劝大家早点休息,明天可以早一点起来。于是,大家陆陆续续返回自己的房间。

就在他们离开后的几分钟内,他们刚才呆过的地方被北约一枚导弹命中。潘大使一句关心的话,拯救了数十人的生命。惊天动地的声响过后,熊熊大火开始烧起,浓烟也滚滚不断,大使馆被笼罩在一片火海当中。

据后来的统计和测量,北约发射的第一枚导弹由上至下,从使馆主楼楼顶直穿透到地下室,把存放在地下室的煤气罐引爆,把发电机房内存放的柴油引燃。第二枚导弹沿水平方向飞来拦腰击中使馆主楼,并把大使官邸楼顶掀起。第三、第四枚导弹攻击使馆主楼的两个角。第五枚则飞向大使官邸,但没有引爆。

南联盟外长伊万诺维奇说:“大使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北约这是对中国在进行轰炸。”

使馆被炸之后,工作人员在清点人数、展开搜救的同时开始整理和抢救机密文件和国家财产。此时爆炸仍在散发,潘占林大使站在使馆门口清点人数发现少了四个人,其中三位就是牺牲了的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另一位则是使馆武官任宝凯,他后来在回国经过治疗后成功脱险。

塞尔维亚消防部门在接到报警之后赶到现场一边扑火一边排查隐患,此时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整个世界地动山摇,每发生一次爆炸人们都只能不断地重复卧倒避免危险。幸存下来的记者在使馆周围找到空旷地带架起天线,向国内报告“中国驻南使馆遭导弹袭击”。

消息到达国内之后,军事部门进行了研判,认定此次行为是北约有预谋的袭击事件。

首先,就攻击使馆的弹着点而言,这些导弹分别沿着横轴、纵轴以使馆主楼的重心为交叉点,这就能保证其被准确无误地摧毁。

其次,使馆距离贝尔格莱德市区步行大约需要四十分钟,周围较为开阔,西北面邻着萨瓦河,周围不要说军事目标,甚至少有居民,以错炸作为借口显然无法自圆其说。

再次,北约的情报系统极为发达,卫星、无人机和间谍机24小时徘徊在贝尔格莱德的上空,在北约对南联盟军事目标的打击中真正做到了露头就打,能把大使馆作为目标轰炸显然不是情报机关的失职。

最后,北约用于轰炸我使馆的是激光制导导弹,其射速快达1.4马赫,可以穿透两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精度在1.5米左右并有GPS系统精确制导,是一种专门用于轰炸建筑物的导弹。

三、举国哗然之中,李肇星单刀赴会

北约蓄意轰炸我使馆的消息,在5月8号清晨到达全国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屏幕和收音机,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滔天怒火。

李肇星当时作为中国驻美全权特命大使,立刻就成了焦点人物,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导致国内天怒人怨、国外失去国威,甚至会让人觉得中国好欺负。

李肇星后来回忆:

“我是那天下午(美国东部时间)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上看到我驻南使馆被炸这个消息的。直觉告诉我,中美关系将会因这一前所未有的突发事件陷入危机。我马上召开使馆党委会,分析形势,研拟对就下一步工作做出部署,包括成立应急小组、收集各方面信息。我本门好机票回国述职,又马上向国内请示留在华盛顿。”

“我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要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在处理‘炸馆事件’过程中,驻美使馆处在风口浪尖: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次严峻考验。多年的外交经历告诉我,对坏人坏事既要疾恶如仇,又要从容冷静。 ”

第二天,美国广播公司《本周》专题节目找到了李肇星,请他接受采访。这次采访充满了火药味,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唐纳德就非常无礼地向李肇星讯问:能否保证在北京和中国其他城市的美国外交人员的安全。

这本是美国对中国犯下的罪行,为何却要反过来要求受害者?李肇星反问唐纳德:“为什么不问在南斯拉夫受伤的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情况,为什么不问在贝尔格莱德杀害中国人的行为?”

四、艰难的折冲樽俎、坚定的维护国威

客观来说,外交人员在国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手段维护国家利益,但为国家广交朋友,同样也是外交人员重要的使命之一。

在炸馆事件发生时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奥尔布赖特女士就是李肇星在美期间所认识的重要朋友,但“炸馆事件”发生之后双方为了国家的利益产生了激烈交锋。

李肇星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时,美国的常驻联合国代表也正是奥尔布赖特。

奥尔布赖特问李肇星:“中国的外交政策到底是什么?您能不能用最短语言给我作一个描述?”

李肇星反诘道:“您能不能用最短的文字,来给我描绘一下美国的外交政策?”

奥尔布赖特回答:“美国的外交政策就是两个词:领导和伙伴( leadership and partnership)。”

图 奥尔布赖特

李肇星听罢,当即对应道:“中国的外交政策概括起来也是两个词:和平和独立自主(peace and independence)。”

一方面是二人的私人友谊尚好,另一方面二人也一同站在处理炸馆事件的最前沿。这两个原因使奥尔布赖特成为在事件发生后,第一个向中方公开道歉的美国高级官员。

同时,在她的态度之下,克林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最终在美方道歉和赔偿的基础上进行了解决。

李肇星这样回忆道:

“炸馆事件”后,首个与我打交道的美国政府官员是助理国务卿皮克林,他向我通报了北约关于“炸馆事件”的声明,以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的谈话稿。我说,美方对事件所作的种种辩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也是中方根本不能接受的。美方轻描淡写地把事件说成“意外事故”,而且没说过一句公开道歉的话,怎能不令中国人民感到气愤?

不久后,奥尔布赖特亲自带着皮克林、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罗斯顿、白宫国安会亚洲事务高级主任李侃如和几个保镖来到使馆。

奥尔布赖特由于心虚而不愿意被华府记者围堵,声称今晚奉总统之命来使馆,只见大使一人,不见记者。

她说:“这次事件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意外,克林顿总统、我本人和美国政府对发生这一不幸事件深感痛心和遗憾。”

图 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旧址

李肇星在得到了道歉口信后,仍强烈要求一份官方声明,逼迫克林顿写下“检讨”。奥尔布赖特无奈只得接受这一要求,她在声明中说:

“我今天来这里,是要重申美国政府早些时候对中国人员在贝尔格莱德的死难所表达的深深歉意,我们并没有轰炸中国大使馆的意图。今天早些时候,我已经向唐外长发出一封道歉信,信中说我理解这一事件在中国人民中间引起的强烈情绪。我也与李大使讨论了我国外交官在中国使领馆的安全问题。”

有了这一步之后,美国彻底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的怒火,对这件事不得不认真起来。5月9日,克林顿就“炸馆事件”给江主席写信“检讨”:对发生在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的悲惨场面,以及人员伤亡表示道歉和诚挚的哀悼。克林顿还希望在他方便的情况下通电话。

李肇星回忆道:

“克林顿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决定在白宫会见中国大使。5月13日,我与刘晓明公使、何亚非公参一起去白宫。出发前,我们带了一本吊唁簿,将带去的吊唁簿交给克林顿。克林顿沉默了一会,拿起笔在吊唁簿上写下了一句话:‘对死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对其家属和中国人民表示真诚的歉意。’”

图 克林顿会见李肇星

五、美国的道歉和赔偿以及事件的尾声

经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李肇星最终相信克林顿所说的无意、道歉和调查承诺都是诚恳的,这为双方最终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6月,中国接待皮克林访华,再次道歉并通报美方的调查结果。到2000年初,赔偿和解决方案最终尘埃落定,美方决定解聘一名责任人,处分其他六名责任人,支付中方伤亡人员赔偿金450万美元,中国驻南使馆财产损失赔偿金2800万美元,中方对美驻华使领馆在游行示威期间,遭受的财产损失也给予了相应赔偿。

2006年8月,李肇星的同学、炸馆事件时任中国驻南大使潘占林,出版了《战火中的外交官:亲历北约炸馆和南联盟战史》,诚邀李肇星为之作序。

李肇星写道:

“潘占林同学这本书令我爱不释手,读时执泪难忍。潘和我都是农村长大的孩子,都多亏新中国成立才受到良好教育,同一年进大学读研究生。我感谢他,他写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许多心里话。这样的好书是不需要大力推介的。”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在二十二年后的今天,中国使领馆不仅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尊重,也成长为了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的一把大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