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贤 明末 士大夫 投靠 绑架

明末士大夫为何集体投靠魏忠贤,道德绑架将他们逼向了魏忠贤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5 23:57:03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历史学大家陈寅格层说过读史要有了解之同情,就是在我们看待某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不要习惯的脸谱化一个人物,单纯的认为某段历史上的动荡都是这个坏的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人造成的,要试图穿越到他心境之外的坏境,然后再审视他当时所处的格局。

那么今天我们就抱着了解之同情来审视一下明末权宦魏忠贤,魏忠贤自然是一个坏人,说他怎么坏都不为过,因为历史上那些奸臣所干的那些事他都干过,并且干的还特别的出格,比如什么招权纳贿、残害忠良这些罪名放在他的身上一点都不为过。以至于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明朝的灭亡魏忠贤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他之前的万历皇帝让中国失去了一次变革的机会,到天启皇帝时,经过魏忠贤的祸害,大名已经是乌烟瘴气了,以至于崇祯皇帝一上台就已经是无力回天的局面了。

当我们拨开层层的历史迷雾,会发现魏忠贤的当政显得十分蹊跷,第一个就是魏忠贤竟然没有文化,在古代你要想当奸臣是没那么容易的,秦桧这种奸臣在当时好歹也算个大文人了。第二个是魏忠贤当奸臣当的太嚣张了,嚣张到公开自称九千岁,全国各地造生祠。第三个是当时有一大批的士大夫投靠他,在当时人们对太监是深深的鄙夷的,更别说这些饱读圣贤书的士大夫了。

谜题一,没有文化的太监魏忠贤怎么能混成权宦

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就吸取了历代太监作乱的教训,为了避免太监干政,就立下了太监不准读书这么一条规矩。本来这条规矩不错,但是后来的明朝皇帝一个比一个懒,甚至懒到自己不想写字的地步,于是就搞出了司礼监这个太监专用官署。

司礼监里面有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两个,批阅奏折的时候,皇帝口述他们负责朱笔批示,这么以来太监不读书就不可能了。所以自宣化年间起,就在宫中设立了内学堂,教授有资质的太监,定制了一揽子的秉笔太监人才培养计划。

展开全文

魏忠贤当太监是半路出家的,他最开始是有家庭的,还有一个女儿,后来因为赌博导致妻离子散,最后无奈之下自己阉割进入了皇宫。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来说,自己动手做这么大的手术,风险性是极高的,其次别人进宫那都是从小就进去的,然后读书识字。在宫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盘根错节的负责政治关系,别的太监自小就有太监罩着,而魏忠贤进去之后只能做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可见当太监并非是魏忠贤的一个进身之阶,他只不过就是想找个地方有口饭,就此了却残生。

谜题二,魏忠贤当奸臣当的太嚣张了

翻遍二十四史我们会发现,自古以来所有的奸臣中,魏忠贤是最嚣张的一个,别的奸臣都是尽量的低调,尽量不让皇帝对自己有猜忌之心。魏忠贤则是让人公开的喊他九千岁,身上穿的是藩王的服饰,胸口上也有一条龙,只是比真龙少了一根爪子,这在中国古代的皇权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别人及时偷偷造些逾制用品,也不过是在家里偷偷的把玩,他则是大大方方的摆在明面上,实在是太嚣张了。

到后来更是嚣张的全国各地给他造生祠,每当他的生祠建成后,各地官员都要对他的生祠行五拜三叩的大礼,给皇帝也不过是三拜九叩。甚至于当时的楚王,也就是老朱家的凤子龙孙都要主动的给他建生祠, 还有当时的边军大将袁崇焕也给他造过生祠。这个嚣张的让人无法理解,他又不像王莽、曹操之类的有随时把皇帝赶下台的实力,而天启皇帝竟然对他的种种嚣张行为听之任之,这难道不奇葩吗。

谜题三,当时竟有一大批士大夫投靠他

古代的太监很少能当上权臣的,少数的像汉代的十常侍那些人,他们不过是把持内朝,通过把持皇帝得到自己发号施令的权利,这样的话必然导致他们与外朝的士大夫形成尖锐的对立局面。而魏忠贤不但在内廷权倾一时,在外朝还有一大批的士大夫主动的投靠他,在他最煊赫的时候,在外朝他有五虎、五彪 、十孩儿、四十孙等等,而这些人都是当时的士大夫,可见当时的士大夫为了投靠他无耻到了什么地步。

我们都知道在晚明的时候,因为东林党人的存在,使得士大夫们都以道德相标榜,为什么偏偏在天启一朝,就在魏忠贤掌权的这短短几年间,竟然会出现这么一批无耻的士大夫?一个不识字没文化的人、一个嚣张到古往今来无出其右的人、一个嚣张到如此地府,还能让士大夫集团集体投靠的人,在他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原因。

魏忠贤嚣张的原因

魏忠贤之所以敢这么嚣张,那是皇帝的默许,因为皇帝根本不怕你,你无论怎么着也不可能翻了天。我国古代历史上宦官为祸最为严重的三个朝代是汉朝、唐朝和明朝,汉朝和唐朝的宦官最大的特征就是他们可以废立皇帝,把宫门一关就是他们这些太监做主了。而明朝的太监无论权利再大,只要皇帝一声令下瞬间就可以把他们处死,像之前的刘瑾、汪直在当时可谓是权倾朝野了,然而皇帝一个二指宽的条子递出来,就能轻轻松松的结果了他们,他们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

魏忠贤跟天启皇帝的关系就相当于老奴跟少主的关系,这个老奴还是对少主忠心的一塌糊涂,比如天启五年的时候,一次皇帝游玩不小心落水,当时已经快六十的魏忠贤没有丝毫的忧郁就跳下去就皇帝了。不管他在外面多么的蛮横,但是一踏入皇宫之中,他就恭顺的跟个小猫一样,在皇权面前,这些太监是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的。

后来崇祯皇帝登基后对魏忠贤的势力也是颇为忌惮,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魏忠贤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强大,然后一步步的削弱他,而在这个过程中魏忠贤竟然没有丝毫的反应。到了明朝之后,太监们对皇权的奴性已经被几千年来的礼法体系塑造成型了,他们知道自己就是皇帝的奴才,离开了皇帝他们什么都不是,所以天启就敢这么放纵魏忠贤。

崇祯皇帝审理阉党案之后曾列出过一份阉党的名单,这份名单上有大学士四人、六部尚书七人、总督六人、巡抚二十人,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说这份名单大大缩水的,因为崇祯不想株连太多。我们不禁好奇,一个不识字没文化的太监、一个前半生是流氓赌徒的人,怎么能让这么多的士大夫竞相投靠呢。

天启皇帝重用魏忠贤的过程

天启皇帝这个人有点晚熟,二十几岁的时候心智还像个孩子一样,他父亲当皇帝一个月就去世了,所以他在没经受系统的太子教育之后就被推到了皇帝的位置上,一个孩子面对突然发生的变故,自然会找自己最亲近的人。而天启最亲近的养母在移宫案中被东林党人给赶出了宫,此时他能亲近的也只有他的乳母客氏了,尽管东林党人也曾将客氏赶出去过,但最后还是被天启以太后的礼仪给迎接了回来。

在天启没当皇帝之前,魏忠贤早已跟客氏形成了空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的对食关系,所以天启在太子的时候就跟魏忠贤厮混在一起了。因为东林党曾辅助天启皇帝的父亲成功上位,所以当天启初年的时候,整个朝堂全是东林党人,之后东林党人将天启养母赶出了皇宫,还将乳母客氏也赶出了宫。此时的天启面对外朝的咄咄逼人,就选择了自己最信任的人魏忠贤,于是一个不识字的魏忠贤就成了司礼监的执笔太监。

此时的魏忠贤没有任何政治经验,更不懂朝堂上的那些阴谋诡计,他最好的选择就是投靠东林党,于是他就派人给当时的东林党大佬赵南星送了一份礼,这意思就是想得到赵南星的帮助。结果赵南星觉得自己是东林党大佬,又是吏部尚书,压根看不起魏忠贤这个太监,就拒绝了魏忠贤的礼物,这等于给魏忠贤狠狠的一巴掌,从此仇恨的种子就在魏忠贤心中种下了。

东林党成了魏忠贤的运输队大队长

东林党自掌握朝政之后,自然是要排除异己,所有不是东林党人的人全部被赶出了朝堂,他们还在道德上给人扣帽子,山东官员按上齐党、湖广官员按上楚党,而这些被东林党刻意打压的官员,后来就投靠了魏忠贤。而东林党在内部之间也是党同伐异的,当时东林党的左光斗已经给阮大铖写信要他进京出任某个空缺,结果当阮大铖在进京路上的时候,东林党这些大佬一商量让魏大中出任这个空缺,这人本就是东林党的阮大铖自然愤愤不满。

像阮大铖、周应秋、崔呈秀这些人都是东林党一步步的送给魏忠贤的,魏忠贤本来没有什么政治经验,也不知道怎么跟东林党斗,现在有人教他了,本来没什么班底,结果东林党有一个接一个的给他凑齐了班底。从此魏忠贤的羽翼就渐渐丰满了,为祸明朝的一场党争就慢慢的拉开了序幕。

天启四年,面对羽翼渐丰的魏忠贤,东林党决定先下手为强,杨涟写了一份奏折,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项罪状,说实话这些罪状很多都是子虚乌有的,而他们有道德和政治上的先天正确性,所以他们认为你是错的,那么你就一定是错的。此时的天启皇帝已经当了四年皇帝了,自然知道东林党想要干什么,勃然大怒训斥了东林党人一凡,而天启皇帝的发火让魏忠贤知道了皇帝的态度。

于是魏忠贤开始反击了,这个时候迫害东林党人的首脑是魏忠贤也不是魏忠贤,因为魏忠贤还是那个不学无术的市井流氓,帮他出谋划策的则是那些投靠他的士大夫。这些士大夫可都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当初东林党怎么整他们的,他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首先编写了一本《东林点将录》,当时的《水浒传》已经风靡很久了,《水浒传》描写的都是强盗,于是就把东林党人按照《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一一附着,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势将东林党人搞臭。

总结

东林党人能掌握道德制高点是因为有孔圣人,那么投靠魏忠贤的士大夫也要找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于是就把魏忠贤开始推向神坛,之后就是轰轰烈烈的造生祠。魏忠贤与东林党的这场斗争说白了只不过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党争,魏忠贤一党自然是坏事做尽,东林党人的一些做法也不是显得那么道德。

东林党攻击魏忠贤一党的时候经常用的就是结交太监,东林党人眼中的太监都是坏人,那些结交太监的都是阉党,但是张居正改革时期,张居正和当时的太监冯保关系就相当不错,这有利的维持了张居正改革时期一个很好的政局。

道德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是用来约束自身的,当把对自身的要求拿出来要求别人的时候,这个时候的道德就变成了一种绑架工具。

讲述我所了解的,给你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