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雄 称为 为何 北方

元好问为何被尊称为“北方文雄”?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13 10:41:03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作者:赵心放

元好(hào)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在当时的中国北方称为一代文宗。

(一)雁丘寄情传后世

元好问自幼聪慧伶俐,勤奋好学,有神童之称。他在父亲任县令的陵川县(今山西陵川)读书的1205年,与当地学子数人到并州(山西太原)去参加乡试,路程有四五百里,要走好多天。

一天他们沿汾河北行,看到一个山民拿着一只捕获后刚杀掉的大雁。元好问就请山民卖给他们改善生活。山民说自己不忍心,因为有只漏网的大雁不愿意独自活着,就从天上俯冲下来。山民指了指自个撞死在地上的大雁,叹息一声说,看来它们是一对夫妻哟,一只被杀,另一只也不肯活下去了,我真不该杀了捕获的那只......

学子们听罢山民讲述这件凄楚的事后,深受感动,久久说不出话来。过了很久,元好问给山民说,这两只雁我们都买了,你帮助我们在河边挖个坑,将它们埋了吧。

两只雁埋在汾河岸边的一块高地上,元好问为筑好的大雁坟墓取名雁丘,并说留待后人来凭吊。有同伴说我们何不先歌咏一次?

展开全文

元好问说声好,绕着雁丘边歌边行,咏成了《迈陂塘.雁丘词》长调一篇。一开头他就激情发问,问苍天,问大地,问世人,也问自己,情是什么?随即自问自答,是相随相依,是生死相许。一只雁死了,元好问为孤雁设想:我在空中盘旋,是在悲吟和哭诉,不管飞到那里都是只影单形,日后背负还不完的相思债哟,不如眼前就随它去吧!

词的后片,元好问用汉武帝的《秋风辞》和楚辞《招魂》《山鬼》的诗意来烘托雁丘的凄凉环境。元好问用这两个典故进一步伸言,世间人事盛衰都会变成过去,惟有一个“情”永存千古。

同时人杨果和李治都有唱和元好问的词。李治的词更为出色,与元好问的原词堪称双璧。上片叙述孤雁殉情的本事,也采取了代孤雁悲吟言情的手法,把元好问词中的雁情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下片极力称赞元好问原词的艺术成就,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渚山堂词话》说,自从元好问这篇作品问世后,那地方就称为雁丘了,可见影响力多大!《元诗选.甲集》称,当时元好问仅16岁,就已经崭露头角了!

(二)光大杜甫的诗体

以诗论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首创的诗体,代表作是《戏为六绝句》。但利用这种诗体对古今诗人作出较系统评价的,则元好问为第一人。

元好问如何开始以诗论诗的呢?这和元好问的勤奋好学分不开。由于蒙古南侵,他接近而立之年时避难于三乡(河南宜阳三乡镇),潜心于诗文的创作和理论探索。当地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文人王立中,博闻强记,谈吐高雅,诗文书画俱精通。元好问慕名拜其为师。一某天,元好问请教王老师,学作诗最要紧的是学习什么?

王老师没正面回答,问他记不记得秦观的《春日》诗,元好问背出来后并作了解释。王老师问记不记得韩愈的诗《山石》,元好问同样背出来后并作了解释。王老师感叹元好问的学业扎实,追求高远。韩愈的诗是长诗,有二十句!元好问如行云流水般一气背出,并给予了恰如其分的点评。没花费大功夫咋行?王老师趁热打铁:韩愈有博大渊深的志气涵养,才能这样开阖自如,壮美雄豪的才力诗风。秦观的诗与之比较,就只能算纤小妖媚的翡翠鸟兰苕花了。而后笑着说:学做诗,最重要的是学什么,现在你明白了!

这次师生论诗之后,元好问写了一首《论诗绝句》,诗的意思是,秦观写的有关芍药和蔷薇的诗,与韩愈写的山石诗相比,只是女郎诗而已。(笔者旁白:元好问把王老师的本意是体会到的,但如此评价秦观有失偏颇,在此不赘述。)

元好问常常同王老师一起论诗,他在三乡时共写了《论诗绝句》三十首。元好问的《论诗绝句》组诗一传出,仿效者蜂起,如清代王士祯有《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袁枚有《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当代学者郭绍虞和钱仲联先生辑得万首论诗绝句出版。在元好问之后,论诗者不下百家。

(三)好问遗恨改碑文

1232蒙古军队包围汴京,金哀宗弃城逃走。次年正月,负责保卫汴京的将领崔立开城投降了蒙古,但崔立自己并不认为是变节,而是这么做避免了全城百姓被害,是立了功。便命翰林学士王若虚执笔为他写功德碑文。王若虚自认关乎名节不愿接手。最后由刘祁、刘郁两兄弟写。两兄弟写好后交王、元二人修改定稿。王、元两人本着就事论事的原则作了一点修改。史料考证表明,元好问虽然参与了此事,但没有为崔立写歌功颂德的文字。尽管如此,但此事受到当时和后世一些人的讥议,而元好问受到的责难似乎更多。因此元好问感到痛心疾首。

金亡后,元好问和满朝文武成了蒙古军的俘虏,被送到聊城(今山东聊城)至觉寺羁管。一个秋天的夜晚,元好问枯坐有又矮又湿的土坯房里,借着昏暗的灯光,写下《秋夜》一诗,记下这痛不欲生的回忆。这首诗表达了他思念亲人,却归梦难成,自己一生的名节,有谁能为他辩白洗雪的心情。整首诗写得沉痛而悲伤。

但当时和后世的还是有不少人理解他的。《瓯北诗话》卷八评论,金国灭亡后,元好问不再出来做官,就是他保持了名节的具体体现。

元好问的诗主要学杜甫,但受苏轼、黄庭坚的影响也很深。元好问留有词377首,是金代作品最多的词人,题材最丰富的一家,艺术上以苏轼、辛弃疾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等各种种风格。

【作者简介】赵心放,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