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养藏之道”,调五脏、养阴阳
十二月七日,是大雪节气。
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
到了这个时段,
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大雪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即将进入大雪节气,这之后是全年中夜晚最长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应多休息,同时减少户外活动大雪“藏精”,养神护肾
养生之道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夜晚,人体处于一种休息的状态,这在中医里称为“阴”。此时,脏腑开始修复白天的损耗,并再次储藏能量以供白天消耗,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养藏之道”。
大雪节气,要做到神志内收,使自我处于一种蛰伏的状态。不要让身体直接接触寒冷之气,否则在冬季没有“养藏”,就容易伤及肾气,到了来年的春天,可能会出现筋骨萎软、肌肉无力、四肢不温等症状。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肾为先天之本,肾中所藏的精气是维持生命和健康的原始物质,故此时应节欲保精,减少消耗。
大雪“食黑”,补肾助阳
大雪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始生,所以食疗应以补肾助阳为主,可以适当吃些牛肉、羊肉、鸡肉等肉类,以及花生、核桃、板栗等食物。另外,中医认为黑色入肾,此时也可以适当进食一些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黑米等,可以补肾强肾。
羊肉羹
【用料】羊肉半斤、白萝卜1个、草果5克、陈皮5克、生姜5克、葱白3根
【做法】将上述用料洗净切块,加水熬煮,肉熟后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益气温中,补虚强身。
大雪“吃苦”,顾护心神
冬月属肾,五行为水,五味为咸。因水克火,而心属火,所以冬季易致心受病。饮食上,适当进食苦味食物,可养心火、助肾阳,从而增强一身阳气。
大雪喝粥,滋阴润肺
北方地区冬季天气干燥,有些人会出现口鼻、皮肤干燥,而肺喜润恶燥,所以冬天要多喝热水,在饮食方面还可进食一些润肺之品,如在粥里加入百合、山药、莲子、银耳等,可起到滋阴养肺的作用。
展开全文
大雪温,保养脾胃
冬季天气寒冷,如果摄入过多的寒凉之品,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引起脾胃疾病的发生。其次,应适当吃一些温补之物,如生姜等。
桂皮茶
【用料】桂皮5克、枸杞子3克、陈皮3克、生姜3克、茉莉花茶3克
【做法】将桂皮、枸杞子、陈皮、生姜煎煮成药液,再冲泡茉莉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即可。每日1次,每周3~4次。
【功效】助肾阳,补肝肾。
穴位按摩,扶正祛邪
《素问》指出:“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故根据经络取穴,按摩刺激相应穴位,可使气血循经络运行,达到疏通经络,畅达气血的目的。
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有强壮脾胃的作用,为保健要穴。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阳气不足,而阴气有余,容易受寒邪侵袭,若脾胃阳气虚损,影响运化功能,则容易导致肠鸣腹痛。按揉此穴,可祛风散寒,扶正祛邪。
足三里穴
在冬季人们通常喜食进补之品,容易滋腻,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按揉足三里穴,可健脾和胃,补益气血。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按摩该穴,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疏通经络气血。
早睡晚起,注意保暖
《黄帝内经》云:“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大雪时节应早睡晚起,早睡以养阳,晚起以养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头为诸阳之会”,冬季外出要注意戴帽子、围巾以保护头部。另外,也要注意腰部和脚的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