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31日晚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节目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由诗词谈及洛阳,盛赞洛阳历史悠久,为“天下之中”,并历数洛阳在丝绸之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位置及唐宋时期的繁华。洛阳在历史上有多牛?今天,咱们就跟随康震教授的话题,循着历史的脉络,探寻这座城市的厚重底蕴。
嘉宾点评
洛阳的元宵节“火树银花合”
一座城遇见一个节日,就诞生了千古名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请问这是哪座城市?在1月31日晚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参赛选手认为答案是“西安”,而正确答案是“洛阳”。
对此,嘉宾康震进行了解释:“大家为什么老是说到长安或者是西安,因为可能大家觉得,大唐的国都长安非常繁盛,应该在正月十五里有这样繁华的景象。当时苏味道确实是在一代神都所写的这首诗,因为当时武则天在洛阳,把洛阳称为神都,而的的确确,洛阳作为一座古都,那历史之悠久绝对不亚于长安。”
苏味道是谁?他是武则天时期的宰相,也是当时的一位知名诗人。《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考题来自他的代表诗作《正月十五夜》。据《大唐新语》记载,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十五,洛阳城举办上元节灯影之会,城内的皇亲贵戚、大小官员及百姓商贾无不夜游,数百文人雅士写诗纪念,而苏味道的这首诗被后人称为“绝唱”: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展开全文
从诗文来看,当时的洛阳城,满城都是挂满彩灯的“火树”,树上“银花”闪烁;城河桥上星光闪耀,因为取消了宵禁,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城内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月光灯影下,歌伎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是不是令人心驰神往?
“洛阳城里今夜好,万户千家闹元宵。”正月十五的洛阳城,成为无数古代文人雅士笔下最灿烂的记忆。这样的元宵节盛景,走进如今的洛阳城便能寻到。今年春节期间,隋唐洛阳城景区被灯笼、铁花点亮,并推出皇家灯会、百场演艺等多项沉浸式体验活动,带领游客“梦回大唐”。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届时,烟花将再次点亮洛阳城上空。
选手答题
“天下之中”指的就是洛阳
“中国古代都城建造所谓的‘天下之中’指的就是洛阳。”康震在节目中的这句话,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
根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就有“天下之中”的说法。《史记·周本纪》中提到,周公经过卜筮,慎重地确定洛邑(当时的河洛地区)为“天下之中”,可以营建新都城。
在周王城广场上的何尊雕塑,也与“天下之中”有关。这尊雕塑按照出土文物何尊放大而创作,原文物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宗室贵族所制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宝鸡市。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其中提到周武王在世时决定迁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这里的“中国”指的就是今天的洛阳。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一词在文物上留下的最早痕迹。
数千年来,“中国”的概念从河洛向周边缓缓延伸,绵延到滔滔江海、戈壁荒原,直到成为东方泱泱大国的名称。
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洛阳
作为“天下之中”的洛阳,到了汉唐时期,除了重要的政治地位,还成为丝绸之路、隋唐大运河等贸易往来通道的中心。“丝绸之路有两个中心,一个是长安,是一个起点,那么它东边的起点是哪里?是洛阳。”康震还提到,隋唐大运河的中心也是洛阳,唐代的洛阳非常之繁华。
洛阳市知名文史专家王恺介绍,东汉定都洛阳,洛阳是当时使节、商人、僧人等沿丝绸之路西行的出发点,也是西方各国、各地沿丝绸之路东来的目的地。《后汉书·西域传》在介绍西域各国时,凡记载距离里程的,都以洛阳为起点,如莎车国(今新疆莎车一带)“去洛阳万九百五十里”,大月氏国(今阿富汗至中亚一带)“去洛阳万六千三百七十里”,安息国(今伊朗)“去洛阳二万五千里”等。
隋大业年间,隋炀帝命人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到涿郡,开凿了隋唐大运河。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显运介绍,隋唐大运河带动了沿线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沿岸区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处于其中心位置的洛阳成为商贾云集、物资集散的大都市。当时的隋唐大运河堪称交通枢纽中心,每年“郡国舟船辀轳万计”(唐·杜宝《大业杂记》)通过运河抵达洛阳。
丝绸之路和隋唐大运河繁忙的贸易、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城市的繁华。东汉、北魏、隋唐时期的洛阳城,都是著名的国际大都会,有不少西域人生活在这里,而“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从西域运来的马匹、玉器、玻璃制品等商品,从洛阳源源不断地流向东南腹地和东北边塞,甚至日本等地;从各地转运而来的绸缎、绢帛、茶叶等物资,又从洛阳贩往西域。
康震教授
洛阳牡丹甲天下于宋
“洛阳到了宋代也非常繁华。”康震提到,欧阳修曾在当时写了一篇关于牡丹的专著——《洛阳牡丹记》,这是中国第一部关于牡丹的学术著作,“在宋代,洛阳的牡丹是天下之冠”。最后,康震总结认为,洛阳这座城市,在唐宋时期为王朝作出的贡献是“首屈一指”的。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洛阳牡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就像如今的洛阳城一样,宋人也在大街小巷广植牡丹。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考古曾发现,宫殿的东西两侧建有南北向廊道,廊道之外建有花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队长石自社介绍,根据花圃内花坑的土质、行距、株距等,及园艺专家实地查看情况,综合推断当时种植的可能是牡丹。这可能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种植牡丹的遗迹。
除了广植牡丹,古人还将牡丹绘制在墓葬中,形成壁画,寓意富贵、吉祥、美好、幸福。在洛阳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宋金墓葬和明代的墓葬壁画中,牡丹形象比比皆是。洛阳古墓博物馆北宋壁画墓中的《牡丹仕女图》,就显示了宋人对牡丹的钟爱。画面中两名年轻貌美的仕女站立在桌子两侧,桌子上摆放着一瓶牡丹插花,花为红色,正值盛开,花朵硕大,分外妖娆。左边的执盏侍女正探头观花,右边的托盘侍女正俯首赏花,这一探一俯,一观一赏,含笑凝视牡丹的瞬间把宋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座洛阳城,半部中国史。如今,那些场景都已远去,这座曾经伟大的城市正重新焕发出新活力,不断有新的梦想融入其中。(智慧)
来源:洛阳网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义富 肖东
三审 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