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派拉 2014-07-06 22:41:54
承蒙《东西湖地方古籍集成》编辑委员会全体工作人员,是你们辛勤耕耘,抢救性挖掘出张氏先祖们的文墨瑰宝,使其重服社会。洋洋洒洒欧黄之作,琅琅上口极富哲理。先祖们句句经济,所论者无非。和其事业一样,一指一画尔卓丽华建树无非。
本集除收讳三异公的《来青园全集》外,还收集到讳灏睿公、讳行简公着编的《张氏诒谷遗集》讳任湛公的《二铭堂诗钞》《月湖闲咏》等,使流失的残卷归一完整。并对张氏家族作出客观实际的评价。(汉阳柏泉十九世孙张昌万派拉蒂尕谨纂
甲午年仲夏)下面将《东西湖古籍集成》编辑委员会为此书写的附录,全文转抄如下:
明清时期东西湖豪门巨族
——柏泉西湖张三异家族
研究地方家族史是研究地方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明清东西湖历史上,在众多家族中,柏泉张三异家族是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因其祖居西湖老屋塆,俗称西湖张氏,又因其地当时属汉阳县丰乐里三甲,又称“三甲张”。考察其家族发展史,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示东西湖明清时期的历史面貌。
一、张三异事略
张三异,字鲁如,号禹木,汉阳县丰乐里(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及东山农场巨龙岗一带)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1609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乡试名列榜首,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历任陕西延长县令,河南南阳府丞,福建邵武府丞,浙江绍兴知府。
张三异为官勤勉,政绩卓著。灾年露中求雨,组织灭蝗,捐资助赈,平价卖粮,救活不少灾民。智擒盘踞山林、聚众扰民的匪徒,保证一方平安。平反错案,断诘要案,有“片言断案”的美称。所到之处,士民均建祠纪念他。其事迹被收入当地名宦录。
晚年退职后,张三异为宗族和地方公益事而忙碌。他为宗族修建祭祠,购置祭田,每年祭祀香火不断。他周济乡邻贫困户,帮助办理婚丧大事;捐资数百金修建石潭泾、东流港等桥梁,方便乡民交通。
展开全文
晚年家庭生活十分和睦。张三异兄弟6人,二兄、四弟中年辞世,其余4人皆享高寿。长兄如榜(1600-1690)、五弟三锡(1617-1698)、六弟如玉(1625-1700),兄弟4人,晨夕必聚,形影不离,饮食同桌,气氛融洽,被称为“同乳四皓”。
张三异十分注意对后辈的教育培养。他的三个儿子伯琮、仲璜、叔珽都以科举出仕。他有胞侄17人,视若亲子,给他们每人良田30多亩,供读书之用。在他的倡导下,张氏门宗学风浓厚,文人蓊郁,出而为仕者不胜枚举。三个儿子步入仕途,他还时常教导他们:“汝辈第守祖父母‘清白忠厚,不爱钱,做好官’之训,尤以‘活人’为念”。给他们立下为官准则:“宜缄默,毋自矜侈;宜省刑,毋多事以扰民。见才者必遭忌,无过者即为功。惟谦惟和,以宽以恕”。
张三异才华横溢,作文不用草稿,下笔千言,神形兼备,与当时湖北名儒熊伯龙、刘子壮齐名。生平著作宏富。其《柏井歌》,信手拈来,清新自然,琅琅上口,描绘了柏泉山水人情和自己的晚年生活,洋溢着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夏王植柏别山顶,柏根直抵文山井。井底居然留双根,蜿蜒竟似鱼龙影。泉中有水清且涟,核实循名号柏泉。孤根不生亦不死,绵延已经千百年。晴川之树久已颓,此根胡为长且矗。要知三垒结仙胎,故尔长年发光煜。夏日炎炎如火烈,肩摩毂击喉哽咽。渴饮一杯顿清凉,无殊九天倾玉屑。得岁欣歌大有篇,庆云绕井护朱阑。雨旸时若无衍候,比户斗米值三钱。偶尔乾封月,佥谋拜井脉。井内生白云,霖雨遍山泽。绿蓑衣,青箬笠,处处人欢家室给。东西簇拥元礼囤,不闻箕叹与斗泣。君不见,柏泉之乡山与水,山势逶迤水清美。夏秋浩淼涨西湖,云泽淡荡九百里。又不见,水明山丽岳灵高,中生英俊五陵豪。斗酒床头成独啸,诗成信手自挥毫。嗟仆年迟暮,高卧听鸣榔。移居汉水滨,久未返山庄。突值贼氛炽,买棹避猖狂。天子声灵赫,长矢殪奔狼。黑翳开顷刻,复睹秋阳光。怡怡兄与弟,欢笑日閧堂。松花和竹露,时倾三百觞。放眼青天外,浩歌白云乡。愿得清宁亿万载,悠悠柏里酌泉香。
张三异发扬光大了先辈的优良传统,为后辈发展打下了基础、树立了榜样,在柏泉西湖张氏宗族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张三异家族渊源及发展
到清光绪年间,张三异家族编修过3次宗谱,时间分别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光绪二十年(1894年)。该宗谱记载:“吾祖伏一、伏二公昆季十人,自伏一至伏十,以避难散处。”“伏二公从麻城移黄陂分火山,复迁汉阳柏泉,为一世祖”。至于其生活年代、动迁时间、远祖为谁,谱序未妄自附会。
与此巧合,孝感清河堂《张氏宗谱》也记载伏一到伏十10兄弟:“焙,字暐,排行伏三,为本支迁澴(孝感)始祖。生于元元贞元年乙未(1295年)。天历(元文宗年号,1328-1330年)之难,偕兄弟十人由同心集分迁庙王岗。”谱载:伏二、伏三、伏五、伏七、伏八为同胞兄弟(与伏一、伏四、伏六、伏九、伏十为堂兄弟关系),父彪。彪父雄飞,雄飞父碂,碂父英,英父洽,洽父枸,枸父浚――张浚(1097-1164)南宋政治家,抗金名将,谥号忠献公,《宋史》有传。进一步追溯,其先祖为唐代宰相张九龄胞弟张九皋。此10兄弟与彼10兄弟同名、同姓、同经历,而且生活年代基本一致,但二者是否为一还不敢妄断。留此线索*****。
伏二为迁柏泉西湖张氏始祖,即一世,到张三异已是八世。首修宗谱时,从第十世起,宗派定为:“坦任承先榘行仁裕后昆
光明君子泽忠孝圣贤根”;三修宗谱时改定为“坦任承先榘行仁启世昌 传家崇德礼 华国进贤良”。由宗派可探寻家族源流。
张三异生活的年代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是其家族快速发展时期。到清康熙年间,同居于丰乐里(即今东西湖区柏泉农场全部和东山农场巨龙岗一带)者已有千余户。以当时户均5口计,达5000余人。
考查当地宗谱及有关典籍,其家族兴盛的原因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柏泉地处汉阳县北部边境,明清时期与东山巨龙岗合称丰乐里。这里北部岗岭起伏,路远林密,濒临府河,西、南、东三面湖汊纵横,烟波浩渺,不啻世外桃源,历代皆为避难之所。明末战乱连年,城市乡村十室九空,柏泉此间也有过兵乱。《张氏宗谱·我弦传》:“明末流寇爆发,举家逃匿。适先父卧病垂危,不敢动移。家人强父暂避,父宁死不听。(我弦)独侍左右达旦,为贼所获,驱迫担物。”不过柏泉并非战略要地,大部队不屑一顾;加之乡绅倚仗地理优势,组织乡勇自卫,散兵游勇奈何不得,因此总体而言是避过浩劫。该宗谱《直浩传》:“明季流寇扰害,公(直浩,三异族兄)纠各乡村长各领数十人督率以御,地方倚为干城焉。”又光绪《汉阳县识》:“士彦(三异父)以杰侠显。前明季年……献贼(指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窜楚,(士彦)复纠合壮丁修水陆二砦扼守,贼不敢窥。”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其家族的兴盛积聚了实力。
二是得益于严整的家族风气。三异的三儿子叔珽在《柏泉张氏通族祠堂碑记》中描述道:“……赏罚分明。父言慈,子言孝,士、农、工、商各尽乃业”。“家无顽懦之人,田多耕获之子,塾有读诵之儒,户皆可封之俗”。因而,他们在经济上逐渐成为里中豪富,在文化上形成世代书香。
明季,丰乐里曾担负沉重的养马徭役。士彦不忍心族人为此倾家荡产,总是独自统付;他还购置义田,延请塾师,兴办义学。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难能如此。族兄之黻(1595-1654)“督仆勤耕,渐致兴创,眷念先代书香,延师课子”。五弟三锡,“郡庠生,专治家事,不到十年,兴创完美,里中首屈一指”。
张士彦(七世,号恢浩)生于明万历八年,由县廪贡生。三异的祖父凤翼(六世)生于明嘉靖二十三年,与六甲张文迁(汉阳府庠生)同在柏泉景德寺文社读书。直浩(八世,)生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其“曾祖(五世)、近祖(六世)、父(七世)绍畴皆蜚声黉序。”之光(直浩)“尤夙慧超群,髫龄博学,食饩邑庠”,与恢浩、申浩、培浩“竹林情笃,同里友之,以‘浩’为字而有才者,忘分结‘十皓社’,名重一时。”(这是已知东西湖境内最早的文学社团)。
三、家族的鼎盛时期
从清顺治初年到乾隆末年约150间是张三异家族的鼎盛时期,即家族的第八世到第十一世。这一时期,经济实力雄厚,人丁兴旺,而最令人炫目的还是科举业的辉煌成就和仕途通畅。
科举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等级考试制度,由童生到诸生、举人、进士,每晋升一个等级都要经过一系列考试,许多读书人到老都只是个童生。寻常家族几代人出一个诸生(俗称“秀才”)就算很荣耀的,如果出一个举人那就是天大的事,视若神明。在张三异家族中,诸生比比皆是,只能算是“基本学历”。以下是其家族四代人中举人、进士的不完全统计:
八 世 如榜 顺治三年(1646年)举人
三异 顺治五年(1648年)举人,名列榜首;顺治六年进士
九 世 伯琮 康熙五年(1666年)举人
十 世 坦麟、坦熊 康熙五十年(1711年)同榜举人
坦让、天谟、坦谔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同榜举人
坦骢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副榜
十一世 芸 雍正十年(1732年)举人
任莘、任邺 雍正十三(1735年)年同榜举人
鼎 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
任艺 乾隆九年(1744年)举人
莆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举人
102年间,同一家族中15人中举,实为罕见。而且其中坦麟、坦熊为同胞兄弟、同榜举人(仲璜之子、三异之孙);坦让、天谟、坦谔为同胞兄弟、同榜举人(伯琮之子、三异之孙);任莘、任邺为同胞兄弟、同榜举人(仲璜之孙、三异之曾孙)。真是“可怜光彩生门户”!
学而优则仕。随科举业的辉煌成就而来的是仕途通畅。以下是第八世到第十一世出仕者(不完全统计):
八 世:如榜
福州普宁知县
三异 浙江绍兴知府
九 世:伯琮
河南巡抚
仲璜 广西梧州府丞
叔珽
徽州同知,叙知府 景睿
安肃知县
佳瑞
万县知县
佐瑞 武昌府教授
十 世:坦议 甘州知府、榆绥兵备道 坦含
任罗田教谕
坦让
山西汾州知府
天训 任象州知州
坦谏
陕西汉中同知
坦骢 云南和州知州
天忻
四川资州知州
天谟 江西奉新知县
坦麟 仓场总督兼户部侍郎,江苏 坦熊 云南按察使
巡抚、江西巡抚,授内阁学士兼 坦快 光禄寺署正
礼部侍郎
十一世:任燕
山西汾州知府
任萃 河南卫辉知县
任佐 四川绵竹等县知县
任莠 嘉兴府通判
任莘
怀庆府知府
任邺 河南邓州知州
鼎
广西荔波知县
任芬 福州府经历
莆
广西彭县知县
任艺 双流知县
芸
泉州同知
任达 直隶三角淀州通判
祖孙四代,任七品以上官职者达30多人,在本地区绝无仅有。有意思的是,坦让和任燕叔侄俩竟然同为山西汾州的前后任知府,被当时传为佳话。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坦麟、坦熊俩兄弟。
坦麟历任工部主事、户部员外郎,壬寅钦差通仓监督,雍正癸卯升鸿胪寺卿;乙巳升两淮盐运使、丁未升江苏布政使、戊申调山东布政使留署江苏,己酉调署江西巡抚,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壬子钦差监修江南高堰工程,癸丑督修浙江海塘工务,乾隆钉死仍补内阁学士,调任仓场总督兼户部侍郎,庚申降调安徽按察使。坦麟生性严谨,勤于政事,剔除弊端,一尘不染,已引起庸官们的忌妒,引发赴山东任时的勒赔事件。清世宗(雍正皇帝)明察是非,破格提拔。旷遇殊恩,坦麟忘身感奋,遇事不避嫌怨,最后遭到朋比排挤,孤立无援,年刚六十,忧愤成疾,去职还乡。他在汉阳蔡甸租房居住,足迹不入府城,与身为布衣时的两三个旧友诗酒唱酬,悠闲自得十余年而卒。他生平著作很多,但因为官清廉,无力刊行。光绪《汉阳县识》为之作传时惋惜地写道:“天下惜未竟其用也。”
《清史稿》多处记载了他的事迹,可谓名垂青史。
坦熊初任浙江桐庐县令,调仁和县令,补玉环同知,擢守台州,不久转任天津道,升任云南按察使,乾隆十六年(1751年)去职还乡。他在任数十年,南北辗转,所到之处,均有善政。虽然不象坦麟那样处于政治漩涡,惊心动魄,但其足智多谋,处变不惊,不畏权势,持正惠民,更具有传奇色彩。如桐庐巧断女尸案、钱塘智平罢市潮、仁和怒拘将军婿、天津力平村民冤等等都已成为民间趣谈。
四、家族的衰落时期
从清嘉庆年间直至清末,是其家族的衰落时期。衰落主要表现在科举业委顿、仕途黯淡,而人口未必明显减少,经济未必明显削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人口外迁。随着家族人口的急剧膨胀,本乡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自然外迁。据载:十一世,任镇,葬奓山;任佐,葬南乡蔡镇;任运,葬沌口。十二世,承柏,迁荆州江陵龙湾;辅,葬南乡;承煇,迁郧阳府;约,迁居直隶;承达,迁江夏。十三世,先钰,葬福建;先鋐,葬江苏;先鉴,葬扬州。十四世,道榘,葬黄冈;燮,葬湖南;迪榘,葬杭州。十五世,陆葑,迁沔阳州三合垸;行俭,迁河南;行濂,迁安徽。外迁之后,与家乡逐渐失去联系,业绩失传。
其二、自然灾害影响。清乾隆、嘉庆年间是江汉平原人口快速增长期。处于自然状态下的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于是,人们不断围湖造田,致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的破坏,因而自道光年间起水灾频仍。东西湖地处汉水北岸东南末端低湿处,深受其害。1905年张公堤的修筑,洪水消泻渠道再次锐减,在东西湖潴留时间延长,东西湖更是灾难深重。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往往是水来逃荒去,水落归田来,这样的动荡生活,影响了当地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此外还有咸丰、同治年间的兵乱。
其三、族纲逐渐松弛。前辈的艰苦奋斗,创造了优越的生活环境;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少数后辈人逐渐滋生奢靡之习,严整的家族风气逐渐松懈。十二世视学曾痛惜地描述乾隆二十四年老屋湾状况:“是非扰扰之所,赌博引诱之场。”
可见早在乾隆年间就有一些纨绔子弟、不肖儿孙败坏家风。
然而,衰落只是相对于其鼎盛时期而言。即使衰落时期,科举仕进仍不乏其人,在众多家族中仍属佼佼者。如:十二世,辅,延榆绥兵备道;承清,四川井研知县;约,汉中府知府;承濂,两淮中正场盐课大使。十三世,先锜,浦东场盐课大使;先鋐,永绥直隶厅抚民同知;先德,宿州通判。十四世,恩泽,草堰场盐课大使。十五世,陆葑,道光十二年(1832年)举人,国子监助教;行简,咸丰九年(1859年)副榜,同治六年(1867年)举人,任工部主事,改蕲水教谕等等。
五、对于地方的贡献
张三异家族中出而为仕者,大多能持正惠民,其事迹载于当地州府县志中,这是在外地的影响,姑且不论。对于本地区的贡献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为豪门巨族,自身的稳定发展与地方的稳定发展相辅相成,何况家族中热衷于地方公益事业、积善崇德者大有人在,因而更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七世直浩、士彦,八世三异,前文已有叙述。九世仲璜“每岁底潜以银米给其疏远之贫乏者,至苦节贞操则更加笃挚……至于捐金以倡修邑学、岁欠而出粟赈饥更其常矣。”叔珽于雍正二年(1724年)自筹巨资,重修境内两座大桥——东流港桥、石潭泾桥。东流港桥长50丈,宽1丈,高1丈;石潭泾桥长98丈,宽1丈2尺,高1丈5尺。1920年的《夏口县志》尚有记载,乡民受惠时间近200年。这是东西湖交通史上的盛事。十世佐瑞“喜施济。遇饥年,不以米谷腾贵自肥,罄仓箱给贫乏。”十四世榘纯捐学田五十石八斗。十五世行简每遇地方行政有不合实际民情的举措,总是据理力争,不计个人得失,务使官方知道民心不可违。光绪十五年(1889年)冬,十五世行简、行度在西湖中各修筑“救命墩”一座,以救助夏秋水涨船舶翻覆溺水之人。
其二,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文人蓊郁是张三异家族的最大特点,他们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仅就著述类而言,从张三异开始,代有传人,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医学等十分广泛的领域,试列举如下。
三异:《四书疏义》、《书经翼注纂》、《雪史》、《明史弹词》、《廿一史弹词注》、《感应篇注释》、《丹溪心佐附余》、《子丑新稿》、《诗家全体》、《来青园诗文集》、《文词合刻》、《江城纪事》、《诗家全体》等。主编《绍兴府志》,另与临安陈大夫合编《历科程墨》、《五经文鉴》。
伯琮:《豫省奏议》、《汝水鉴失》、《梁园汇要》、《五知庄诗文集》,刻行《万密斋医书》。
仲璜:《二十一史弹词注释》、《焚余草树》、《玉堂诗文集》。
叔珽:《厀啸时文》、《厀啸文诗初集二集》、《戏雪集唐》、《厀啸集》、《宋十六种集句》、《四六杂著补》、《汉诗音注》。
颢睿:《感应篇注》、《御制训饬士子文注》、《解见园文集》、《解见园诗集》。
佐瑞:《思亲十二时诗》。
江兰:(叔珽妻)《倚云楼诗抄》。
徐如蕙:(叔珽侧室)《厂云楼诗抄》。
坦麟:《奏筹定捐项以速公务疏》等奏议、《廿一史弹词注跋》。
坦熊:《天开河赋》、《展复玉环论》、《玉环厅志序》、《玉环城垣记》。
坦议:《万密斋医学全书序》。
芸:《凤棲山人诗草》、《环山胜境记》。
任湛:《月湖诗集》、《白雪吟》。
先捷:《从善书屋诗文集》。
先振:《周易至卦图说》、《禹贡水道便览》、《周礼详释》、《仪礼考》、《律吕考》。
煐榘:《燕贻园子平验案》。
暹榘:《诗韵通考略》、《半痴诗文稿》。
寿祺:《吾亦爱吾庐》、《北行日记》、《北行补吟》。
行简:光绪《汉阳县识》、《汉阳县志校》、《春秋分合纂》、《四书骈字集解》、《啸孙轩攒存》、《啸孙轩诗文集》。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十五世行简在保存其先祖著述方面功不可没。他校刊书籍有《来青园诗文集》、《郪啸轩诗文集》(并编次年谱)、《张氏诒糓遗集》、《榘选公文集》、《张氏墨存》等。
当然,作为一个封建豪门巨族,必然有他的时代局限性,这些自应另当别论。
附录:根据“湖北省地方志”、“湖北人物”、“地方邑志”等记载(将已查到的人物,特追补上述漏掉部分):
十一世 任运 太学生 、 十二世承晋 郡禀生 十三世、 先振 邑禀生
十四世 榘纯 郡廪生 十五世行简 候选国子监学正、十六世仁芬 江苏候补道
十七世 启瑞 浙江候补知县、启瑲伪湖北省秘书长、
十八世 世模 江汉大学教师、世俊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世英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赫格尔哲学鼻祖。
十九世 昌干 博士生导师,同济脑外科专家。昌年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