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肇星 名嘴 克林顿 铁嘴 舌战

李肇星:铁嘴外长,舌战美国名嘴,让克林顿写下道歉书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9 19:03:03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李肇星曾说过:“真理往往是最朴素的,以历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最简朴、最实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人曾言,一个说的话当中不可避免地会透露出他的观点与态度,而从一个人说的话当中我们往往能看到他的过去。

而纵观李肇星过往经历,不难看出,这一句话不但代表了李肇星对于诸多事物的看法,也代表着其最根本的处事原则:“以最质朴的态度认清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再去切实解决好问题”。

李肇星

“诗人外交家”在驻美之前

李肇星出生于1940年的山东青岛,他的家境并不富裕,而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李肇星并没有沉寂,反倒被激发出了学习的热情。彼时尚且是孩童的李肇星利用了他能利用的一切时间来学习。

在这条无止境的学习路上,年少的李肇星昂首阔步地向前走去。而他的目标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渐渐确立了——北大中文系,这是李肇星头顶星空中最吸引他的一颗。

命运的手就在李肇星高考这一关时垂了下来,它拨动了这条路上的一颗小螺丝。李肇星错失第一志愿,被其第二志愿也就是北京大学西语系录取。而在之后的1964年,也就是李肇星毕业之际,恰逢外交部到西语系挑人,而李肇星在此之后也就正式踏上了他的命途。

展开全文

过往不断学习积累的丰厚底蕴,支撑起李肇星面对翻译工作时的淡然自若。他以中国独有的文字美,加之其本人过硬的专业能力,精确地完成着他每一份翻译工作。

随后在1985年到1990年间,李肇星更是以部长助理及外交部发言人的身份,在西方记者刁钻尖刻的提问下沉着应对。

他从土地上生长起来,过早经历的困苦使得他在面对风浪时,拥有着远胜常人的沉稳心态。最终,这一份沉稳为他争得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在1998年出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

这份机会伴随着挑战落到了李肇星的肩头,彼时的李肇星尚且不知,在担任驻美大使期间,他将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当中。

“炸馆事件”下的悲愤与挑战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随着一声巨响,我国驻南联盟使馆的产生了剧烈震动。在这场人祸当中,两位来自不同媒体的记者与其中一位记者的爱人当场牺牲,除此之外,使馆内还有20多位同志受伤被送往医院。

李肇星看到这个消息时震惊与愤怒席卷了他,但同时作为一名外交官,他敏锐地嗅到了危机的气味。他迅速召开会议。

在后来李肇星所写的《说不尽的外交》一书中,我们可以得知,原本李肇星正打算在那几日回国述职,而在事件发生后,他马上请示国内,申请留在美国处理这件事。

当消息传回国内后,当天就有爱国人士开始组织抗议活动,群情激奋的抗议人群围堵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前。自发聚集起来的网络红客也开始大肆攻击美国网站,在这场网络大战之中,双方各有以百计的网站上被插上过对方的国旗。

而这些行动无一不显示着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与中华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

在这场外交的战役当中,他明白,他已经站到了中心的位置,身后是国家与人民,肩负着国家荣辱。

李肇星,你的挑战来临了。

“铁嘴外长”的果断与智慧

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李肇星,正面对着他迄今为止的外交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而他非常清楚,愤怒是解决不了问题。

彼时李肇星看着美方递过来的满篇狡辩与避重就轻,他冷静且一刀见血地指出:美方的狡辩在真相面前根本无立足之地,而这样的态度是中方决不能接受的。

随即又反过来质问道:美方试图把事件说成“意外事故”,且在事件发生后毫无公开道歉的打算,这种无礼而野蛮的行径,就是美国所奉行的人权与良知吗?

美国方面代表皮克林被质问得哑口无言,沟通到了这一步,面对着李肇星的丝毫不退让,他只能离开。而就在皮克林离开后,奥尔布赖特随之来访。

当时任职美国国务卿的奥尔布赖特女士与李肇星正是朋友关系,李肇星面对公私双重身份时,充分展现出了一名外交官所应有的专业态度与冷静。他让人先与其周旋,直到中国驻华盛顿记者赶到后才与奥尔布赖特正式见面。

而奥尔布赖特在见到李肇星的第一时间就提出了“只见大使不见记者”的要求,李肇星面对这一无理要求时,只回道:“你是否见记者与我无关,但你有必要知道,在“炸馆事件”中遇难的三位中国公民,两位都是中国的记者。”

奥尔布赖特见识到李肇星的态度后,开始了对“炸馆事件”的一系列解释,她表示一切皆是意外,美方也对此深表痛心,同时她还代表总统提出了希望与当时的领导人通话的要求。

李肇星面对美方的一再辩解,再度表达了对美方不首先进行道歉这一行为的气愤,并且严肃要求其代表美国政府正式向中国人民道歉。

面对李肇星坚定的目光,奥尔布赖特开始与助手们进行商讨。也就在此时,中国驻华盛顿的记者们赶到了,他们围在会客室外,奥尔布赖特得知这一消息后,当即表示想通过后门离开。对此李肇星则回道:“中国使馆可以保障你的安全,我们没有后门。”

随着奥尔布赖特与李肇星的会见结束,奥尔布赖特被中国记者团团包围,而在记者们的严厉责问下,奥尔布赖特发表了一份声明。这也是“炸馆事件后”美国政府主要官员首次公开表示道歉。

奥尔布赖特

白纸黑字,“逼”出来的道歉信

由于中国人民在“炸馆初期”充分感受到了美国的态度上的敷衍与对这一事件的搪塞,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民的愤怒也在不断发酵。

在中国政府与人民的不断施压之下,克林顿就这一事件给当时的领导人写信表达了歉意与哀悼,与此同时他也再次提出希望与领导人通话。而为了表示诚意,克林顿也决定在白宫会见中国大使。

就这样,李肇星与刘晓明、何亚非出发了。而这场会面也将为李肇星外交经历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会面克林顿就郑重要求李肇星代他转达对遇难者家属的道歉与慰问。李肇星同意了他的要求,继而又表明:这三位遇难同胞除去个人身份,也代表了中国人民,是中国的儿女,所以美国还应该向中国与中国人民道歉。

说完李肇星就拿出了他们一行人带来的吊唁簿,而后郑重提出自己的要求,他说:“中国人重视白纸黑字,所以请您将道歉写下来。”

面对这一要求,克林顿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但随即他就拿起笔,在吊唁簿上写下一句话,表示了哀悼与歉意。在签上姓名后,克林顿进一步做出保证,他保证美国将开展全面、彻底的调查,且会将结果及时公布。

克林顿低头写下道歉的这一画面也被人拍摄下来,并在美国报纸上大肆报道。更有美媒评论说:李肇星逼克林顿写道歉,将就像小学老师责罚小学生写检讨。

这就是“铁嘴外长”李肇星,可以不畏强权让克林顿写下道歉书,也可舌战美国名嘴不慌乱。

“铁嘴外长”舌战群媒

“炸馆事件”之后,相比与美国政府交涉,李肇星美国媒体的交锋更称得上是刀光剑影。

起初为了将真相公之于众,李肇星提出了争取美国的舆论的这一想法,希望在舆论的压力下,能够让美国政府诚挚道歉。他相信,正义是站在有道理的一方的。

在一次PBS的采访上,主持人上来就单刀直入,直问李肇星相不相信“炸馆事件”是一场意外,又是否相信美国政府的解释?

面对这一提问,李肇星秉持着一贯风格,在进行了逻辑缜密的分析后,他开始作答,他首先表明了美国的解释空口无凭,要求看到调查后的证据,其次对美国的辩解做出了回击,表明美国言行不一,最后强调了中国及中国人民对此的愤怒与抗议。

此后,李肇星又对上了美国“名嘴”山姆·唐纳德。在采访当中,唐纳德的提问充满了火药味,他直问:中国能否保证在中国的其他美国外交人员的安全。而面对这一问题,李肇星当即回击:为什么不问问“炸馆事件”当中受伤的中国工作人员情况。

李肇星在事件之初,面对一众西方媒体表现出了极度的冷静与沉稳,对于问题的回答滴水不漏,充分发挥了自身作用,为揭开事件的真相付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

而随后在5月16日,李肇星又接受了NBC的采访,那时“炸馆事件”已经从道歉转移到了调查真相与后续惩处上。主持人拉瑟特在采访当中问李肇星:在美国多次道歉之下,中国是否接受了美国的道歉?

李肇星敏锐地察觉到了拉瑟特话里的质问之意,当即回道:这并非普通事件,而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犯下的暴行,同时两位领导人通话时也保证了会进行严密的调查,而中国人民此时正在等待着调查的结果。

在舌战美国媒体的同时,美国媒体也将李肇星描绘成一个“铁嘴铜牙”的“强硬派”,形容他是个不肯退让的斗士。对此李肇星则表示,他只是在为中国的普通民众说话。

事件过后,李肇星依旧秉持着自己的原有态度,曾经一位新西兰记者向李肇星提问:中国军费上升,会不会对邻居造成影响?李肇星冷静地反问道:请问你知道新西兰的军费是多少吗?

也有记者追问过李肇星:日本媒体传您即将引退的消息是否属实?李肇星对此的回答严肃而不失风趣:你信日本人的,还是信我的?如果信他的,不用来问我。

日本记者曾经请李肇星评价朝鲜拥有核武器问题时,他很谦虚地回答:在朝鲜是否拥有核武器上,我想这方面你可能知道得比我更多,换句话说我不比你知道得更多。

李肇星的“强硬”,已然在多国媒体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但这并非李肇星的根本目的。正如李肇星所说的那样,他一贯信奉:“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他所行所求,为的是国家、人民,为的是公正、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