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景 名将 近代 海军 再现

真实再现近代海军名将的生命图景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3-06 22:03:04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真实再现近代海军名将的生命图景

——读《曾经沧海——近代海军名将陈兆锵》

《曾经沧海——近代海军名将陈兆锵》

□姜鸣

马江昭忠祠位于福建福州马尾林木葱郁的马限山下,土红色围墙里有专门纪念在1884年中法战争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的海军将士牌位、题名墙和展馆,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昭忠祠最初由署理船政大臣张佩纶于1885年1月30日离任之前,会同钦差大臣左宗棠等连衔向朝廷奏请建祠,以祭祀中法马江之战阵亡官兵。在奏请获准后,由继任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建造昭忠祠,1886年落成,成为中国第一座专门祭祀海军烈士的国家场所。

在这之后三十二年,昭忠祠年久失修,破落凋敝,海军总司令蓝建枢与福州船政局局长陈兆锵商议,筹资展拓修葺。陈兆锵带头捐款,广为筹资,由船政局组织具体施工,使得昭忠祠的修饰与合祀工作得以顺利完成。

王国平、陈悦的新著《曾经沧海——近代海军名将陈兆锵》(福建人民出版社,2022年4月)一书,详细发掘和记录了陈兆锵的传奇一生。陈兆锵先后担任江南造船所首任所长、福州船政局局长,属于技术军官,在旧海军中影响很大,但传世资料甚少。王国平作为四川日报首席记者,擅长新闻事件的调查追踪,也是近现代海军史的爱好者,长期致力于近代海军后裔家族史研究。陈悦则是研究近代海军史的名家。二人撰写这本陈兆锵传记时,既通过家属了解各种情况,又极细致地搜罗爬梳史料,得以将陈兆锵所处的时代和他所经历的史事予以更全面地展现,对陈兆锵人生履历细节和事功评述也作出了全新补充。本书弥补了海军史研究中技术军官人物传记的缺失,也弥补了福州地方史研究中这位著名前贤传记的缺门。

陈兆锵当年曾撰写《重修马江昭忠祠、墓记》,而昭忠祠中陈列刻石碑文仅有第二块,第一块刻石早已佚失,王国平和陈悦锲而不舍地追踪到海峡对岸,终于在相关档案中查到文稿,使得碑文可窥全豹。碑文中写道:“事不论成败,官不校崇卑,其为国效死者,必使其千秋万岁后,仍立于不朽之地。”表达了一位老兵对战友的怀念之情,这也是百年之后,仍有许多军事历史爱好者依然孜孜不倦地追踪甲申、甲午战绩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原因和动力所在。

从陈兆锵主持江南造船所和福州船政局的经历看,这两处都是1865年建立的当时中国最新式工厂,代表着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到1910-1920年代却举步维艰。江南造船所和福州船政局只能靠修理商船和军舰来维持周转运行。十几年中,陈兆锵为了两家企业不至于关闭,殚精竭虑,腆颜求人。他对于舰艇制造的远大抱负和眼前计划,都无法落实。

不仅造船厂穷,海军也穷。至1921年底,海军部欠饷达13个月,机关、舰队欠饷也达7个月之久。船政局修理军舰需要帆布一方,价格仅4元,因无款项,只能缓修。飞潜学校教员杨某葬亲,需从局中借款20元,竟然无法照发。1923年9月,因海军部欠薪又达一年,自海军次长徐振鹏以下军官发出通电,宣布全体辞职。因为海军长期缺乏经费,最终被各路军阀引诱而分裂,本来全国性的以对外防御海上入侵为使命的统一军种,忽而南下,忽而北上,卷入内战。中国海军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远。

陈兆锵在担任船政局长时,还有一段奇特的贡献,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中国最早的飞机研制。只是囿于经费拮据,福州船政局开创的中国第一代飞机最终没有发展成量产的航空工业。

从历史大周期看,一个半世纪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兆锵经历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成为近代海军发展的见证者。但他依然难以想象中国今天的造船和航空、航天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