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为什么一定要将丰臣家赶尽杀绝
《德川家康》一定要将丰臣家赶尽杀绝的原因:是出于对德川家康的不信任。
丰臣秀吉是很清楚德川家康对丰臣氏的威胁的,故在丰臣秀吉灭掉关东后北条氏的不久,即将德川家康的领地从三河、尾张一带移封到关东地区。
却是一个重大的失策。其时的关东之地虽还较为落后,但关东平原却是全日本最大、最为肥沃的一块平原。而使德川家康获得了关东八州二百五十多万石的领地,这比丰臣秀吉死后的丰臣家直属领地还略多。
领地的石高代表着实力,大约一万石的领地能供养300名左右的武士,这也是德川德康能夺得天下的原因所在。
丰臣秀吉虽对德川家康不信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德川氏的实力,反而经过不恰当的徙封,使德川家康的实力有所加强。
其实,这跟日本的政治制度有关。日本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岛国,多山地、少平原,从而使得日本的地方很容易形成割据。
江户时代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德川家康出生于三河冈崎城(现爱知县冈崎市),原姓松平,永禄十年(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母为广忠正室於大之方(传通院)。
桶狭间合战后与织田信长结为“清洲同盟”,多次配合织田军击败强敌,并与武田家不断蚕食今川家的领地。本能寺之变后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与丰臣秀吉对峙,后又迫于形势而向其臣服。
小田原之战后被丰臣秀吉移封关东,虽失去长年的根据地,但得到丰臣政权下外样大名中最大的领地。担任五大老的笔头。丰臣秀吉死后,在关原合战中率领东军战胜西军,确定了霸权。庆长八年(1603年)受封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开创幕府。
丰臣秀吉怎么死的
病死的。
庆长三年(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因病逝世,死于伏见城。丰臣秀吉死前,领五大老辅佐幼子丰臣秀赖(とよとみひでより)。
其根本目的是要以合议制度来抑制德川家康的抬头,以确保丰臣政权可以代代相传。入侵朝鲜半岛的日军在接获五大老的命令及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安排下,向明朝隐瞒了秀吉的死讯,随后与明朝议和并逐渐从朝鲜撤军。
可是这场战役日军损失巨大,此役也埋下了德川家康日后成为征夷大将军的一个重要伏因。而日本与朝鲜的关系,到庆长十一年(1607年)才恢复正常。
丰臣秀吉死后,他生前安排的政治均势很快被打破。五大老以德川家康(とくがわいえやす)最具影响力,使丰臣家内部势力开始有派系分别。
不久,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也过世,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开始与家康对立,互相拢络势力。最后东军以德川家康为首,西军以毛利辉元为首,于庆长五年(1600年)两军对决,史称关原合战,后来德川方面赢得战争,而石田三成则被处死。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即征夷大将军之位,丰臣家从此日渐没落。
扩展资料:
丰臣秀吉(とよとみひでよし,ToyotomiHideyoshi。天文6年2月6日-庆长3年8月18日,即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封建领主,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
原姓木下,之后将丹羽长秀和柴田胜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将改姓羽柴。农民家庭出身,本是一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长死后在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他是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被称为“太阁”。
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后病逝。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治国有方,多年战乱的日本一时间国泰民安。他见日本已经安定,遂萌发了建立一个亚洲大帝国,他决心到比日本更广大的空间施展一番。
首先要征服朝鲜,再来征服中国,后再征服印度,建立一个包括日本中国、印度、朝鲜在内的亚洲大帝国。
1592年,秀吉出兵率兵20万征伐朝鲜,兵员以西日本诸大名为主。此战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因当时年号之故),朝鲜称“壬辰卫国战争”(因1592年为壬辰年之故),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因当时年号之故)。
1598年9月18日,丰臣秀吉逝世于伏见城,享年62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丰臣秀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