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横家有多可怕

纵横家有多可怕(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为何后世传说极多呢)

jnlyseo998998 jnlyseo998998 发表于2023-02-07 19:23:08 浏览6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为何后世传说极多呢

提起纵横家,不少人可能就会想到苏秦、张仪两人。在战国中后期,两人依靠自己的口才游说诸国,为自己谋取官职,期间分别提出“合纵”、“连横”的策略。苏秦联合东方各国,提出合纵抗秦的策略,使秦国十多年不敢出函谷关。而张仪依靠连横的外交策略,帮助秦国打破了东方诸国的联合,为秦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为两人的突出表现,后世就将那些像苏秦、张仪一样的人称为纵横家。

不过纵横家是后世赋予他们的称呼。在先秦时期,他们一般被称呼为游士、说士、辩士等。换句话说,虽然被称为纵横家,但本质上讲,这些人其实就是那些依靠自己的学识与口才来谋取官职的游说之士。获得官职后,这群人就通过各种途径来践行自己的主张,通过游说各方势力,左右天下局势,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纵横家一般都精通外交策略、游说艺术和权谋之术。对于纵横家来说,杰出的口才是他们立身的根本。史书记载,苏秦曾经游说各国,希望谋得一官半职,但都没有成功,最后一贫如洗回到家中。家人看到后很担心,但苏秦却说,只要自己的舌头还在,还能说话就不是大问题。之后,又在家中苦学数年之久的苏秦再次前往游说各国,最后成了合纵长,负责协调东方各国联合抗秦。

而为了提高自己的游说水平,广博的学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纵横家不像儒家、道家、墨家这些,纵横家似乎并没有什么十分核心的观点。为了实现自己的意图说服各方势力,他们需要了解各家的思想,掌握足够多的知识与信息,以应对各种质疑与挑战。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他们会援引各种材料,而不局限于某一家的观点。有时甚至要通过寓言故事,来传达自己的观点。对纵横家来说,如何说服对方最关键,而其他那些,都是为说服对方服务的。

此外,纵横家还要精通外交策略。战国时期,各国之间关系多变,时而对抗时而联合。而各国间关系的转变,必然也影响着各国的国内局势。若对整体局势没有了解,恐怕就很难准确地处理国内、国外出现的问题。而且,当时各国的国内环境也极为复杂,有时为了解决国内的问题,不可避免地需要借助他国势力,这就要求纵横家能够精通外交策略,用外交手段操纵各国政局,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战国后期,各国争锋,在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也会利用外交手段来削弱对方。比如燕国在进攻齐国之前,就先采用苏秦的策略与他国结盟,孤立齐国。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纵横家是什么办法都会采用的。因此,一个合格的纵横家必然也要精通权谋之术。因为当时,纵横家的地位与权力全都来源于其所投靠的君主,因此十分不稳固。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只能尽力打压竞争者,提高自己的名声,或者拿到足够的功劳来换取君主的信任。比如张仪,为了破解东方各国的合纵策略,就尽力讨好楚王,获得楚王的信任。张仪向楚王许下不少好处,诱使楚国放弃了与齐国等国的盟约,等到楚国与齐国等国疏远了,楚王才知道张仪是在欺骗自己的。然而此时,楚国已经很难再独自对抗秦国。

不过,纵横家之所以能够左右天下局势,主要是当时的局势使然。比如苏秦合纵六国时,六国正苦于秦国对自己的威胁。此时魏国实力下降,赵国尚未崛起,各国都没有办法独自与秦国抗衡,因此得到了燕、赵两国支持的苏秦才能让各国接受自己的合纵策略。而到张仪游说各国时,东方各国之间龌龊不断,秦国的实力不降反升,各国既不愿联合抗秦,又没有胆识独立抗拒秦国,这就给张仪的连横策略提供了机会。换言之,无论苏秦、张仪的个人能力如何优秀,若不是恰逢这样的环境,两人也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

《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纵横家言行的书,通过《战国策》我们可以知道,像苏秦、张仪这样的纵横家只是少数,更多的游说之士最终不过是凭借口舌之利,争取些许好处罢了。但即便是这么一点好处,也足够让纵横家抛弃所有道德底线来争取了。

纵横家是怎样一个学派对后世发展有什么影响吗

“纵横家”是指一个独特的谋士群体,在每一王朝当中都可以见到纵横家的影子。纵横家是战国战乱时代的产物,每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人都在位这个时代寻找一条通向光明的大道。纵横家是一群极其特殊的存在,他们的人数不多,但是每一个人都是精品,纵横家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才的质量。对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深远的影响,纵横家是鬼谷子创立的学派,每一代弟子只有两个人,但是这两个人都是能够影响整个时代的人物。

公孙衍、苏秦、张仪 都是纵横家的代表人物。纵横家并不忠于某一个人某一个国家,他们忠于自己,忠于这个时代。他们凭借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够抵挡10万雄兵,纵横家出现了封建王朝当中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在乱世当中纵横家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他们利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来获得上层统治阶级的认可,凭借着自己的政治手腕和外交手段帮助国家获取更大的利益。政治是聪明人和聪明人之间的斗争,没有两把刷子的人不要踏足政治界,政治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子,里面充满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纵横家就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当中抽丝剥茧找到有利于自己利益的那根线。

历史上很多封建国家的君王和伟大的政治家都受到纵横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拥有极其高明的政治手腕,凭借着自己聪明的头脑和智慧,把权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然后把自己的意志上升到国家意志,上升到人民意志当中,每一个政治家都有纵横家的影子。

纵横家公孙衍到底有多厉害,有怎样的相关记载呢

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有一群人,他们不靠双手劳动,也不靠打仗立功,但是他们却吃喝不愁,甚至封侯拜相,他们靠的只是一张嘴,如果说他们身体有一个部位最有威慑力,那一定是嘴里那条柔软的舌头。

这群人就是战国时期的纵横之士,何为纵横?《汉书·艺文志》中称:“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

那么行人之官又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外交官,你可能会说当时的战国又不是整个世界,国别都没有,搞什么外交呢?其实不然,当时中原大地上有好几十个诸侯国,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好似一部国际史,纵横之士也应时而生。

说起纵横家,你可能会立即想到张仪、苏秦,这两个把战国时局搞得天翻地覆的师兄弟,一个连横,一个合纵,只要一张嘴,诸侯就害怕,可见其嘴巴的能力,抵得上千军万马。

但是,我们这次却不说他们俩,而是说历史上另外一个低调不善炒作自己的纵横大家公孙衍,他到底有多厉害呢?一张嘴就为秦国谋取了东出争霸的要地。

公孙衍是秦国继任商鞅的第二任大良造,也是最后一任,但是他又由秦国大良造变成了合纵抗秦首倡者,公孙衍的华丽转身到底经历了什么,其实都是被逼的。

一座山和一个关。

公孙衍,又被人称之为“犀首”,这个犀首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武官的职位,也有奇谈怪论认为公孙衍的头长得像犀牛,有道是,公孙衍的头像皮球,有山有水有河流,当然这不可信,大家看看笑笑就算了。

其实,犀首很可能是公孙衍的雅号,因为此人外表看似非常忠厚老实,但是他的攻击性非常强,就像犀牛一样,公孙衍本是魏国阴晋人(今陕西华阴),这个地方其实真不一般。

因为此地是魏国和秦国的交界处,并且此地还有一座山和一个关,山是崤山,关是函谷关,如果你还不清楚这地的地理概念,我们就换种说法,战国时期,秦国之外的六国又被称为山东六国,这个山就是崤山。

这个关,意义更不一般了,秦国想要东出,必须要攻下函谷关,六国想要遏制秦国,只需牢牢把住函谷关就像掐住了秦国的脖子,而这一座山和一个关都在公孙衍的魏国老家阴晋。

公孙衍用老家换取了秦国大良造。

雄心壮志的公孙衍原本想在魏国一展报复,但是魏惠王昏庸,一直不重用公孙衍,郁郁不得志的公孙衍被逼着必须另寻出路,他就把目光投向了西部的秦国。

这时的秦国正值商鞅被车裂身死,秦国大良造空缺的局面,公孙衍心动了,于是西进劝说秦王,给魏国造成大军压境的局面,然后让其去劝说魏王,为秦国兵不血刃要来阴晋之地。

秦王一听,这个注意好,自己想要阴晋这个地方都快想疯了,姑且就听公孙衍的,秦国大军向魏国袭来,魏王害怕极了,这时候公孙衍以使者的身份来到了魏国,魏王大喜,隆重招待了公孙衍。

公孙衍开门见山,叙说了秦国如何厉害,魏国有灭国之危等等,魏王赶紧问有何计策,公孙衍迟疑了一会说,为今之计只能割地求和,魏国赶紧又问,割哪块地比较好,公孙衍再次迟疑了一会说,阴晋就可以。

公孙衍被逼着合纵抗秦。

就这样,魏王听信了公孙衍的威逼利诱,立马把阴晋之地献给了秦国,以示友好,公孙衍也摇身一变从魏国人一下子就变成了秦国人,这个事件中,最为受益的就是秦国了,最为高兴的就是秦王。

秦王日思夜想的东出争霸的要塞,竟然还真被公孙衍给忽悠过来了,高兴的秦王就把阴晋这个地名改成了宁秦,通过这个名字,您就可以知道这个地方对于秦国的重要性了,公孙衍也被秦王封为了大良造。

按理来说,这样的人才秦国应该好好珍惜才是,怎么会又跑到六国忽悠着这些诸侯一起攻打秦国呢,因为这时候秦国又去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张仪。

如果说公孙衍这个人比较狡猾的话,那么张仪只能用阴险来形容,张仪在秦王面前处处诋毁公孙衍,秦王把张仪封为丞相之后,公孙衍日益被冷落,隐隐约约着性命之忧,公孙衍只好投奔魏国。

投奔魏国之后的公孙衍为了报复张仪,于是开始笼络除了秦国之外的诸侯国,拉起了五国伐秦的队伍,首倡合纵抗秦取得了名义上的胜利,也让秦国为之震撼,虽然五国伐秦还是以失败,但是公孙衍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证明。

纵横家公孙衍到底有多厉害?一张嘴就为秦国谋取了东出争霸的要塞,兵不血刃,夺得了将来东出的门户,秦国得到宁秦此地之后,其实在地理上已经处于不败之地了,毕竟进可攻,退可守,秦人只需守住函谷关就行。

由秦国大良造变成合纵抗秦首倡者,公孙衍的华丽转身,都是被逼的,被逼着去秦国,又被逼着去山东六国,可以说公孙衍此人是天降大才,不管在哪都能发光发亮,相比较苏秦,他只是缺乏对自身的炒作而已。

至于关于公孙衍的历史为何还没有苏秦记载的多,其实苏秦的很多事迹都是公孙衍的,比如,什么六国丞相啦,比如和张仪的对手戏啦,等等。

那么后世的纵横家为何会如此推崇被美化后的苏秦呢,其实说白了,这样的苏秦是那时纵横家的终极目标,从布衣到卿相,处处鼓励着这些靠嘴皮子吃饭的人。

鬼谷子到底有多可怕

相传他出生的时候,前额上有四颗肉痣,而且还呈鬼宿(二十八星宿之一)之象排列,鬼谷子生于公元前400年,卒于公元前270年,这样一来,鬼谷子的年龄就是整整130岁。

据说鬼谷子常入深山修炼,他深谙道法,懂易理,善占卜,能观天象,可察阴阳,有谋略,知兵法,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逗引埋伏,也不管是安邦定国还是修身养性,鬼谷子都是样样精通,他简直是百科全书式的“神人”,无人能及。

鬼谷子的结局

鬼谷子王诩仙逝的说法版本不一,各执一词。有人认为鬼谷子最后是被人杀死的,那么结局很可能和百家争鸣的学派恩怨有关,其中最大的嫌疑学派是墨家。墨家讲究兼爱非攻,崇尚制暴,加上墨家成员涵盖全国各个阶层和显赫贵族,内部结构也极其隐秘,养了一群刺客侠士剑客。

传说中的鬼谷子神秘叵测,居无定所,只知居于云梦山修身养性、学习心理揣摩、纵横捭阖之术,可终究只是现实凡人。外加此人培养的能人异士一出手就是搅乱天下战事,导致各国相斗,和反对战争的墨家思想相违背。

凭一张嘴就让魏国送秦国两个郡,纵横家张仪到底有多厉害

张仪是 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很多人都认为张仪学得是兵法,其实不是,他学得是纵横学,而且师承著名的鬼谷子,与庞涓和孙膑是同门师兄弟,他因和魏惠王有私仇,所以在一次谈判中,张仪通过其巧辩的思维,让魏国心服口服的白送了秦国两个郡的地盘,纵横家张仪如果放在现代的辩论会上一定是最佳辩手。

一、张仪的口才,是他吃饭的饭碗

张仪其实最初想要投靠的是魏惠王,但是魏惠王没接收他,所以张仪去了魏国敌对的楚国,但是在楚国他不仅没能施展才华,反而遭到了一系列不公的待遇,甚至还怀疑家境贫寒的张仪偷了和氏璧,这对于张仪来说就是奇耻大辱,所以他憎恨楚国和魏国。当他在楚国混不下去的时候,张仪又找到魏惠王,提议让魏国去攻打楚国。

二、一张巧嘴,让魏国拱手让了秦国两个郡

张仪提议魏惠王去攻打楚国,但张仪与楚国始终是有矛盾天下尽人皆知,他将彼此的利益关系分析给魏惠王后,鬼使神差的魏惠王竟然觉得有道理,辩论家嘛,时间没有几个人能抵得上他的逻辑和思维,就这样,张仪通过挑拨楚国和魏国之间的关系,还将赵国和韩国两个国家成功拉下水,但是张仪盯上的其实是秦国宰相的位置,他在四个国家中编织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让秦国坐收渔翁之利,最后,四国都伤,唯有秦国收了魏国免费赠送的两个城池。

张仪作为鬼谷子的徒弟也算是没给他老人家丢脸,他凭借清晰的思辨能力,和一张巧舌如簧的嘴,让魏惠王非常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收他为自己的宰相,让楚王也后悔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冤枉他,这就是张仪作为纵横家的能力所在吧,术业有专攻,张仪也是历史比较出色的一位了。

在秦时明月里面,纵横家到底有多厉害

在动漫秦时明月中有这样一个门派叫做纵横家,它的掌门号称鬼谷子,成员包括盖聂和卫庄,一个代表纵,一个代表横。在秦时明月中纵横家的实力是顶尖的,几乎没有人可以打败他们。阴阳家和罗网六剑奴这种顶尖高手也不是盖聂和卫庄的对手。

在秦时明月中,阴阳家是一个非常强的派别,阴阳家有非常多的高手,但是在与盖聂的几次交战中,却都以失败告终了。阴阳家的大司命,少司命,甚至是星魂,都是盖聂的手下败将。

罗网在秦时明月这部动漫中是一个顶尖的杀手组织,它拥有六个非常牛的杀手,称为六剑奴。如果这6个杀手联合进攻,绝大多数都不是对手,甚至过不了一招,由此可见他们的强大实力。盖聂和卫庄在遭遇6个人的联手攻击时,确实也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与阻碍,但是,作为鬼谷派的纵与横,两个人心灵相通,他们所使出的百步飞剑,与罗网六剑奴的联合进攻相比更胜一筹,罗网的6个杀手在盖聂和卫庄的联合进攻下,最终受到了重伤。罗网的6个顶尖杀手联合在一起都尚且不是盖聂和卫庄的对手,更不用说其中的一个人了。所以说纵横家在秦时明月中,几乎是一个无敌的存在。

阴阳家之所以这么强大与他们的培养方法是分不开的。与其他门派招收大量弟子不同,阴阳家的掌门鬼谷子一生只会招收两个弟子,把他们向两个几乎完全相反的方向培养,最终他们之间的获胜者会成为鬼谷派的下一任掌门,这使得他们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但是同时他们之间也一直维持着一种平衡的状态,既是对手也是队友,他们会在不断的对抗中提升实力。

纵横家张仪,为秦国立下无数功勋,为何后人却评价他阴险狡猾

这是由他自身的身份决定的。张仪作为一位纵横家,靠着他一根舌头到处游说,为秦国一扫六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可能他会为了说服他人而说出一些狡猾的话,但这就是他身为一个纵横家应该尽到的责任,尽管他被人评价为阴险狡猾,但也不能改变他做的那些奉献,没有他,可能就不会有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那么也就不会有后来有统一文字这一些进步,所以我认为张仪的功是大于过的。

秦惠王

张仪是一位杰出的谋士和辨士,是靠一根舌头吃饭的人。张仪在秦国当宰相的时候,恰逢五国想合力攻打秦国,但其实五国本面看齐心协力,背后却各自都谋划着攻打秦后要如何乘机攻打其他的国家,这时候张仪发现了其中的猫腻,不辞辛苦游走于六国之间,一个个的去说服拆解他们之间的联盟,后来要攻打秦国的时候,五国都处于谁都不信任谁的局面,秦国发现了披露后乘机统一了六国。

张仪

纵横家有时会被别人说长着阴险狡诈的嘴脸,但他们其实都非常务实,因为他们有着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可能他们有时候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折手段,不见仁义道德,但是他们却至始至终都是为了服务自己的国家,忠于自己的国家。所以我觉得张仪只是善于抓住人性的弱点,善于出谋划策而又十分的能言善辩。

张仪

人无完人,每一个职位都会有一些让人质疑的地方,但只要忠于自己的职务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了。

纵横家张仪,为秦国立下无数功勋,为何被后人评价他阴险

张仪可谓是历史上的一张名嘴,在战国时代,张仪就曾经游说六国瓦解他们的同盟,来让秦国达到统一的目的,可以说张仪的存在是秦国的幸运,他的一生为秦国立下无数功勋。

但是许多后人却认为他这样子做是不道德的,因为他通过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使得各国之间的同盟毁灭,这样的行为在现在的眼光看来是非常阴险的,事实上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现在的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如果说其他国家太过强大,那么秦国肯定要遭遇灭亡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秦国必须要派出张仪去游说其他国家,瓦解他们的同盟,削弱他们的力量,而且张仪这样子做本质上还是为了服务自己的国家,虽然从现在的眼光看来,他这种挑拨离间勾心斗角的行为令人所不齿。

但是在当时他确确实实是为了国家利益而奋斗,因此张仪的做法并没有任何错误,同时张仪的行动也使得六国之间的同盟关系迅速瓦解,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使得当时的战乱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后迅速结束,百姓们因为战乱遭受的痛苦也减少了许多。

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张仪帮助秦王统一六国对于人民无疑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总的来说他帮助了秦国完成了当时战国的统一,使得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并且对自己的国家依然忠心耿耿,不失为一代政治家,如果真的要说张仪阴险,那么就有失偏颇了。